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琳琳,尚 杰,郭銀燕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海淀院區(qū)消化科,北京 100080)
2型糖尿病是一種糖代謝異常內分泌紊亂疾患,發(fā)病率較高,機體可以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受累,抗感染能力下降,易并發(fā)各種感染性疾患[1]。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可以感染胃腸道黏膜引起胃炎及潰瘍的細菌,與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有密切關系,據(jù)稱我國有大約50%以上人群感染幽門螺桿菌[2]。此細菌感染胃黏膜后可以引起胃酸、胃泌素增加,局部炎癥因子活性增高,比如血清中白細胞介素(IL)-1、IL-6、IL-8、IL-18等表達增強[3],并且炎性因子一般會受到高級別“啟動因子”控制,但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后引發(fā)炎癥反應的確切調控機制未完全闡明。在臨床上觀察2型糖尿病患者類群中合并Hp感染較未合并感染者中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與IL-6變化對比,并且同時檢測血清核因子(NF)-κB和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活性表達,探討其中的調控機制。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經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消化科就診的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診斷依據(jù)為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公布的標準,患者均經兩次13C尿素呼氣試驗,以實驗結果>4為Hp感染陽性,分為Hp感染組 (感染組)與Hp未感染組 (對照組)。
1.2實驗方法:所有患者均抽取靜脈血5 ml,離心機上分離血清后放置-20℃冰箱保存,血清NF-κB、hs-CRP、TNF-α和IL-6的表達檢測均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科瑞美科技公司,操作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記錄實驗結果。
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χ2及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
2.1兩組一般情況比較:感染組與對照組在年齡、男女比、體重指數(shù)(BMI)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之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2.2兩組血清NF-κB、hs-CRP、TNF-α及IL-6水平比較:感染組血清NF-κB、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感染組血清NF-κB表達與TNF-α及IL-6的表達呈正相關性(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NF-κB、hs-CRP、TNF-α與IL-6水平比較
2型糖尿病是一種機體糖代謝障礙綜合征,與飲食習慣、飲食種類及遺傳因素有著密切關聯(lián),近年來發(fā)病率呈增高趨勢。糖尿病由于代謝異常,多可并發(fā)局部及全身血管病變,局部血液循環(huán)差,還易引起細菌感染,所以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防范是一個關鍵點。
Hp是一種能侵犯胃黏膜的革蘭厭氧菌,可引起胃炎及胃潰瘍[4],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生活區(qū)域密集,飲食習慣等原因造成Hp感染率較高,有報道稱已達到60%以上,所引發(fā)的胃部疾患也較多,因此需要加大針對Hp感染的預防和治療。關于Hp感染機體的發(fā)病途徑經研究如下:即由口腔入胃部,繼發(fā)侵入胃黏膜,引起局部炎性反應,并且可以將炎性反應擴散到全身多器官,比如引起肝臟、膽囊、胰腺、心血管系統(tǒng)發(fā)生免疫反應,造成多器官功能改變[5]。從免疫學微觀檢測,可見到炎癥細胞因子表達增高,這當然與其他細菌或病毒所引發(fā)的免疫反應類似,但Hp在2型糖尿病患者機體內所引發(fā)的炎癥反應值得關注,因為其引起的免疫反應可能有獨特“免疫因子”類群參與,只有發(fā)現(xiàn)其確切的級聯(lián)信號傳導途徑,才有可能更好地控制Hp感染,并且可以大大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中胃潰瘍的發(fā)病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檢測了炎性因子TNF-α與IL-6的活性表達,可以觀察到感染Hp者較未感染者兩種炎性細胞因子表達增強,TNF-α與IL-6是機體炎癥反應中常見的參與因子,具有致炎性作用,在多種疾患中都可以檢測到激發(fā)狀態(tài),在同時檢測中也可見血清中hs-CRP活性增強,由于hs-CRP具有特異性和靈敏性炎癥反應刺激的“風向標”作用[6],可以推測Hp突破胃黏膜屏障后引起機體免疫系統(tǒng)作出應激反應,因此Hp具有明顯的炎性反應抗原作用。但以往研究表明炎癥細胞因子表達受高級別“調控因子”控制,即免疫反應的起始位點作用,只有最先調控因子開始受到激發(fā),才能逐漸引起級聯(lián)式的炎癥反應擴大效應[7]。本研究中檢測到感染組中核因子NF-κB增強,并且與TNF-α和IL-6有正相關性。NF-κB是一種存在于多種免疫細胞中的核轉錄因子,可以承接內源性及外源性刺激信號,并且傳達給所調控的免疫細胞,通過其密切參與的途徑直接參與免疫應答[8]。本研究結論初步推測NF-κB可能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Hp感染中發(fā)揮了關鍵點的作用,同時假設如果能有效控制NF-κB的激活,就為通過免疫調控手段抑制Hp感染對2型糖尿病患者胃黏膜的傷害刺激提供了可能性。但機體內細胞因子調控通路眾多,并且呈現(xiàn)網(wǎng)絡交叉相關性特征[9-10],所以需要進一步研究其它可能存在相關啟動因子和被調控炎癥因子,逐步掌握其確切的發(fā)病機制,才能完全闡明Hp在2型糖尿病患者相關感染源性疾患特征。
綜上所述,Hp感染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引起hs-CRP、TNF-α、IL-6活性增強,并且NF-κB對TNF-α和IL-6具有調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