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強冠穎(1987~),男,漢族,甘肅定西人,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三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學。
摘 要:當前,在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中,相關部門對高中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以及德育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因此,在對高中學生進行物理教育中,要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對物理課堂教學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涉及物理知識以及德育知識,同時還需要體現(xiàn)出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效果。所以,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時仍存有不足,鑒于此,文章通過了解物理教育中德育教育開展的意義,根據(jù)高中物理德育教育的原則,針對物理德育教育現(xiàn)狀制定有效的改進措施,使得物理德育教育能夠順利地開展,增強高中物理德育教育效果。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德育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0-0125-04
一、高中物理開展德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在教學領域中,部分教師對高中生的學習成績比較看重,但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效果不能給予一定的重視。因此,在實際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只專注于課本重點知識的傳授,并沒有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整體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與此同時,與其他學科進行比較,物理知識相對較難理解,而教師機械化的教學使得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物理知識,沒有一定的主動性,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降低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對此種現(xiàn)象,可以通過德育教育方式,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使得物理教學與德育進行有效地結合,能夠改善物理德育教育的效果。此外,教師在物理德育課堂的教學中,要多給予學生一些關心,使得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掌握一定的主動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對物理德育的學習興趣,能夠幫助學生增強物理德育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符合我國教育理念中重視核心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通過對物理德育教學,能夠培養(yǎng)出邏輯思維能力強且有一定責任心、綜合素質(zhì)較高的人才,而這也是我國教育理念的核心。德育教育中涉及愛國意識、辯證唯物主義以及探索精神等方面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與物理知識有一定的聯(lián)系。所以,為了能夠提升高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將物理學科的知識以及德育教育進行結合,使得學生具有愛國的意識,并能夠對唯物主義進行辨別,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將德育教育融入物理課堂教學中,形成教學的基本理念。
二、增強高中物理德育效果的原則
(一)方法多元化原則
在高中物理德育教學中,要對教學的方式進行變化,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物理德育學習的積極性。一般情況下,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第一,情操陶冶法。在物理德育教學中引入真實的案例,并根據(jù)案例創(chuàng)建合理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此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物理德育教育。第二,趣味教育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高中生感興趣的方式對物理德育進行教學,與學生的喜好相投,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德育學習的興趣。第三,榜樣勵志法。在物理德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人才作為學習的榜樣,使得學生能夠學習優(yōu)秀的品質(zhì),以此激勵學生學習,增強學生的物理德育教育效果。第四,智能引導法。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引導學生在物理知識的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積極地提出學生的個人見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在物理知識中學習,有效引導學生學習,增強物理德育教學效果。
(二)內(nèi)容應時性原則
在高中物理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在合適的時機滲透德育教育。在物理教學中,會存在較多的實驗,若學生對物理實驗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并認真鉆研實驗的結果時,教師要進行物理德育教育,通過此種方式,使得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印象更深刻,更好的對物理德育進行理解,增強物理德育教育效果。
(三)目標針對性原則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教材的內(nèi)容都有所不同,在學生教育的不同階段,教師要對教學方式進行調(diào)整,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有效改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遵循針對性教學的原則,采用針對性的教學,確保物理德育教育的質(zhì)量。
(四)教育思想性原則
在高中物理德育教育中,教師要將正確的思想融入德育教育中,豐富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與高中生的思想相一致。所以,在物理德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育思想性原則,對學生進行啟發(fā)。通過德育教育,有效提升高中生的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物理德育教學的質(zhì)量。
三、高中物理德育教育現(xiàn)狀
(一)物理教學目標與德育教育目標不夠明確
