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捍衛(wèi)“兩個確立”,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國泰民安,充分發(fā)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yōu)勢、制度優(yōu)勢,持之以恒把牢政治安全這個核心,強化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確保國泰民安的理論指導、根本保證和行動指南,夯實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思想理論根基的根本保證。聚焦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切實筑牢國泰民安的法治基礎,核心任務是要強化黨對法治中國建設工作的絕對領導和全面領導。筑牢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群眾根基,堅持把捍衛(wèi)“兩個確立”轉化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大動力,關鍵要抓準保障國泰民安的核心任務,抓牢保障國泰民安的根本任務,抓好保障國泰民安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兩個確立”;“兩個維護”;政治安全;國泰民安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599(2022)03-0014-12
[收稿日期]2022-03-15
[作者簡介]顧華詳(1967—),男,江蘇海安人,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委員會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中共天津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掛職),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民商法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共產黨領導新疆全面深化改革的歷程和經驗研究”(項目編號:17XDJ02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強調:“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統(tǒng)籌開放和安全,統(tǒng)籌傳統(tǒng)安全和非傳統(tǒng)安全,統(tǒng)籌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tǒng)籌維護國家安全和塑造國家安全?!盵1]國泰民安是國家政治安全的具體體現、是國家總體安全的綜合體現,包括領土領海領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信息、資源、能源、生態(tài)、軍事以及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從我們黨百年歷史經驗來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迫切需要從“以政治安全為根本”的視角研究“國泰民安”問題。
馬克思主義政黨之所以顯著不同于其他政黨,根本就在于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場,把保證國泰民安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歷經百年奮斗,今日中國總體安全大局持續(xù)穩(wěn)定,國泰民安擁有更加堅實牢固的基礎。雖然平安、和諧、穩(wěn)定已經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亮麗國家名片,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現代世界國際關系呈現為不斷體系化整合又不斷沖突分裂的反復振蕩趨勢”[2],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絕、俄烏沖突持續(xù)引發(fā)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國際國內各類風險疊加、聯動、傳導、共振效應可能增強,[3]也給我國總體安全大局帶來更大壓力、更多挑戰(zhàn)。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國家政治安全為根本,高標準高質量抓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wěn)定、促發(fā)展各項工作,必須把堅定捍衛(wèi)“兩個確立”、堅決踐行“兩個維護”體現到履行職責使命、保障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實際行動上來,切實在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神圣使命中展現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
一、捍衛(wèi)“兩個確立”,充分發(fā)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yōu)勢,夯實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思想理論根基
(一)“兩個確立”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確保國泰民安的理論指導
黨的堅強領導核心與科學理論指導是事業(yè)興衰成敗的決定因素。一貫強調領導核心的重大作用、注重科學理論的指導地位,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本質特征。構成百年中國道路的制度本質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赝h的百年發(fā)展史,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百年篳路藍縷中,正因為始終把馬克思主義放在理論和實踐的主導地位上,才保證了我們黨從苦難走向輝煌,持續(xù)取得偉大勝利。因此,捍衛(wèi)“兩個確立”,根本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維護黨中央的核心與權威不動搖的歷史選擇及現實需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入關鍵時刻,《決議》發(fā)布“兩個確立”的重大政治宣言,為我們黨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確保國泰民安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指引和堅強的領導保證。確立和維護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核心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基本觀點?!皟蓚€確立”是黨和國家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根本保證、是新的偉大實踐的必然選擇、是保證我們黨沿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向前進的指路明燈?!皟蓚€確立”抓住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根本,并且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升到了一個新境界,既是對黨的歷史經驗深刻昭示的回應,更是黨心、軍心、民心的眾望所歸。全體黨員干部必須切實把“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的深刻感悟轉化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自覺。
“兩個確立”為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確立了“主心骨”和“指路明燈”,這在理論層面上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核心內容,無產階級政黨領導力的顯著標志就是形成政治核心和思想領導,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先進性的突出表現。無產階級政黨在領導革命斗爭的過程中必須形成堅強的領導核心。我們黨取得更大的勝利,取得戰(zhàn)略上的主動,都離不開領導核心的堅強領導、離不開科學思想的正確引領。領袖的核心力量在保證政黨、國家健康運行中的作用至關重要。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中指出:“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人物來?!盵4]P450恩格斯1872年總結巴黎公社失敗的教訓時,在《論權威》中深刻闡述關于樹立“權威”對于無產階級政黨的極端重要性時就特別強調,“沒有權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動?!盵5]P372恩格斯曾在批評妄加非議權威和集中行為時強調,“說這種話的人,要么不知道什么叫革命,要么只不過是口頭革命派?!盵6]P500列寧也指出:“群眾是劃分為階級的……階級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集團來主持的。”[7]P21他強調:“在歷史上,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推舉出自己的善于組織運動和領導運動的政治領袖和先進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統(tǒng)治地位。”[8]P286他特別強調黨的杰出領袖對黨的意志統(tǒng)一的決定性作用,明確提出:“造就一批有經驗、有極高威望的黨的領袖是一件長期的艱難的事情。但是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的‘意志統(tǒng)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話?!盵9]P344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從此保證了中國革命事業(y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反復強調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和維護中央權威的重要性。1943年10月,毛澤東指出,“實行一元化的領導很重要,要建立領導核心”[10]P69,強調領導核心只能有一個,避免政出多門?!叭魏我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11]P310《決議》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yè)的核心力量?!睋碜o核心、緊跟核心,是黨員的政治權利與義務。評判黨員政治上是否合格,關鍵就看其在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大問題上,是否堅決做到維護核心、維護權威。在歷史層面上深刻總結黨的百年歷史經驗,引導全黨維護和擁護公認的核心領袖,確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在實踐層面上反映中國共產黨推進民族復興的客觀要求和偉大實踐的必然結論,是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要求,更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確保國泰民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指導。
