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和初中美術新課改的深入推進,美術教學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越發(fā)凸顯,主張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審美能力、藝術修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怎樣讓學生認可美術課程,對美術知識產生強烈學習欲望,則成為每名美術教師應當密切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審美教學
初中時期作為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關鍵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對學生日后的成長與發(fā)展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注意引導學生解放思想和雙手,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主動將思想呈現(xiàn)出來,在實踐中實現(xiàn)自身審美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初中美術教學的現(xiàn)狀
首先,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家長和學校并未高度重視美術學科的重要作用和教育功能,導致美術學科的地位低,僅將其當作一門副科來對待,存在邊緣化現(xiàn)象。與此同時,因部分家長主觀認為美術無益于學生的中考或高考,所以并不支持學生在美術學習上投入更多精力。受上述因素影響,不僅會致使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逐漸降低,同時也不利于陶冶美術情操、提升綜合能力。
其次,部分初中美術教師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缺少明確的美術教學目的和目標,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且課堂上主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和技能,導致課堂呈現(xiàn)出枯燥的現(xiàn)象,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使學生出現(xiàn)不愿學、對學習不感興趣、學不會等情況。
最后,雖然一些教師嘗試結合實際生活開展審美教育,但在結合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存在不合理、不恰當?shù)默F(xiàn)象,同時生活審美教育的開展也并未切實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實際情況,導致課堂上結合生活開展的審美教育存在形同虛設的現(xiàn)象,應有功能并未充分發(fā)揮,也未能實現(xiàn)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及審美素養(yǎng)發(fā)展的目的。
二、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的策略
(一)緊抓初中生的審美心理特點組織美術教學活動
要想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提升,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審美心理進行把握,注意在課堂上結合學生心理特點組織教學活動,以此來讓自己的美術教學更具針對性。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審美過程中本身就具備了一定的判斷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片面地進行知識傳授,將美術知識機械地灌輸給學生。初中生自身的審美能力本身就涵蓋了自然、社會及社會等領域,已經對抽象的美術作品背后的情感有了基本感知。另外,初中生對美術作品的風格有不同偏好,有的學生喜歡傳統(tǒng)山水畫,有的學生樂于欣賞西方的印象派作品。鑒于此,教師應對學生的審美心理進行了解,并以此為契機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得到弘揚。針對喜歡民間藝術的學生,美術老師要引導他們說出喜歡民間藝術的原因,并以此為話題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對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感知。
(二)尊重學生主體作用
初中階段作為學生一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此時期,是學生思維意識逐步趨向成熟的重要時期。因此,美術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復合型人才。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需要注意,在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時,不可過于刻意,而是應當利用有效的滲透方式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使學生對美有正確的理念與認知。
(三)挖掘生活之美,培養(yǎng)審美意識
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主要是生活,生活中有豐富的美術創(chuàng)作參考素材,所以美術和生活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交相呼應和相得益彰方面。從這一理念出發(fā),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就需要緊密結合生活美感這一主題,在教學全過程充分貫穿生活中的美感,以此確保學生逐漸生成更熱愛生活、更珍惜生活的情感。與此同時,教師也可從一些表現(xiàn)生活之美的名人名家作品出發(fā),沖擊學生的視覺神經,為學生建立超脫作品表面形式之美的理性判斷框架提供輔助,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意識,為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快速形成提供幫助。
(四)引導學生積極實踐,讓學生在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提升審美能力
美術欣賞水平是學生審美能力高低的主要衡量指標,是借助直接感受得以實現(xiàn)的,要想提高學生美術欣賞水平,就需要教師進行積極引導,組織學生參與實踐,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直觀欣賞進行結合。對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進行培養(yǎng)不僅是讓學生感受美術作品的藝術美,還要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fā)揮,提升其創(chuàng)造的能動性。美術是一門充滿激情和想象力的學科,學生在參與美術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的興趣得到有效培養(yǎng),體驗美術學習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通過美術還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展現(xiàn),讓學生可以將所學習和感知的內容運用到美術創(chuàng)作中去,進而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五)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高審美能力
初中生往往面臨著繁重的課業(yè)任務,所以很少有接觸生活的機會。考慮到此種情況,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要以學生的主觀需求為前提,與教材內容充分結合,進而在美術課堂上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借助具體化的生活場景來展現(xiàn)抽象化的美術理論知識和美術作品,為學生在真實教學情境中的快速融入提供有利條件。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時,教師要想幫助學生實現(xiàn)審美能力的提高,在引入生活化元素的同時,必須要重視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如此才能使學生產生深刻印象,并從中挖掘生活美,逐步鍛煉、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素養(yǎng)。
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路徑,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美術教師要從學生追求美和向往美的審美意愿為出發(fā)點,將實際生活中美的景色、元素、情感等充分提取出來,以此充實和豐富美術作品的藝術和精神內涵。并將多樣化的美術作品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帶動學生審美水平的有效提升,為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魁崇杰.基于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初中美術教學改革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2(18):153-154.
[2]朱小平.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分析[J].新課程,2022(23):218-219.
[3]楊洋.淺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6):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