在高中的物理教學中,不能有效開展實驗性的教學,高中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出現(xiàn)排斥心理。物理教學中的實驗活動較多,高中生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物理實驗,對復雜性較高的物理實驗不能做出評價,無法及時分析出現(xiàn)的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這種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誤區(qū)。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物理教學目標,能夠確保物理實驗更好地開展。當然,在課堂中僅僅實現(xiàn)物理知識的教學目標也沒有達到教育的終極目標,還需在物理教學中明確和實現(xiàn)德育教學目標,通過課堂教學不斷滲透德育教育,進而培養(yǎng)出聽黨話、跟黨走的接班人,這樣的人才才能夠全心全意的為祖國奉獻一切。
例如《宇宙航行》這節(jié)課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激勵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立志長大成為一名科學家,去探索宇宙奧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的飛天夢,為祖國、為人民做出偉大的貢獻。所以本節(jié)課在注重傳授物理知識的同時強調(diào)價值引領,充分將思政元素無痕地融入本節(jié)課中,體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作用。
在講解《宇宙航行》這節(jié)課時,首先通過我國的“天和號”空間站發(fā)射成功的視頻引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宇宙速度,積累航天知識。在講解本節(jié)課的“夢想成真”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中國航天史”的視頻,從而了解我國航天發(fā)展歷程,引導學生產(chǎn)生對航天事業(yè)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以及為祖國的航天事業(yè)奮斗終生的熱情。
最后教師加以強調(diào):“從中國首次發(fā)射火箭,到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到準備進行載人航天飛行的神舟一號,再從神舟一號發(fā)射到中國第一次真正實現(xiàn)載人航天飛行的楊利偉飛天,到現(xiàn)在全球衛(wèi)星系統(tǒng)全面建成,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fā)展,并已經(jīng)躋身世界航天大國的行列。我國科學家為航天事業(yè)做出了不少努力,流了很多汗水,做出了巨大貢獻。探索宇宙是神圣又光榮的事業(yè),我們要樹立遠大理想,立志長大成為一名科學家,去探索宇宙奧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的飛天夢,我們要繼續(xù)努力,為祖國、為人民做出偉大的貢獻?!苯處熗ㄟ^以上總結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樹立為國奉獻的志向,達到為黨育才、為國育人的目的。
(二)以學生成績?yōu)槲ㄒ粯藴剩鲆暳宋锢韺W科中德育功能的滲透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育部門要求將德育教育進行合理的融入。部分教師會將其歸納為班主任的職責,在進行物理教學中,教師對高中學生的成績比較看重,并將其看作教學的目標,在教學中很少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使得學生的德育方面的發(fā)展有一定的欠缺。高中物理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沒有達到一定的平衡,很難體現(xiàn)出物理教育的效果,與此同時,對高中生未來的發(fā)展造成影響。
(三)缺乏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
在高中教學中,學生的壓力相對較大,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壓力。但是,在物理教學中,學習壓力使得學生之間的交流逐漸減少,對物理知識進行鉆研的過程中,沒有解題的思路,無形的壓力會逐漸增加,經(jīng)過時間的推移,學生會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提不起興趣,同時,對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不能對物理教學的效果進行提升,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
四、以課堂為基礎的德育教學實施策略
(一)融入課程,提高效率
在高中生活與學習中,學生會存在一定的壓力,情緒很容易出現(xiàn)波動,不利于高中學生的發(fā)展。因此,作為教師,要對這一現(xiàn)象給予重視,通過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合理地融入德育教育,使得高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且,在教學中,可以開展物理教學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活動,不僅提高了高中生物理知識的學習能力,同時還能夠對學生的德育進行培養(yǎng)。在此基礎上,保持高中生良好的狀態(tài),并能夠積極面對生活中以及學習中的難題。在進行物理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對教學的形式進行合理的設計,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塑造,并結合相關實例,了解學生的德育教育情況,為高中生提供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這種方式,確保高中物理教學的質(zhì)量,增強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轉變師生關系,促進良性溝通
在教學中,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在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溝通方式能夠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所以,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增強高中物理德育教育的效果,并對學生的觀念給予一定的尊重,根據(jù)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建立有效的交流方式。在對知識解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對學習中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通過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增強教學的效果。
比如,在課后作業(yè)的批改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一定的了解,如講解的知識點存在明顯的漏洞,或者學生近期的狀態(tài)不佳等,教師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內(nèi)與學生進行溝通,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對學生的困惑進行解答,同時,提升德育教育的精準性。
(三)貫穿教學全過程,培育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在高中物理德育教學中,教師會遇到一些問題,如在對某一知識點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部分學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并且,在課余時間沒能及時向教師尋求講解,使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有一定的轉變。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在物理教學中,可以開展一定的德育教育,并將其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進行培育。