(二)“兩個確立”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確保國泰民安的根本保證
“兩個確立”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要求。在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實踐中,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與確立黨的指導思想,既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確立黨的指導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奮斗,而能夠在各種思潮交鋒激蕩中,有力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在世界風云變幻中,確保黨的事業(yè)不迷失方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戰(zhàn)勝無數前所未有的風險、困難和挑戰(zhàn),使得中國發(fā)生天翻地覆變化,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黨的百年奮斗史充分證明,堅定不移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與時俱進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堅定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加強黨的領導,黨的事業(yè)就能夠不斷取得勝利。成立之初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得不緊密,對革命形勢的艱巨性、復雜性估計不足,缺乏經驗,未能形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領導中國革命實踐的堅強核心,在“左”傾錯誤思想指導下屢遭失敗厄運。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之后,逐步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和中國革命事業(yè)。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作出了黨在奮斗的過程中產生了自己的領袖毛澤東同志的結論。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領導我們事業(yè)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盵12]P350在強調黨的領導核心的同時,我們黨還進一步強調了黨的團結。1954年,黨的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就專門強調,“黨的團結的唯一中心是黨的中央。”1957年,毛澤東同志針對國內出現否定黨的領導的動向,進一步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yè)就不可能勝利”[13]P303。1980年2月29日,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進一步把“全黨服從中央”作為“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的首要條件”。這是我們黨系統(tǒng)總結黨的歷史教訓和經驗得出的科學結論。之后的歷屆黨的領導集體一以貫之地堅持并發(fā)展了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革命性鍛造中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兩個確立”“兩個維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認識深化和理論創(chuàng)新最寶貴的重大政治成果。
(三)“兩個確立”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確保國泰民安的行動指南
切實把捍衛(wèi)“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確保國泰民安的生動實踐之中。“兩個確立”為維護中國特色國家政治安全、保障國泰民安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是確保新時代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根本遵循和前進方向。我國正處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期,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科學應對內外問題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面臨的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泛、維護穩(wěn)定的任務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繁重,我們必須堅持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深刻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化和拓展我們黨關于國家政治安全、國泰民安問題的理論視野和實踐領域,豐富我國的國家政治安全、國泰民安的內涵和外延。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實踐看,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以史為鑒,擔負起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確保國泰民安的重任,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兩個確立”,自覺而堅決地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涵養(yǎng)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自覺把準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確保把“兩個確立”真正轉化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確保國泰民安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到學深悟透、學懂弄通,真正學出信仰、學出擔當、學出情懷,切實增強對“兩個確立”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確保把“兩個確立”真正轉化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確保國泰民安的實際行動。自覺以主動擔當的精神、政治忠誠的初心、開拓創(chuàng)新的勇氣,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入而精準領會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精準落實黨中央出臺的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重大舉措、重大工作,聚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大幅度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yè)化水平,持續(xù)鞏固和發(fā)展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和諧有序的法治局面,不斷戰(zhàn)勝危害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重大風險挑戰(zhàn),以新氣象新作為持續(xù)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新的歷史成就。
二、捍衛(wèi)“兩個確立”,聚焦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筑牢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法治基礎
(一)堅持以“兩個確立”引領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
