師建光
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浙江分公司 浙江杭州 310051
2000 年以來,全球主要發(fā)達經濟體逐步開展了天然氣摻氫相關應用技術研究。根據IEA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超過40 個天然氣管網摻氫示范項目,重點研究了不同摻氫比例對天然氣輸配基礎設施、計量監(jiān)測及終端應用設備等的影響等[1]。
以歐美為例,英國HyDeploy 城燃管網摻氫試驗項目摻氫比例最高達到30%,且當摻氫比例低于20%可實現管網穩(wěn)定運行;意大利SNAM 公司實現城燃管網混氫比例10%以下穩(wěn)定運行;荷蘭Ameland 公司于2008~2011年實現管網年均摻氫12%;北美因天然氣和頁巖氣資源稟賦較好,對摻氫探索較歐洲保守,但已有實驗證明,摻氫比例不高于5%時,幾乎不會影響天然氣鍋爐和燃氣灶等終端設備的使用。天然氣基礎設施耐氫性研究結果見圖1。
圖1 天然氣基礎設施耐氫性研究結果
應用場景方面,國外摻氫項目混合氣終端利用多為直接燃燒,多數用于民用灶具。根據目前實驗結果來看,在摻氫比例不高于30%時,下游設備對氫氣具備的較好適應性。行業(yè)標準方面,國際上仍然缺乏摻氫天然氣輸送管道專用的標準規(guī)范,但發(fā)布了適用于氫氣輸送管道的相關標準,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如歐洲壓縮氣體協(xié)會的CGAG- 5.6- 2005 (Reaffirmed 2013) 《Hydrogen Pipeline Systems》、美國機械工程師協(xié)會的ASME B31.12—2019《氫氣管道和管線》(壓力管道規(guī)范)、亞洲工業(yè)氣體協(xié)會的AIGA 033/ 06- 2006 《Hydrogen Transportation Pipelines》(氫氣運輸管道規(guī)范)等。
發(fā)展規(guī)劃方面,英國計劃投入227 億英鎊,于2028 年在英格蘭北部向數百萬家庭提供摻氫天然氣;法國計劃2030 年實現天然氣管網摻氫比例不低于20%;意大利SNAM 公司計劃通過摻氫每年向300 萬戶家庭提供70億m3氫氣;德國計劃2030 年實現天然氣管網摻氫輸送比例不低于10%,并提出將建設總里程達5900km 的輸氫網絡,其中90%將依托現有天然氣管道改造;俄羅斯計劃未來每年向歐洲提供最高20%比例氫氣的混合氣[2]。
國內城燃管網摻氫處于起步期,唯一摻氫項目(遼寧朝陽燕山湖摻氫示范項目)也處于試驗階段,項目采用綠電制氫(產能1000m3/ h)后進入城燃管網。此外,張家口摻氫示范項目處于前期研究階段,該項目計劃氫氣輸送量達440 萬m3/ a,下游用戶主要為居民、公服及CNG 汽車交通;深圳、佛山等地也啟動了城燃管網摻氫前期研究及示范項目方案研究。
摻氫天然氣物性方面,摻氫天然氣氣質組分隨著摻氫比例上升而變化,甲烷含量降低、氫氣含量上升,造成同等標準體積下天然氣熱值、華白數增大及燃燒速度指數減小,目前國內城鎮(zhèn)燃氣設施均按照《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GB 50028—2006)基于12t 基準氣性能指標進行設計,天然氣熱值標準值為37.78MJ/ m3、華白數標準值為50.73MJ/ m3、燃燒速度指數標準值為40.3。當摻氫比例10%時,天然氣熱值降至35.6MJ/ m3;當摻氫比例20%時,天然氣熱值降至33.1MJ/ m3,當摻氫比例低于23%時,摻氫天然氣的性能指數仍處于規(guī)范準許波動范圍內,滿足終端用戶設備互換性要求。