比如,在講解“電子的發(fā)現(xiàn)”時,教師要將重難點進行羅列,對粒子散射的實驗以及原子結構有一定的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分析,根據(jù)物理學的原理,通過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此外,也可以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有效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培育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四)利用課外實踐,豐富學生的培育途徑
在教學行業(yè)中,若想要對高中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提升,就要對培育的途徑進行創(chuàng)新,并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使得物理德育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物理德育教育可以在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方面進行展開,能夠對教學的質(zhì)量進行保障。
比如,教師在講解“原子核”時,可以提前使得學生對“原子核”相關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通過網(wǎng)絡技術、查閱書籍以及看科普片的方式,對“原子核”進行研究。通過課外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鄧稼先等為國家的發(fā)展作出貢獻的優(yōu)秀人物有進一步的了解;與此同時,通過課外實踐,使得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進行結合,體會物理學存在的意義。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德育教育,需要教師主動進行研究,并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增強物理德育教學效果。
(五)設計實驗教學,促進學生形成深入探究的精神
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實驗素材,在教師的輔助下對相關的物理知識進行研究,通過物理實驗,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對物理實驗中所蘊含的原理進行了解。在研究的過程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通過親自設計實驗,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讓學生對相關的物理知識有更深的理解。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鉆研的精神以及探究的意識,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比如,在對“萬有引力”內(nèi)容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課就“蘋果砸牛頓腦袋”提出相應的問題,使得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通過“蘋果砸牛頓腦袋”引出“萬有引力”的內(nèi)容。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實驗對課本的內(nèi)容進行驗證,可以請三位學生,將紙團以直接向地面扔、拋出去以及向上扔的方式朝著不同的方向丟棄,觀察紙團的去向。使得學生了解相關的定律是有一定的依據(jù),通過實驗,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拓展。
(六)結合物理學史的人文教育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
物理知識都包含在物理學史中,其中,物理學家的個人經(jīng)歷以及物理發(fā)展的歷程都有清晰的記錄。在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中,可以結合物理學史,使得學生能夠對物理有更深的了解。通過對物理學史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對物理學家優(yōu)秀的品質(zhì)進行學習,這對高中生未來的發(fā)展有促進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確保學生能夠對物理學習的重要性有一定了解,并將其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體現(xiàn)出來,與此同時,有效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主動學習物理學家的優(yōu)秀品質(zhì),有利于高中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除此之外,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講解物理學家的故事,與此同時,安排學生參加相關的物理實驗活動,在活動中進行鉆研,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
此外,在物理德育教學中,聯(lián)合生活實際對生活中的問題通過物理知識進行解決,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主動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其實,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可以通過學習物理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增強。
五、結語
綜上,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教育行業(yè)對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更加地重視,在日常的教學中,通過情景教學以及實踐教學,提升高中生的德育素質(zhì),同時,使得高中物理教學與德育教育同步進行,培養(yǎng)高質(zhì)量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廖崇峰.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融入德育的路徑[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8):39-40.
[2]馮治國.立德樹人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措施分析[J].考試周刊,2020(65):133-134.
[3]向浪.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分析[C]∥2020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論文集,2020:122-123.
[4]沈志輝.高中物理“學科德育”的元素與圖譜及其意義探討[J].物理通報,2020(5):6-8.
[5]黃斯婧.物理學史用于高中物理教學顯化德育的實踐初探[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0.
[6]曲瀾,張斌,林秀敏.試談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編制原創(chuàng)試題落實立德樹人[J].湖南中學物理,2020,35(2):79-82.
[7]李鳴.基于德育實施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以初高中銜接課程“浮力”為例[J].中學物理,2020,38(1):56-57.
[8]唐雪松.基于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學德育教育實施策略[J].名師在線,2017(19):26-27.
[9]吳忠朝.基于新課程理論下的高中物理德育滲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