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點??疾熘型鈿v史不難發(fā)現,國家政治安全與國泰民安實際上是一對互為前提與基礎,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又相互協同、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系,國家政治安全沒有保障,也就沒有國泰民安;沒有國泰民安,國家政治安全自然也就危機四伏。《決議》全面系統(tǒng)深刻地揭示了國家政治安全與國泰民安的歷史規(guī)律。國泰民安,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這是中國幾千年來執(zhí)政者和老百姓最普遍、最持久的追求。國家政治安全即政治主體不受國內外因素侵害和威脅,是國泰民安的前提和根本;國泰民安是國家政治安全的全面客觀反映,是保障我們黨政治安全的重要基礎和堅強后盾,是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強大戰(zhàn)斗力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固基石與不竭動力。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充分證實,“國泰民安”是經濟、社會、政治環(huán)境平穩(wěn)健康、和諧穩(wěn)定、風清氣正的綜合體現,是確保國家政治安全的基礎,是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最根本的體現。因此,必須完整、準確、全面深刻把握“兩個確立”,堅定不移地踐行“兩個維護”,把捍衛(wèi)國家政治安全作為國泰民安的首要政治任務,持之以恒加強政治建設,夯實國泰民安的思想理論基礎。
平安中國建設應牢固樹立國家政治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識。[14]國家政治安全是“國泰民安”的基礎,是保證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關鍵,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塑造國家安全的重點。持之以恒把牢政治安全這個核心,必須基于日趨復雜的國際及地區(qū)安全形勢、日益上升的全球性威脅挑戰(zhàn)的現實,堅持把捍衛(wèi)國家政治安全作為國泰民安的首要政治任務。加強政治建設,持續(xù)強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推進,強化戰(zhàn)略思維和總目標意識,突出國家政治安全的首要位置;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持續(xù)強化守衛(wèi)和平的防護盾;未雨綢繆,深入開展反滲透、反顛覆、反恐怖、反分裂斗爭,持續(xù)深入打擊“三股勢力”;深化國際合作,實現國際國內聯合行動,深化邊境管控、去極端化、網絡反恐、跨國犯罪等多領域的合作聯動,共同筑牢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防護網,不斷提高防范化解風險與危機的能力,以善于斗爭和勇于斗爭的主動作為確保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下一步要以保證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確定的戰(zhàn)略目標和任務創(chuàng)造安全穩(wěn)定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為主線,聚焦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的目標,持續(xù)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制度。堅持鍛造數量充足的高素質的忠誠干凈擔當的法治鐵軍,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突出穩(wěn)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發(fā)揮法治引領規(guī)范保障作用,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新時代“楓橋經驗”,從源頭上防范化解矛盾風險。
堅持依靠斗爭戰(zhàn)勝平安中國建設面臨的一切風險挑戰(zhàn)。面對美國在亞太地區(qū)不斷擠壓我國生存與發(fā)展戰(zhàn)略空間的現實,我們必須以《決議》明確的“兩個確立”為指導,堅決反對西方強權勢力從國際政治的角度對“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國際法作出的基于強權政治邏輯的解讀,并用這種源于西方特定國際政治語境的所謂國際規(guī)則,以“改造”“圍堵”“囚困”和“規(guī)鎖”[15]等方式壓制中國的行為,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法治精神和國際秩序。面對北約持續(xù)強力推進東擴的戰(zhàn)略企圖,我們必須果斷丟掉幻想,以敢于斗爭的勇氣、敢于勝利的智慧有效克服重大阻力、應對重大挑戰(zhàn),解決重大矛盾、抵御重大風險;特別是面對烏克蘭危機和西方社會持續(xù)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制裁和壓制、美國進一步推動俄烏戰(zhàn)爭升級、圖謀全方位和極端化遏制我國的霸權主義行徑,我們必須以統(tǒng)攬全局的戰(zhàn)略思維克制強敵、化解風險,以寬廣的世界眼光深刻把握國家政治安全和確保國泰民安問題,努力在“?!敝袑ぁ皺C”,贏得主動、贏得優(yōu)勢、贏得未來。堅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持續(xù)以捍衛(wèi)和平、促進發(fā)展、維護公平、追求正義、實現民主、保障自由為目的,以強作風、遵法治、重落實、提效能為導向,努力“形成規(guī)范話語,引領規(guī)則創(chuàng)新;回應規(guī)范需求,推進國際法治;展示治理特色,強化國際共識;服務大國外交,助力法律斗爭”[16]的平安中國建設大環(huán)境,充分激活國內國際規(guī)則的有效性,矢志不渝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法治化,持續(xù)積極在國際地區(qū)熱點問題中勸和促談,引領和提升國際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實現更加平衡包容的發(fā)展,以高質量的法治服務于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高質量發(fā)展,確保國家政權、制度、意識形態(tài)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安全,持續(xù)夯實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國際政治、經濟和社會基礎。
(二)堅持以“兩個確立”引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推進
捍衛(wèi)“兩個確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特別是保障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最顯著政治優(yōu)勢。我們黨每逢重要歷史關口都要深入思考、全面回顧、系統(tǒng)總結歷史,抗戰(zhàn)勝利的最后關頭,形成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大潮涌起推進改革開放之時,形成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黨的事業(yè)繼續(xù)發(fā)展提供了智慧和力量。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著眼于“提高全黨斗爭本領和應對風險挑戰(zhàn)能力”,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總體擘畫,為應對國家政治安全風險挑戰(zhàn)提供了歷史經驗的啟迪。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武裝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力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錯綜復雜的國內外風險挑戰(zhàn)的迫切需要。因此,在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重大歷史關頭,全黨必須堅持以“兩個確立”引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向,努力引導廣大黨員自覺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成效轉化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想武器,堅定捍衛(wèi)“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不懈引導社會各界代表人士持續(xù)增進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理論、情感的認同,保持與中國共產黨的同心同德、同力同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為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共同維護者,凝聚起保障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磅礴偉力。要高度警惕涉訪涉穩(wěn)風險,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重點是要下大力氣解決好人民群眾“最煩、最怨、最恨”的突出問題,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變被動為主動,持續(xù)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大限度爭取人心、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確保國家政治安全根基穩(wěn)固、國泰民安基業(yè)長青。
