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丹
摘 要:幼兒園在日常教育中融入民間游戲,主要是將幼兒認知習慣、學習心理作為依據(jù)的一種教育形式,不僅可以同幼兒好玩、好動的天性相吻合,同時能對以往在課堂中反復向幼兒傳授、講解知識的枯燥性、乏味性教育形式做出有效轉變,可彌補幼兒園教育中的局限之處、不足之處,實現(xiàn)幼兒教育水平的切實提高,為幼兒日后的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起到良好的推進功效。
關鍵詞:民間游戲;幼兒園;幼兒教育
保障幼兒園教育中融入民間游戲至關重要,不僅是學前教育未來主要的發(fā)展趨勢,同樣是全面發(fā)展幼兒素養(yǎng)的關鍵渠道。教師要促使幼兒能在愉快游戲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zhì)素養(yǎng)、價值觀念,在未來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幼兒園教育中融入民間游戲的意義
在幼兒發(fā)展過程中,起到極為關鍵作用的當屬游戲。而通過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融入民間游戲,不僅可以對民間游戲的教育性、引導性作用充分予以發(fā)揮,同時可以為幼兒帶來新知識鞏固的機遇,并且為幼兒情感發(fā)育、智力發(fā)育起到良好的推進效用。在日常教育過程中融入民間游戲,可以實現(xiàn)幼兒情感以及象征性功能的全面發(fā)展。同以往的灌輸、說教、填鴨等教育形式相較,幼兒對游戲化教育要更容易接受,通過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日常教育中的有效融入,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設出一個活躍、輕松、愉快的氛圍,能確保幼兒積極參與其中并學習到一定的知識。采取民間游戲教學形式,能實現(xiàn)教學趣味性的進一步強化,促使幼兒積極接受教師的教育,并且感知到學習的快樂,且同其他教學方法相較,幼兒在民間游戲中可以充分感知到自身在教育中所處的主體地位。同時,民間游戲能培養(yǎng)幼兒各種能力,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可以在與同伴的配合中感知到游戲的樂趣,并且對
競賽勝利的成就感、喜悅感有切實的體驗,實現(xiàn)自身自信心的強化。并且,通過民間游戲,還可以引導幼兒樹立起良好的心態(tài),為勝利喜悅,不會為失敗而氣餒,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品質(zhì)修養(yǎng)與正確的心態(tài),能為其日后的健康成長起到有益的幫助。
二、幼兒園教育中融入民間游戲的策略
(一)結合生活設計民間游戲
天真爛漫、好玩好動、活潑開朗屬于幼兒的特點,而幼兒園日常教育中融入民間游戲,能與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認知特征相符,促使幼兒在游戲中對知識進行潛移默化的學習,并且在民間游戲中懂得更多的道理。開展民間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挖掘其中所隱藏的生活元素,通過結合日常生活,創(chuàng)設出更多有趣、生動的游戲。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時常會在地面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但是不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此時,教師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追趕影子”的游戲,帶領幼兒前往教學樓外,相互追趕同伴的影子,在此過程中,幼兒追逐嬉戲中,能感到非常快樂,同時,通過跑、追等動作,培養(yǎng)協(xié)調(diào)能力、運動能力。隨后,教師再向幼兒仔細講述影子是如何形成的。通過此,幼兒不僅感知到快樂,也學習到了一些自然知識。
(二)創(chuàng)新實踐,豐富民間游戲的形式
創(chuàng)新幼兒教學活動是幼師有效開展民間游戲幫助幼兒學習與成長的關鍵,幼師要在敢于創(chuàng)新的同時,豐富民間游戲的形式。
例如,幼師可在益智區(qū)為幼兒提供玩華容道、數(shù)獨、五子棋等游戲的機會,在美工區(qū)為幼兒提供玩折紙類、編織類游戲及畫風箏、做泥塑等游戲的機會,在角色扮演區(qū)可組織幼兒玩過家家等民間游戲,使幼兒能在自己感興趣的區(qū)域活動中玩民間游戲,繼而增強民間游戲的針對性。再如,幼師可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利用電子白板引導幼兒觀看擲骰子游戲的視頻,而后鼓勵幼兒合作制成骰子,在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寫1—6這六個數(shù)字。制作完畢后,輪流投擲,并讀一讀、加一加、算一算,達到引導幼兒認識正方體、認識數(shù)字、熟悉運算符號的目的,還可培養(yǎng)幼兒的數(shù)學思維。
(二)采用游戲化語言
教師在開展日常教育活動期間,應該對民間游戲的動作、語言合理運用,組織幼兒參與民間游戲活動。首先,教師需要利用游戲化語言引導幼兒進入游戲氛圍中,促使幼兒能感到快樂。幼兒園教育中融入民間游戲,普遍需要游戲化語言的支撐,此類語言具備較高的引導性、趣味性,能實現(xiàn)幼兒參與民間游戲自主性、積極性的充分調(diào)動。
例如,在開展民間游戲活動期間,教師可以采取幼兒喜歡聽到的語言實現(xiàn)活動趣味性的強化,引導幼兒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活動狀態(tài)。展開“過家家”這一創(chuàng)造性游戲活動期間,可以采取假想的方法,引導幼兒扮演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其建設一個角色扮演的游戲氛圍,實現(xiàn)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積極性的全面調(diào)動。此時,教師也需要參與其中,扮演一種動物,并且同幼兒所扮演的小兔子、小貓、小豬、小狗等角色一起探討天氣情況:“過兩天要下暴雨了,我們的房子太舊了,沒法抵御暴雨,我們一起設計個漂亮、實用的新房子吧?!敝螅龑в變豪糜布埌濉⒉使P、剪刀、樹枝等各種材料,共同制作一個“新房子”模型。在此過程中,能充分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也增添幼兒參與活動的趣味性,并且在與同伴合作期間,幼兒能感知到友誼,養(yǎng)成良好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
(四)整合家長游戲資源
實際開展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對民間游戲積極融入之外,教師還必須引導幼兒參與更廣泛的民間游戲活動中,同時需要仔細篩選民間游戲,整理具備教育意義、優(yōu)質(zhì)的游戲資源,同幼兒的家長做好交流與溝通。家長可以利用自身較為喜愛的民間游戲同幼兒展開交流與溝通,并且配合幼兒一起做游戲,實現(xiàn)親子關系的拉近,也促使家長能更充分地了解孩子,配合教師,對幼兒教育共同關注,了解民間游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所帶來的有益之處。聯(lián)合家長,教師也可以獲取更多民間游戲資源,促進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教育中。
結語
幼兒園每日開展教育活動,目的在于對幼兒的綜合能力予以培養(yǎng),確保幼兒日后能健康、愉悅地成長。而想要達成此目標,就必須將幼兒的實際身心情況作為依據(jù),重視民間游戲的融入,激發(fā)幼兒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以及自主性,并使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收獲相應的教育、掌握相關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李婉蓉.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4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