技術可行性方面,我國城燃管網通常采用中、低壓兩級壓力機制,管網運輸壓力一般低于4MPa,管道材質一般采用低強度鋼和非金屬聚乙烯[3],研究認為,我國輸配管網在摻氫比例低于20%且氫氣分壓低于0.8MPa 時,不會對天然氣管道造成顯著影響,管道的氫脆基本可以忽略。在此工況下,燃氣設施實測熱負荷與額定熱負荷偏差一般小于6%[4],低于《家用燃氣灶具》(GB 16410—2007)規(guī)定的±10%。另外,因工業(yè)燃氣設施類型多樣化,難以界定不同摻氫比例所引發(fā)的普遍影響,需基于特定工業(yè)用戶制定適用的摻氫標準;交通方面,CNG 汽車摻氫比例不宜高于18%否則容易出現發(fā)動機爆震現象。
經濟可行性方面,不同于純氫管道、液氫和高壓氫氣運輸,管道摻氫運輸可充分利用現有城燃管網設施,運輸成本僅需考慮管道可變運行費用,約0.05 元/ m3。氫氣制取成本方面,工業(yè)副產制氫無需增加額外資本及原料投入,制氫成本優(yōu)勢明顯僅0.9~1.45 元/ m3;若按風光平價上網電價測算,電解水制氫成本約1.3~1.7 元/ m3,順價至終端氫氣成本約0.95~1.75 元/ m3,與等熱值交通用天然氣成本相近。遠期,隨著綠電成本進一步下降,若制氫成本低于0.8 元/ m3(度電成本低于0.13 元/ kWh),則氫能可與天然氣實現競爭,推動城市氫能整體替代。
發(fā)展前景方面,一是,受雙碳目標下可再生主體能源定位推動和分散領域碳捕集需求增加,城鎮(zhèn)氫能中遠期利用前景廣闊。《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yè)白皮書》預測,2050 年我國氫能需求量約6000 萬t(6700 億m3氫氣),實現在居民、公服、交通、工業(yè)等終端領域普及應用,在終端能源消費占比將達到10%;結合國網能源研究院對我國中長期電力需求結構預測,2050 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將達到4000 萬t(4500 億m3氫氣),占總需求的67%。二是城燃管網摻氫將呈現“先摻后替”發(fā)展趨勢。根據相關機構研究成果,我國城燃用氣高峰預計在2035~2040 年,居民公服用氣2040 年達峰峰值880 億m3,之后逐漸進入平臺期、下降期;采暖用氣穩(wěn)增快降,逐步向調峰熱源轉變,2040 年峰值630 億m3;交通用氣CNG 逐年萎縮,LNG保持增長,2040 年峰值580 億m3。后期為實現碳中和目標需進一步加強小型化、分散式等不易碳捕集領域用能替代,2060 年我國城燃天然氣用量預計將下降至560 億m3。假設2040 年以前以摻氫為主(摻氫比例按20%計),則2040 年左右我國城燃管網摻氫量可達320 億m3,后期隨著城市用天然氣規(guī)模下降,城燃管道利用率將進一步下降,2060 年摻氫量可達140 億m3。城燃設施將逐步向純氫輸送轉型,實現氫能對天然氣逐步替代。
支持政策方面,目前城燃管網摻氫行業(yè)相關政策相對較少,呈現“頂層設計缺失、地方政策主導”特征。國家層面,尚未出臺明確支持政策,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fā)展》提出“打造氫能技術應用場景,加速發(fā)展綠氫制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yè)鏈技術裝備”。地方層面,部分省市實現先行,北京、天津、山東等地已陸續(xù)出臺管道摻氫相關政策,如2021 年10 月山東濰坊市發(fā)改委發(fā)布《關于支持氫能產業(yè)發(fā)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鼓勵天然氣管道摻氫及純氫管網建設,對天然氣管道摻氫項目按摻混站設備投資額30%進行補貼,單個摻混站補貼不超過200 萬元;對總長度不少于5km 的純氫管道項目,按純氫管道設備投資額30%進行補貼,補貼總額不超過300 萬元。