堅持以“兩個確立”厚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優(yōu)勢,增強保障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向心力。黨的領導是保障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也是有效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保證。一百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成功應對無數國際國內重大風險挑戰(zhàn),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經濟高速健康發(fā)展、社會長期和諧穩(wěn)定“兩大奇跡”。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波譎云詭的挑戰(zhàn),歷史的經驗啟示我們:必須堅決捍衛(wèi)“兩個確立”,堅決把“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落到實處;堅持充分發(fā)揮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優(yōu)勢、組織優(yōu)勢、工作優(yōu)勢,建立健全橫向構筑共治同心圓、縱向打造善治共同體,保障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體制機制。堅持以“兩個確立”凝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力量,確保凝聚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保障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黨的政治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越是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嚴峻,越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就越要堅持“兩個確立”不動搖,全面貫徹執(zhí)行黨的政治路線,全面準確落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政方針、精準部署推進保障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重大戰(zhàn)略及工作措施。堅持以“兩個確立”夯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基,讓人民群眾成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最廣泛的參與者和最大的受益者。
堅持以“兩個確立”優(yōu)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環(huán)境,夯實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堅實社會基礎。政治安全、國泰民安是國家安全的命脈根基,人民安全是國家政治安全的根本宗旨、政治安全是黨長期執(zhí)政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深厚根基、國泰民安是追求國家利益至上的基本準則,三者是一個有機統(tǒng)一體。堅持站穩(wěn)人民立場,深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自覺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奮斗目標,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型、廉潔型、服務型政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統(tǒng)籌協調推進各行業(yè)各領域政務應用和便民服務系統(tǒng)集約建設,更為科學合理地配置責權利,打造公平普惠、智慧便捷、泛在可及的數字化服務體系,堅持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事情抓起,主動接受人民監(jiān)督,順應人民群眾最普遍的需求,把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效的根本標準。良好政治生態(tài)是保證我們黨發(fā)揮核心領導力量的關鍵所在。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確保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必須堅決捍衛(wèi)“兩個確立”不動搖,堅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把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擺在突出位置,確保正氣充盈、政治清明。堅持以優(yōu)良的政治生態(tài)引領社會生態(tài),以優(yōu)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持續(xù)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范境內外各種滲透破壞、污名抹黑等危害國家政治安全、影響國泰民安的活動,保持高壓態(tài)勢不放松,深化“打網破傘”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完善紀法協調聯動機制,依法依紀懲處涉黑涉惡腐敗分子,不斷優(yōu)化政治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保障新時代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穩(wěn)如泰山。
(三)堅持以“兩個確立”引領反恐維穩(wěn)和去極端化的法治實踐
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是國家安全體系的核心。鞏固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地位和執(zhí)政基礎,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首要任務,建設和捍衛(wèi)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重大歷史責任,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地位是維護政治安全一刻不容放松的行動自覺,護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因此,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強化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刻健全反恐維穩(wěn)法治,善于把握影響國家政治安全的風險演變規(guī)律,堅持綜合運用好統(tǒng)籌聯動、堵疏并舉、標本兼治、有的放矢、精準施策等措施有力有效防范應對國家政治安全風險,確保牢牢掌握防范和應對的戰(zhàn)略主動權。堅持以更高站位、全局視角、整體思路審視謀劃好反恐怖工作,聚焦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目標要求,著力鏟除境內暴恐滋生的土壤,重點是固化成功經驗,形成反恐和去極端化的長效機制;強化源頭治理,鞏固深化成果;強化戰(zhàn)略謀局,細化戰(zhàn)術措施;注重整體效果,強化重點攻堅;優(yōu)化縱深推進舉措,促進創(chuàng)新突破;積極轉化政治優(yōu)勢效應,推動整體成效拓展升華;在強化整體支撐保障上持續(xù)發(fā)力,在提升齊抓共管整體合力和綜合實效上下功夫;主動適應常態(tài)化法治化變化需要,努力形成多方一體和打防管控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堅持著力防范化解境內外各種涉恐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遵循不斷把反恐怖斗爭向縱深推進的要求完善法治,引導、規(guī)范、促進相關方面更加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打擊恐怖主義,不斷提升反恐怖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持續(xù)鞏固和拓展中國反恐怖斗爭的法治成效,夯實國家政治安全的基礎,為保障國泰民安營造安全穩(wěn)定的政治、法治和社會環(huán)境。
深入推進反恐和去極端化,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重點。疫情背景下的國際反恐和去極端化面臨新挑戰(zhàn),各國將抗擊疫情作為首要任務,反恐優(yōu)先地位有所下降;“伊斯蘭國”將全球危險轉變?yōu)榈貐^(qū)機會,利用國際社會集中精力應對疫情之機伺機反撲,謀求復蘇跡象明顯;美、德等發(fā)達國家相繼爆發(fā)白人至上恐怖襲擊,西方極右恐怖勢力再次泛濫。[17]當前,中國反恐怖斗爭仍然面臨國際國內的嚴峻風險挑戰(zhàn),有效封堵境外爆恐和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破壞活動,嚴厲防范境外“三股勢力”回流,扎實鑄牢“防回流和防派遣”的安全防控網絡任務繁重。確保新形勢下的反恐怖工作卓有成效,必須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把黨的領導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實現路徑,切實把捍衛(wèi)“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體現在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反恐怖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中,牢牢把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要求,堅持從戰(zhàn)略上審視和謀劃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工作,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不斷深化對治國理政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確保反恐怖工作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全力打好反恐防恐“組合拳”,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強化憂患意識,堅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著力在“打早打小打苗頭、防微防漸防端倪”的預警性、超前性、戰(zhàn)略性工作上下功夫、見成效,確保有效嚴密防范、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搗亂破壞活動,主動防范抵御“顏色革命”,從根本上斬斷其伸向國家政治安全的“黑手”,確保及時精準有效粉碎危害國家政治安全的圖謀,保持社會大局持續(xù)長期穩(wěn)定。
