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岑勝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這一先人的教育心得,道出了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校園里書聲瑯瑯,可讓人賞心悅目,讓人得到美的享受。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小學雖有讀書聲,但讀書聲聽起來總讓人覺得打不起精神。這樣下去,不但不能呈現(xiàn)新課程理念,而且還會偏離新課程改革宗旨越來越遠。
“萬變不離其宗”。不管課程怎么改,閱讀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不能忽略的。語文教育的根在于聽、說、讀、寫,“讀”是其中根本之一。也許是教學時間緊,或許是教師的急功近利的心切,當前一些農(nóng)村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課,依然擺脫不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部分教師總覺得花太多時間給學生讀,學生對課文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不如講給學生聽來得直接。教師這樣剝奪了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權(quán),學生沒有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整個課堂教學活動就會索然無味。只有還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教師只在一旁作些必要的引導,讓學生自己感受讀書的樂趣,這樣學生才有可能把心思放在課本上。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
一、第一種朗讀形式——朗讀
加強朗讀訓練,可強化學生的學習專注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崩首x,是發(fā)展、培養(yǎng)語感的需要,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語言素養(yǎng)、寫話習作等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因此,要對學生加強朗讀訓練,體現(xiàn)語文教學之根本。朗讀重在訓練口音,聽音辨義,就知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了解與否。每天的早讀時間是學生完成集體朗讀訓練的最佳時期,此時書聲瑯瑯,對那些不甚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學多少起著耳濡目染的作用,讓他們多少懂得哪些地方的語速該緩、哪里該急,這樣學生也就體念到了課文內(nèi)容的跌宕起伏的揪心時刻以及享受到了語言抑揚頓挫的音韻美。此時教師在做什么呢?只要在旁邊作專心致志地聽就行了。雖然教師不參加學生朗讀,但一門心思一定要投入到課文內(nèi)容中來。當學生從老師的表情中得知,自己的老師這樣專心傾聽他們的朗讀時,他們讀起書來會更加認真,教師過后對他們作出的評價,他們也就樂意接受。這對以后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有一定的幫助。
大聲朗讀除了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外,還能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性格,改善一些心理問題,讓大腦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因為大聲朗讀,實質(zhì)是朗讀者在自我欣賞自己的聲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維能力的自我培養(yǎng)。在朗讀的過程中,把文字變成了聲音,伴隨著節(jié)奏、韻律、形象、情感的融入,使人進入了一種美的藝術(shù)體驗,這就很好地開發(fā)和訓練了右腦。
二、第二種朗讀形式——精讀
精讀,可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精讀,在“理解文意”之后進行,也就是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來讀、找出課文中的精彩片段、情感豐富的句子來讀。讓學生重溫句群所蘊含的感情、語氣,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精讀階段主要采取讓學生對比朗讀方式進行。精讀重在培養(yǎng)情感,注重學生的情感熏染,達成情感教育。教師在學生對比朗讀過程中,要懷著積極、豐富的情感,實施鼓勵性評價,以情激情,以情喚情,熏染學生的情感世界,讓學生真實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熱情關(guān)懷、對他們的精心倍至的關(guān)愛。
三、第三種朗讀形式——默讀
默讀,能讓學生很好地領(lǐng)悟文章內(nèi)涵。默讀,可在預習、課堂教學時完成,讓學生大體上了解課本大意,懂得這篇課文的寫作目的。默讀重在心想,這是默讀過程中的重要體現(xiàn),給予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中默默地感受課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為了讓學生完成默讀任務,教師給學生布置默讀任務時,要給學生提些要求。如: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課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動?能不能用簡單的話把課文大意講出來?你讀完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有了這些默讀要求的約束,學生也不至于毫無目的地讀完了事,一點收獲沒有。
如何評價學生的默讀效果?先讓同學互評,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分組討論各人的默讀心得;再讓學生單獨自評,說出自己讀完這篇課文的感受。簡單易懂的課文讓基礎(chǔ)不大好的同學自評,內(nèi)容稍為抽象點的課文讓基礎(chǔ)好的同學自評;最后教師作出歸納總評,教師總評盡量用一些贊揚、激勵性的話語,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語文知識教學重在于讀,在對課文內(nèi)容一點不了解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更要加強朗讀訓練。高年級學生的朗讀要讀出感悟、讀出感情、讀出感受。總而言之,我們應該站在新課程理念的高度、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不偏離語文教學之根本,重新審視教材,分析教材,挖掘閱讀教學技巧,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有所樂,學有所感,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