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輝
(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河南 淮濱 4644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與胃腸功能紊亂存在密切關系,臨床主要癥狀為腹脹、腹痛,部分患者也表現(xiàn)為厭食,嚴重者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FD 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胃酸分泌過多有關,因而治療的關鍵在于提高胃腸排空率,增強胃腸功能。藥物治療是目前FD 患者有效的治療手段,其中莫沙必利可有效促進胃腸排空,雷貝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的一種,可有效對胃酸分泌起到抑制作用,但是臨床關于雷貝拉唑聯(lián)合莫沙必利治療FD 患者的研究還比較少。本研究對淮濱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 例FD 患者進行分析,探討雷貝拉唑與莫沙必利聯(lián)合治療對臨床療效、胃腸動力的影響,結果匯報如下。
選取淮濱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FD 患者60 例,選取時間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2 月,按照隨機摸球法分成觀察組(N=30) 和對照組(N=30)。觀察組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齡25 ~79 歲,平均年齡(55.65±8.33)歲;病程6 個月~12 年,平均病程(3.22±0.57) 年。對照組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齡24 ~78 歲,平均年齡(55.74±8.52) 歲;病程6 個月~13 年,平均病程(3.28±0.61)年。在上述基線資料上,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1) 均符合羅馬Ⅳ診斷標準(2016 年)中FD 的診斷標準;(2) 病程在6 個月以上;(3) 治療前1 個月均未接受質子泵抑制劑、促胃腸動力相關藥物治療;(4) 患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 存在胃腸道手術史或放化療史;(2)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3)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4)精神異?;颊撸?5) 處于特殊時期( 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婦女。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保證充足睡眠、正常飲食,治療期間禁煙酒、辛辣食物。對照組采用莫沙必利治療,口服枸櫞酸莫沙必利片( 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5,規(guī)格:5 mg),用藥劑量:每次5 mg,用藥頻率:3 次/d,飯前服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雷貝拉唑治療,口服雷貝拉唑腸溶片(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80041,規(guī)格:10 mg),每次10 mg,1 次/d,根據(jù)病情狀況可酌情增加至每次20 mg,1 次/d。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6 周。
(1) 臨床療效:腹痛腹脹、餐后飽餐不適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對日常生活無影響記為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輕度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記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記為無效。治療有效率=( 顯效例數(shù)+ 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2) 癥狀評分:采用0 ~5 級評分法評估腹痛、噯氣、胃部灼燒感等癥狀,分值范圍在0 ~4 分,其中,0分為無癥狀,1 分為不適感消失且癥狀偶爾出現(xiàn),2 分為存在不適感但癥狀出現(xiàn)不頻繁,3 分為存在明顯不適感且癥狀出現(xiàn)較為頻繁,4 分為癥狀較為嚴重,需采用藥物進行控制。
(3) 胃腸排空率:治療前、治療后6 周口服混入20 粒鋇條的標準試餐,10 min 內服用完,服用完5 h、72 h 進行X 線檢查,查看胃腸道鋇條殘余量,計算胃腸道排空率,胃腸道排空率=(20- 胃腸道鋇條殘余量)/20×100%。
(4) 胃腸激素指標:治療前、治療后6 周抽泣空腹靜脈血3 mL,經離心處理( 轉速為3 000 r/min,半徑為10 cm,時間為15 min) 后,取上層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胃動素(MOT)、生長抑素(SS)、促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肽(VIP) 水平。
(5)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頭暈、腹瀉、嗜睡等) 發(fā)生情況。
(6) 復發(fā)率:隨訪6 個月,統(tǒng)計復發(fā)率。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在腹痛、噯氣、胃部灼燒感評分上,兩組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評分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 s)單位:分
在胃腸排空率上,兩組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較治療前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且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排空率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胃腸排空率比較(± s)單位:%
在胃腸激素水平上,兩組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治療后MOT、GAS 水平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SS、VIP 水平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MOT、GAS 水平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SS、VIP 水平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s )
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隨訪6 個月,觀察組復發(fā)1 例,復發(fā)率為3.33%,對照組復發(fā)6 例,復發(fā)率為20.00%,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復發(fā)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4.043,=0.044)。
FD 發(fā)病率逐年升高,該病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病癥,臨床癥狀主要為胃腸道功能紊亂,具有非器質性等特點,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及日常生活。FD 發(fā)病機制目前尚無法完全明確,但臨床普遍認為與胃酸分泌量異常密切相關,部分學者認為也可能與胃底容受性舒張功能異常存在一定關聯(lián)性,對患者胃腸道動力產生阻礙,嚴重影響其胃腸道功能,患者多伴隨惡心嘔吐等,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上腹痛、腹脹等,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威脅。FD 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的特點,可出現(xiàn)胃腸道菌群失調、胃動力障礙等,因而治療的關鍵在于調控胃酸分泌,恢復胃腸動力。
目前藥物治療是治療FD 的主要手段,單純藥物具有一定療效,可促進癥狀的緩解,但是用藥后復發(fā)率較高,因而臨床治療FD 多采用聯(lián)合治療。莫沙必利是促胃腸動力藥物的一種,可選擇性刺激胃腸道膽堿能中間神經元、肌間神經叢的5- 羥色胺4 受體,該藥物一旦進入機體可被迅速吸收,能夠對腸肌間神經叢節(jié)產生作用,一定程度上對乙酰膽堿的釋放產生刺激,恢復胃腸動力,有效促進胃腸壓力減輕,改善胃腸功能。雷貝拉唑作為一種新型的質子泵抑制劑,能夠對H-K-ATP 酶產生抑制,對胃壁細胞分泌胃酸進行有效阻斷,在阻斷胃酸分泌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可有效改善胃酸水平,減少胃酸對胃腸道的刺激。雷貝拉唑生物利用度比較高,血藥濃度也比較高,在經過肝臟首過效應后,其降解比較少,可高濃度到達胃壁細胞,在抑制胃酸上起效更快,能夠產生較強的作用,可使藥物濃度保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維持時間也更持久。
王亞軍等人采用聯(lián)合藥物( 雷貝拉唑與莫沙必利) 治療FD 患者,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療效更佳,可促進胃腸排空率的提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胃腸排空率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6 個月復發(fā)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這提示聯(lián)合用藥療效更明顯,可提高胃腸排空率,降低復發(fā)率。本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前者癥狀( 腹痛、噯氣、胃部灼燒感) 評分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究其原因,兩種藥物聯(lián)用可起到協(xié)同作用,二者由于作用機制不同,能夠有效彌補單一用藥的不足與弊端,莫沙必利以改善胃腸道蠕動功能為主要作用機制,而雷貝拉唑則通過對胃酸分泌過度起到抑制效果來改善胃腸道功能,兩種藥物聯(lián)用可發(fā)揮雙重作用,從多方面緩解臨床癥狀,從而促進患者恢復。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F(xiàn)D 患者臨床癥狀與胃腸激素水平有關,其中腹脹、反酸與MOT、GAS 呈負相關,腹脹、早飽與SS、VIP 呈正相關。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后MOT、GAS 水平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SS、VIP 水平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MOT、GAS 水平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SS、VIP 水平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此外,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00%VS13.33%)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這提示聯(lián)合用藥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采用雷貝拉唑與莫沙必利聯(lián)合治療FD患者療效明顯,可促進胃腸動力、胃腸激素水平的改善,對緩解臨床癥狀、降低復發(fā)率也有重要作用,具有較高安全性,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