精準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是將風險隱患消除于萌芽狀態(tài)的關鍵。新時代,國家安全風險形勢嚴峻復雜,特別是國際國內反恐維穩(wěn)斗爭仍然激烈,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國泰民安,必須把反恐維穩(wěn)斗爭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兩件大事,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法治中國、平安中國建設為切入點,以切實增強全民國家政治安全法治意識為關鍵點,以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為根本,以保證國泰民安為宗旨,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以維護人民權益、反映人民愿望、體現人民利益、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以統(tǒng)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為主要方式,系統(tǒng)化地完善保證國家政治安全的領導體制,健全保證國家政治安全的法律制度體系,強化國家政治安全法治實施與國際合作,確保反恐維穩(wěn)斗爭得以依法持續(xù)深入推進。堅持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國理政方略,圍繞決不讓來之不易的穩(wěn)定形勢發(fā)生逆轉的目標要求,聚焦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目標,牢牢把握新時代反恐怖斗爭的新任務新要求,推進反恐維穩(wěn)的法治實踐不斷深入,促進去極端法治化的制度措施不斷完善,重視強化重點地區(qū)的安全保障工作,更加注重統(tǒng)籌實施好“去極端化”的防御、殲滅、攻堅、持久和網絡意識形態(tài)等戰(zhàn)略戰(zhàn)術,注重構建統(tǒng)籌資源、依法防范、上下銜接、責任明確、區(qū)域協調、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系統(tǒng)化、整體化的極端化風險防范治理工作新格局,集中優(yōu)勢力量攻堅克難,有效治理影響國家政治安全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針對性、實效性,確保有力有效化解、防范、遏制國家政治安全風險。堅持在消除存量風險和管控增量風險兩個方面同時發(fā)力,切實發(fā)揮好“去極端化”的專業(yè)化、法治化、社會化和智能化力量的作用,善于統(tǒng)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境內境外兩個戰(zhàn)場,采取堵疏并舉、綜合性和突破性措施并用,構建隔阻國家政治安全風險的“防火墻”,既要防止境外“三股勢力”的風險向境內傳導和倒灌,也要防止境內“三股勢力”的風險受境外不穩(wěn)定因素影響而變異升級。通過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創(chuàng)新境內境外、網上網下一體化打防管控的處置模式,整合各系統(tǒng)資源,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構建智能化的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智能化的國家政治安全風險監(jiān)測預警平臺,深化反間諜專項斗爭,依法防范和遏制滲透破壞活動。堅持標本兼治,加強戰(zhàn)略謀劃,深入開展“去極端化”工作,完善斗爭思路策略,重在防范和處置暴恐風險,積極深化“境外清源”行動,堅持凡“恐”必打、主動深挖嚴查,持續(xù)保持嚴打高壓態(tài)勢,推動反恐形勢不斷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依靠人民打好反恐維穩(wěn)的人民戰(zhàn)爭,是夯實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群眾基礎。堅持深刻把握反恐怖工作的階段性特征,自覺用辯證思維統(tǒng)籌發(fā)展、安全和穩(wěn)定工作,做到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所有的改革發(fā)展都賦予維護國家統(tǒng)一、反對分裂、增進民族團結的意義,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凝聚起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力量,萬眾一心共同戰(zhàn)勝一切風險挑戰(zhàn),確保堅決把暴恐威脅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未發(fā)之時,堅定不移促進社會大局持續(xù)穩(wěn)定長期穩(wěn)定。堅持深化國家安全的人民防線建設,加強教育引導,強化國家政治安全的宣傳教育工作,切實構筑起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銅墻鐵壁”。積極適應當前反恐維穩(wěn)斗爭的新形勢新變化,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斗爭主動權,緊緊圍繞維護國家安全和國泰民安的總任務,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網上網下兩個戰(zhàn)場,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具體形式和舉措,充分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這一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基礎性力量,拓展人民群眾參與國家安全治理、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有效途徑,筑牢“專群結合”“群防群治”“聯防聯治”“國際合作”的防范和打擊暴恐活動的“鋼鐵長城”。堅持打好主動仗、持久仗、總體仗,針對反滲透反顛覆反恐怖反分裂斗爭的特點、趨勢、規(guī)律,做到預警在先、防范在前,持續(xù)打擊非法宗教滲透,深入查找問題根源,探索和采取針對性強的治本之策,優(yōu)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持依法治理、系統(tǒng)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精準區(qū)別、分類施策、依法處置,精準防范和嚴厲打擊暴力恐怖犯罪。把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的重大風險擺在突出位置,時刻保持反恐維穩(wěn)的清醒頭腦,重視解決滋生影響國家政治安全風險和影響國泰民安風險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強化不發(fā)生重大風險的底線思維,統(tǒng)籌各重點領域國家政治安全工作,有效防范、管理、處理國家政治安全風險,有力應對、處置、化解社會安定挑戰(zhàn),不斷提高反分裂斗爭的預測預警預防能力,精準高效防范和化解影響國泰民安的重大風險,持續(xù)筑牢總體國家安全的底線。
(四)堅持以“兩個確立”引領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深入鑄牢信教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更好組織引導信教群眾同人民群眾共同為國泰民安而團結奮斗。宗教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捍衛(wèi)“兩個確立”,必須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不動搖,堅定守牢宗教工作陣地,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深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著力在強化政治引領上下功夫。堅持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和基本方針政策,堅持依法做好黨的宗教工作,認真落實“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基本原則;堅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聚焦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畫出最大同心圓,促進宗教關系和諧,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的目標要求,完善黨的大統(tǒng)戰(zhàn)工作格局,確保有效防范化解宗教領域的風險隱患。堅持深悟思想,著力在加強理論研究上下功夫,持續(xù)提高“導”的能力。“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程度。”[18]P11加強民族宗教理論和政策法律的學習研究與實踐,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為指導,正確把握宗教領域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深化對新時代維護國家政治安全規(guī)律的認識,深入研究新時代黨的宗教政策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應特別重視事關國泰民安的戰(zhàn)略和策略問題研究,積極“接受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19],持續(xù)為保證國泰民安貢獻智慧和力量。必須加強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政治認同”引導,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證,強化主要領導的責權,完善宗教工作機制,增強基層工作力量,消除宗教工作中的“盲區(qū)”和“死角”,持續(xù)夯實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基礎。必須加強宣傳引導,強化宗教工作“法治建設”引導,堅持以紅色教育增強我國宗教中國化信心,以專題培訓凝聚我國宗教中國化共識,以國旗、憲法和法律法規(gu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宗教活動場所活動展現我國宗教中國化風采,以法治宣傳教育筑牢我國宗教中國化法治保障,充分調動宗教界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營造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濃厚氛圍。
