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鉑涵
最美領(lǐng)讀者
去年夏天,北京電視臺拍攝“助力中軸線申遺”紀(jì)錄片,我榮幸地參與其中——滑著滑板,從中軸線起點永定門出發(fā),一路向北。那次拍攝之后,我就對這條承載了幾百年歷史的中軸線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閱讀我了解到——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到鐘樓,全長7.8公里。這條線貫穿南北,很多重要的建筑都在這條線上,天壇、正陽門、天安門、故宮、景山……走過地安門的萬寧橋直抵鐘鼓樓。
我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爸爸媽媽也都是在北京出生的,我們一家人都對北京這座城市有著濃厚的情感。我家住在二環(huán)路旁,距離中軸線終點不遠(yuǎn)。閑暇時,我喜歡去鐘鼓樓的小廣場上,和小朋友們一起滑滑板、踢足球、抖空竹,也喜歡看老爺爺們在胡同里下象棋。
不過,了解一件事物我總喜歡從起點開始。一個周末,我和爸爸媽媽用一天的時間踏上了中軸線之旅。我們從永定門出發(fā),穿過前門步行街,在正陽門下仰望城樓,爬上景山的萬春亭眺望紫禁城,站在萬寧橋上看那栩栩如生的石雕神獸,最后抵達(dá)鐘鼓樓。回到家,我將白紙鋪開,把中軸線上的所見所感,用心鋪展在畫紙上。對照著老照片,我看到了歷史;打開想象之門,我展望著未來更加精彩的中軸線!
領(lǐng)讀者薦書
這本書的作者于大武爺爺從小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書里畫的鐘鼓樓、什剎海、安定門城門樓就是他童年常常玩耍的地方,怪不得畫得這么有意思呢!
永定門的故事
永定門是北京城的南大門,也是中軸線的起點,寓意“永遠(yuǎn)安定”。明清皇帝去南苑狩獵時都要走永定門。永定門始建于明朝,后來增筑了甕城。為了加強(qiáng)防御,清朝又建造了箭樓。1957年,永定門城樓、箭樓被拆除。2004 年,作為人文奧運文物保護(hù)計劃的一部分,永定門城樓在原址復(fù)建,但箭樓與甕城沒有恢復(fù),只是在地面上做了標(biāo)識。
永定門位于北京南二環(huán)。它是北京外城的正門,也是外城規(guī)模最大的城門。但遺憾的是,甕城和箭樓并沒有隨著城樓的復(fù)建而恢復(fù),那么它們到底是什么樣的建筑呢?
永定門的故事
甕城,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設(shè)施之一,在城門外(也有在城門內(nèi)側(cè)的特例)修建的半圓形或方形的護(hù)門城墻,可以起到加強(qiáng)防守的作用。
箭樓,坐落在甕城頂端,周圍有供瞭望、射箭用的小城樓。
我喜歡看華燈初上的永定門,此時夕陽西下,落日的余暉給永定門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望向天空,各式各樣的風(fēng)箏翩翩飛翔。居住在附近的人們來這里休閑放松,老人們打太極、下象棋,孩子們滑輪滑、放風(fēng)箏,這里既有古跡的雄偉,又有市井的繁華。讀懂北京中軸線,就從她的起點——永定門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