主要問題方面,一是國內天然氣管網摻氫的示范案例極少,缺乏理化基礎數據。國內僅遼寧朝陽燕山湖摻氫示范項目處于試驗階段,尚未發(fā)現其他公司開展城市燃氣管網摻氫示范工程,缺乏管道材料與摻氫天然氣的相容性、摻氫天然氣泄漏與爆炸、混燃可燃范圍及燃燒速率等技術基礎數據,此外也缺乏摻氫天然氣運輸成本、對管道系統(tǒng)折舊費用影響、終端承受價格等經濟技術數據,城市燃氣管網摻氫仍處于探索階段。二是國內城鎮(zhèn)燃氣管網摻氫評價方法及標準規(guī)范基本處于空白。我國天然氣管道摻氫仍處于初期起步階段,面臨安全隱患不明晰、標準規(guī)范不完善等諸多問題,現階段開展摻氫試驗仍以參照國外標準體系為主。國家標準《進入天然氣長輸管道的氣體質量要求》(GB/ T 37124—2018)首次規(guī)定天然氣中最大允許含氫摩爾分數≤3%,但主要針對管輸天然氣質量要求,不適用于摻氫運輸行業(yè)標準。隨著市場主體對天然氣管網摻氫標準需求日益突出,如《氫氣輸送工業(yè)管道技術規(guī)程》等摻氫領域相關標準正加快制定中。
雙碳愿景下,城燃業(yè)務峰值將出現在2035~2040 年,后續(xù)將進入下降期,傳統(tǒng)城燃公司做好業(yè)務轉型是保障行業(yè)中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整體來看,城燃公司開展管網摻氫具有“兩大優(yōu)勢、兩大劣勢”。優(yōu)勢方面,一是具有城市燃氣管網基礎優(yōu)勢和用戶優(yōu)勢?;谘芯砍晒?,預計2025 年我國城燃用氣約為1200 億m3,考慮摻氫比例20%,城燃行業(yè)摻氫業(yè)務發(fā)展空間達240 億m3。二是具有儲運設施運營管理經驗優(yōu)勢。傳統(tǒng)城燃公司在銷售城市燃氣的同時,還負責終端管網基礎設施的運營與維護,具有豐富的儲運設施運營和管理經驗,有利于保障摻氫業(yè)務安全運行。劣勢方面,一是缺乏相關技術儲備。我國氫能業(yè)務起步較晚,傳統(tǒng)城市燃氣公司針對管網摻氫尚未實質開展相關業(yè)務試點和技術開發(fā),發(fā)展基礎薄弱。二是資源錯配,不利于規(guī)?;_展摻氫業(yè)務。
(1)啟動終端管網摻氫基礎研究和科技專項攻關,并推進試點示范項目。目前的研究多是在純氫環(huán)境展開,需深入探究實際摻氫天然氣環(huán)境下以及不同氣體雜質(O2、CO 等)環(huán)境下的氫脆問題。建議開展城市燃氣管網摻氫業(yè)務發(fā)展專題研究,全面系統(tǒng)進行城市燃氣管網摻氫機會分析研究,研判我國不同區(qū)域摻氫市場空間。啟動科技專項攻關,理清不同工況和組分下混合氣體對管道、壓縮機、燃氣輪機、計量設施等適應性要求,制定傳統(tǒng)設施改進技術方案。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技術升級:提高檢測設備對混氫天然氣的敏感程度;提高氣相色譜儀組分檢測精度;建立不同工況下壓縮機和燃氣輪機適應性運行方案;提高超聲波流量計計量精度;形成適用于我國的高鋼級混氫輸送管道評價方法及評價標準。建議同步在全國范圍內合理選取試點示范項目,推動城燃管網摻氫示范工程,積累不同鋼級、不同年限、不同摻氫比例等基礎試驗數據,建立完整可行性評估體系。
(2)加快制定城燃管網摻氫行業(yè)標準。《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規(guī)范》等相關標準的制定是我國規(guī)?;l(fā)展城市燃氣摻氫的重要基礎,是城燃行業(yè)低碳綠色發(fā)展的根本支撐,可助力我國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
(3)研制適應摻氫利用的終端設備。一方面天然氣摻氫后將降低熱值、華白數等參數,增大火焰燃燒速度引發(fā)燃具回火風險,降低燃氣灶、工業(yè)鍋爐燃燒效率;另一方面現有終端檢測設備(如氣體檢測設備、氣相色譜儀、火焰電離檢測和熱傳導傳感器等)對氫氣不敏感,摻氫會對檢測結果可靠性和精度有較大影響[5]。建議研制適應摻氫工況的燃具、爐具以及相關配套設備,從用戶側擴大摻氫天然氣消費空間,從生產側增加城燃及周邊業(yè)務盈利點,有力推動我國城燃行業(yè)綠色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