用底線思維有效防范化解宗教領域的風險隱患。落實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的措施,必須加強管理督導,強化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措施的引導規(guī)范,堅持以重點監(jiān)管防范化解宗教領域重大風險,以分教施策解決影響宗教健康傳承的突出問題,以考核評估促進宗教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通過重點監(jiān)管、分教施策、考核評估等方式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督導,規(guī)范治理方式、破解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熱點難點問題。必須加強工作指導,強化“政策理論”引導,狠抓宗教工作干部隊伍建設,著力按照忠誠、干凈、擔當的標準培養(yǎng)選拔有能力、有潛力的年輕宗教工作干部,著力培養(yǎng)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重視培養(yǎng)宗教學研究隊伍,構建起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研究“黨政—學界—宗教界”協同工作機制,不斷加強對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工作指導,重點強化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和宗教學研究隊伍建設,培養(yǎng)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人才,確保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有可持續(xù)的人才保障。必須加強引導倡導,強化“文化浸潤”,引導宗教界勇于自我革新,履行社會責任,切實發(fā)揮宗教界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主體作用。引導宗教界改革長期以來與社會主義社會不相適應的突出問題,堅持宗教活動必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法律法規(guī)等相適應。引導宗教界積極開展宗教中國化研究,探索和推進“堅守中道、遠離極端”,抵御境外利用宗教滲透,防范宗教極端思想侵害的有效措施,引導宗教界主動排查、自覺革除不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陳規(guī)陋習,引導信教群眾移風易俗,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極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作出貢獻。
三、捍衛(wèi)“兩個確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筑牢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群眾根基
(一)抓準保障國泰民安的核心任務
捍衛(wèi)“兩個確立”,全黨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切實把全國各族人民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決議》精神、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和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確保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順利實現,抓準保障國泰民安的核心任務是關鍵。掌握《決議》全面總結的黨百年奮斗歷程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經驗,強化理論思維和正確思想指引,增強憂患意識,準確把握新時代國家安全風險態(tài)勢,擅長運用制度的力量應對來自各方面風險挑戰(zhàn)的沖擊;自覺做到常備不懈、一以貫之、持之以恒地應對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風險挑戰(zhàn)。掌握《決議》全面分析黨善于抓住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帶動全局工作的經驗,注重研究和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堅持實踐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既要高度防范和遏制“黑天鵝”“灰犀?!笔录?,也要下好應對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風險的先手棋,還要研究和演練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zhàn)的高招,更要有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制度實力、體系實力、物質實力與實踐能力,確保御敵于國門之外和轉危為機、掌控全局的戰(zhàn)略主動。掌握《決議》全面總結的百年奮斗歷程中黨高度重視戰(zhàn)略策略問題、不斷提出科學的戰(zhàn)略策略的經驗,自覺做到確定工作思路、決策部署、政策措施,都要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對標對表,強化總體國家安全觀意識、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國內政治優(yōu)先、發(fā)揚斗爭精神、強化統(tǒng)籌協調,增強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底線思維,突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重點,抓好保障國泰民安各項工作的綜合施策,統(tǒng)籌協調、系統(tǒng)運作、精準發(fā)力,確保政治安全和社會大局和諧穩(wěn)定,確保黨中央的戰(zhàn)略決策部署無條件落實到位。掌握《決議》全面總結的黨百年奮斗歷程中高度重視管黨治黨、不斷推進自我革命的經驗,永葆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戰(zhàn)略性意義,增強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牢固樹立系統(tǒng)觀念,善于從政治上看待和分析風險,做到見微知著,加強政策協調和行動配合,更加自覺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和應對影響國家政治安全與國泰民安的風險挑戰(zhàn)。掌握《決議》全面總結的黨百年奮斗歷程中注重黨史學習教育的經驗,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偉大的實踐,持續(xù)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在加強戰(zhàn)略研判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預判能力,在全面排查重大風險隱患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處置力,確保以高質量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實際成效踐行初心使命,確保新時代更好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保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政治基礎、群眾基礎、社會基礎等更加扎實,確保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執(zhí)政能力持續(xù)穩(wěn)步提升。
積極適應當前國際國內對敵斗爭的形勢與任務的需要。聚焦“兩個確立”“兩個維護”,抓好保證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實踐中務必著力在提升法治化水平和夯實基層基礎這個核心任務上下功夫,落實防范化解各種風險的領導責任和工作責任,緊盯敵對勢力借民族、宗教、人權等議題搞滲透破壞的新動向,深入學校和企業(yè)等人員集中的地方開展去極端化法治教育,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切實抓好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各項措施落實,堅決反擊國際敵對勢力的干擾破壞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國內各類犯罪行為,堅決使用政治、軍事、法律等一切手段同一切企圖顛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一切企圖遲滯甚至阻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反動惡勢力斗爭到底,不斷增強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民族宗教領域的矛盾問題,深化民族宗教工作的規(guī)律性認識,把制度和法治建設與工作落實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改革不適應實踐發(fā)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guī),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guī),使民族宗教領域的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制度運行更加高效可靠,確保民族宗教領域的安全與和諧穩(wěn)定。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做到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與掌握歷史主動相統(tǒng)一,深入領會與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的內涵要求,聚焦推動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主要問題,優(yōu)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努力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保障國泰民安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二)抓牢保障國泰民安的根本任務
