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紅珍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改革教學策略,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探究、審美、寫作等能力。教師總結小學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開展閱讀互動活動、創(chuàng)設語文閱讀情境、注重閱讀寫作結合、增設課外閱讀任務等,可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增強其閱讀理解能力,有利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學
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漢語語言能力,提高其表達水平,還能培養(yǎng)其語感,增強其閱讀能力,進而促進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但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習慣性地選擇應試化教學方式,根據(jù)考試中常見的閱讀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問題進行閱讀,將教學重心放在了提高學生語文成績上,進而忽略了閱讀教學的本質和意義,降低了教學有效性,同時也影響了小學生語文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因此,若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改變以往的閱讀教學模式,從學生角度出發(fā),針對性地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通過開展閱讀互動活動、注重讀寫結合等教學策略,充分顯現(xiàn)閱讀教學的意義和作用,促使學生語文學習水平顯著提升,最終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增強學生理解能力
閱讀是一個自我升華和學習的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自主思考,并在思考中提高思維能力,進而促進理解能力的提升。另外,閱讀也能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將課堂所學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深入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情感與思想。
(二)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
學生在閱讀時可以積累許多知識,通過廣泛閱讀各類讀物,陶冶情操,有利于學生個人身心修養(yǎng)的提升。深入閱讀也能拓寬學生的思想領域與眼界,促進其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三)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閱讀是學習語言的主要途徑,學生通過閱讀不僅能掌握基礎的語言知識,還能利用語言工具,獨立探索與學習知識,進而提升語文學習水平。此外,只有廣泛閱讀,學生才能了解語言的特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最終全面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能對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產生深遠影響。由于在校閱讀的時間比較少,通過培養(yǎng)自主閱讀習慣,增加閱讀時間,可逐漸拓寬學生閱讀視野。因此,學生要養(yǎng)成閱讀習慣,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獨特的見解。這些對未來的個人修養(yǎng)和情操的形成有著積極作用。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開展閱讀互動活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地位不平等,缺乏師生互動的機會,這使得學生閱讀主動性與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進而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開展互動活動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主動閱讀,并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同時在師生互動或學生互動中,也能幫助學生理解難懂的閱讀內容,提高其閱讀效率。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閱讀互動活動,如閱讀分享、實驗探究、小組辯論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閱讀思維和能力,調整教學內容,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烏鴉喝水》教學活動中,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低,生活經歷不夠豐富,教師就要從學情出發(f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閱讀互動。首先,教師以“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作為探究問題;其次,準備一個杯子、一杯水和許多小石子,教師讓學生先閱讀烏鴉喝水的片段,再引導學生仿照烏鴉的方法進行實驗操作。這樣,學生可以在閱讀和探究中明白“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立足于學生的角度開展閱讀探究活動,實現(xiàn)師生互動,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使其快速掌握一篇課文,從而有效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
(二)注重閱讀寫作結合,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如果單一地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和回答問題,就會顯得語文閱讀教學枯燥乏味,甚至讓學生認為閱讀好像并沒有實質意義,進而失去對閱讀的興趣。讀寫結合可以實現(xiàn)學生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的提升,增添閱讀樂趣,使其掌握更高效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加強閱讀和寫作的結合,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意義和作用,幫助其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提高其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這對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例如,《帶刺的朋友》這篇課文主要側重于對事物的描寫,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能掌握描寫事物的寫作手法,這可作為讀寫結合的出發(fā)點。首先,教師向學生提問:“課文中描寫帶刺的朋友的句子有哪些?通過這些描寫你認為這位朋友是一個什么樣的動物?”學生在課文中畫出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其次,教師讓學生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形容身邊的朋友或家人,使學生產生寫作的動機。最后,在學生閱讀掌握了一些詞語和句子后,教師指導學生仿寫一篇描寫動物或人的小文章。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意識到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還能增強其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其閱讀水平的提升。
(三)創(chuàng)設語文閱讀情境,活躍閱讀教學氛圍
過去,教師總是以自己的教學思維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一味地指導學生機械性完成閱讀練習,這只會使課內閱讀變得乏味,讓學生對語文閱讀逐漸喪失興趣。興趣是最優(yōu)秀的教師,只有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應改變過去的教學思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與課文產生共鳴,促使其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另外,小學生好奇心較強,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自主思考、主動閱讀,最終實現(xiàn)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陶罐與鐵罐》一文時,首先,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給學生預設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閱讀:為什么鐵罐最后消失不見了,而陶罐還一直存在著?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產生疑問,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其次,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有關視頻,讓學生沉浸于情境中,同時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討問題,并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如此一來,不僅能避免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還能促進其深入閱讀和理解。
(四)增設課外閱讀任務,增強閱讀教學效果
小學生閱讀經驗較少,還需要增加更多的閱讀機會,提高其閱讀量,拓展其閱讀視野。而增加課外閱讀任務可以幫助學生高效地溫故知新,彌補閱讀學習中的不足,也能提高其自身閱讀能力。因此,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增設課外閱讀任務,針對性、層次性地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不斷擴展自身的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課外書中獲取更多知識,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在結束教學后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制作有關主題的閱讀任務文檔,并附上網(wǎng)上收集的閱讀鏈接。教師將閱讀任務文檔發(fā)至班級QQ群或微信群,并告知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課外閱讀,積極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在閱讀后,教師在班級群里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同時學生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不同看法。這樣一來,不僅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思維,還能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語文教師應與時俱進,順應新課改的發(fā)展趨勢,豐富閱讀教學形式和內容。采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開展閱讀互動、增加課外閱讀任務、注重讀寫結合,以好地從學生角度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
責任編輯:趙瀟晗6510A994-04A6-4F93-8B10-1B089139C7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