捍衛(wèi)“兩個確立”,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筑牢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群眾根基是根本性的任務。順應國內外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夯實保證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基礎,務必抓牢具有戰(zhàn)略性策略性的五項根本任務: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zhàn)略目標和實踐途徑問題,堅持把解決就業(yè)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的高質量發(fā)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做大做好并按照“共同富?!钡囊蠓趾谩暗案狻?。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guī)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依法規(guī)范資本運行,用好各種形態(tài)的資本,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加強保證國民經濟健康發(fā)展最為基礎的農產品、能源、礦產等初級產品的供給保障,全面實施節(jié)約優(yōu)先戰(zhàn)略,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既要有高度統(tǒng)籌預警和防范化解“黑天鵝”“灰犀牛”風險挑戰(zhàn)的高招,也要謀劃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zhàn)略主動戰(zhàn)和攻堅戰(zhàn),確保更好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及其疫情防控工作,重點防范化解政治、經濟、社會、疫情、科技、外部環(huán)境、自然界、意識形態(tài)和黨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守住新發(fā)展格局的安全底線,著力提高防控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中國的生存力、競爭力、可持續(xù)發(fā)展力。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碳達峰碳中和這項復雜工程和長期任務,穩(wěn)步推動其在經濟社會領域的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笆奈濉笔顷P鍵時期,必須樹立正確政績觀,充分考慮國內能源結構、產業(yè)結構等基本國情,堅定不移走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fā)展道路,加快形成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產業(yè)結構、生產生活方式、產業(yè)布局和發(fā)展格局,構建起中國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發(fā)展的新優(yōu)勢,持續(xù)提升中國保證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實力。
落實好上述具有戰(zhàn)略性策略性的保證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五項根本任務的核心是人。因此,必須堅持以“兩個確立”“兩個維護”為指導,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是關鍵。黨百年奮斗的歷史充分證明,“團結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盵20]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鞏固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凝聚起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團結和調動起一切可以團結和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成為保證黨和國家政治安全,實現國泰民安所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爸腥A民族說到底是歷史上民族融合的產物,具有混合、交融的特性,是由‘共同歷史記憶’‘共同命運’與‘共同未來’聯結起來的民族共同體?!盵21]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確保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核心問題與關鍵點都在教育領域,都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成效上。必須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激發(fā)偉大建黨精神的強大力量,把黨建引領貫穿學校辦學治校和立德樹人全過程,以強化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壓實學校黨委全面加強學校黨建工作的主體責任,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長效;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刻認識、深入闡釋“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向青少年學生講好百年黨史故事,深入宣講闡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五育并舉”,探索研究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的新途徑,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明大道、立大德、走正道,堅定信仰、信念、信心。重視加強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發(fā)展的研究,充分發(fā)掘好和利用好豐富的文物和文化資源,堅持讓沉睡千年的文物說話、展現出歷史清晰的表達、充分發(fā)揮出文化交融的威力,深入闡釋中國各民族悠久的交往交流交融史的內涵,教育引導干部群眾扎實樹立起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扎實樹立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扎實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力量生于團結,團結奮斗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錘煉鑄就的寶貴精神品質。完成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歷史使命,就必須堅持最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堅持大團結大聯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就一定能夠凝聚起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戰(zhàn)勝一切強大敵人、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風險挑戰(zhàn)。
(三)抓好保障國泰民安的重要任務
保證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任務必然紛繁復雜,但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堅持以“兩個確立”引領守護以人民為中心的良法善治。法律是“一項越來越有成效的社會工程”,“即以盡可能小的代價滿足社會需求”。[22]P43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衡量標準也是法治。依法治國在新時代黨的治國理政方略中的重要作用無可替代,是實現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制度基石。全面依法治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用法治維護國家政治安全、保障國泰民安的關鍵。國泰民安,需要法治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保障公民人格權、人身權、財產權等權利不受侵犯,切實反映人民愿望、體現人民利益、增進人民福祉。堅持黨對依法治國工作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不斷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中深化對依法治國方針的理解和把握。全面依法治國是個大系統(tǒng)工程,應更加注重系統(tǒng)性、整體性、統(tǒng)籌性、協同性,“堅持立足國情和借鑒國際經驗相統(tǒng)一、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的哲學方法論”[23]。堅持以法治體系建設為總抓手,統(tǒng)籌法律規(guī)范、法治實施、法治監(jiān)督、法治保障和黨內法規(guī)等體系一體建設;共同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和依法行政,一體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確保法治中國建設更加聚焦和適應保證國家政治安全與國泰民安的需要。堅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內容,持續(xù)引導人民群眾自覺守法、堅持學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滿足促進共同富裕、生活品質提高后,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民主、法治、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要求,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用法治凝聚共識、浸潤人心,筑牢保證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的群眾法治基礎。
加強法治戰(zhàn)線干部隊伍建設,充分發(fā)揮“關鍵少數”的示范作用。領導干部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自覺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自覺捍衛(wèi)“兩個確立”。自覺增強法治思維,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的基本法治觀念,牢牢扭住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突出政治領域的安全穩(wěn)定,全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有效實施,努力把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轉化為做好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工作的強大動力,確保新時代黨的治國理政方略行穩(wěn)致遠。自覺強化職責擔當,持續(xù)夯實基層治理體系,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善于從全局、長遠、大勢上對國家政治安全作出戰(zhàn)略判斷和決策,把戰(zhàn)略和策略辯證統(tǒng)一起來,把謀事與謀勢、謀當下與謀未來統(tǒng)一起來,精準推動反恐維穩(wěn)法治化常態(tài)化;善于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fā)、從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思考和研究問題,能夠以敏銳的洞察力、清醒的判斷力和果敢的決斷力推動決策部署和工作任務的落實,科學配置多方面力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統(tǒng)籌協同各方面力量共同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國泰民安大局。夯實國家治理現代化特別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法治根基,系統(tǒng)研究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法律政策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空白點,突出健全維護國家政治安全領域的法治,特別強化重大活動的安保工作,完善危害國家政治安全行為的依法打擊、問題隱患動態(tài)排查整治等機制措施,確保國家政治安全。堅持把全面依法治國、法治中國建設的要求落實到民生工作各個領域,堅持以良法保障善治,引導全社會自覺把法治精神當作主心骨,人人爭做學法、知法、懂法、守法、護法者。面向全社會培育法治意識,形成實事求是、服從法律規(guī)范、用法治護航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以“零容忍”態(tài)度查處群眾反映的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突出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公平正義、平安幸福中生活,確保國泰民安。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
[2]高小康.全球分裂與世界文化新生態(tài)[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6).
[3]王小洪.保持國泰民安的社會環(huán)境[N].人民日報,2022-01-05.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列寧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1]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毛澤東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3]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4]蔡寶剛.論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國家安全法治理論[J].法學,2022(1).
[15]徐崇利.國際秩序的基礎之爭:規(guī)則還是國際法[J].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22(1).
[16]趙駿.國際法的守正與創(chuàng)新——以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規(guī)范需求為視角[J].中國社會科學,2021(5).
[17]范娟榮,李偉.當前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態(tài)勢分析[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
[1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9]周良書.政治家的歷史意識——從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的編寫談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
[20]習近平.在二〇二二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01-31.
[21]石碩.從中國歷史脈絡認識“中華民族”概念——“中華民族”概念百年發(fā)展史的啟示[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
[22]〔美〕龐德.法哲學導論[M].于柏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
[23]余敏江.論習近平的行政改革思想[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20(5).
“Two Establishes”:The Basic Guarantee for Political
Security,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GU Hua-xiang
(Academy of Party History and Literature,the CPC Committee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Wulumuqi 830002,Xinjiang,China)
Abstract:
Defending the “Two Establishes”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maintaining the political security and ensuring the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bringing the political advantage and institutional advantage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into full play,grasping the core of political security firmly,strengthening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action guide for maintaining political security and ensuring the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and consolid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olitical security,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Aimed at the general goal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long-term peace and for the purpose of concretely building the legal foundation for the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the central task is to strengthen the absolute and overall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over the work of building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To consolidate the mass foundation of the political security,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and transform the defense of the “Two Establishes” into the impetus for the people-centered philosophy of development and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Chinese nation,the key is to precisely grasp the core tasks for ensuring the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firmly grasp the principal tasks for ensuring the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and well accomplishing the important tasks for ensuring the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Key words:
“Two Establishes”;“Two Upholds”;political security;peace and prospe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