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雄
母親病了,我輕輕地把她露在外面的手臂放入被窩兒里。這是一雙粗糙、皺巴巴的手,就像干枯的樹皮,上面布滿了一道道青筋。在我的記憶里,母親當年的那雙手是潔白的、柔軟的,纖纖十指,曾經飛針走線地繡出栩栩如生的各色刺繡。如今她老了,躺在病床上就像一棵枯萎的老樹,再也看不到她以前的精氣神了。想到這里,我的淚水一下涌了出來。
我年少失怙,靠母親一雙手養(yǎng)活我。母親是一位縫紉工,整天和剪刀、針線、畫粉、熨斗打交道。母親沒什么文化,但心靈手巧,能做出各種款式衣服。我從小穿的衣服都是母親自己裁剪設計的,每次穿著新衣到學校里,都能引來同學們羨慕的眼光。母親說,人可以窮,但衣服一定要整潔。
母親很聰明,除了會做衣服,還會做布鞋。我最喜歡穿母親做的鞋子,舒適溫暖,是店里買來的鞋子無法比的。每年冬天,在夜晚的燈光下,我都會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剪鞋樣、糊布殼、擰繩子、納鞋底。從鞋面到鞋底要經過許多道工序,可母親做起鞋來不厭其煩,每完成一道工序都像是在制作一件工藝品一樣,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我記得有一年參加高復補課,需要一筆錢。母親知道后,瞞著我,拿著新做的鞋子到集市上賣。母親不會做生意,站了大半天也沒賣掉。幸好在傍晚時遇到了一位好心的顧客,看見母親可憐,最后以每雙十元的低廉價格買了五雙。母親很開心,她堅持了半個月,用做鞋子賺來的錢為我交清了學費。我知道這件事后,還責怪母親不該瞞著我。做孩子的哪能理解母親的心呢?母親對孩子的愛永遠是無私的,她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和孩子說。
母親干裁縫多年,對針線有很深的感情,即使現(xiàn)在只零星縫一些衣服,家里也永遠備著各色針線和各色布頭,我們一家人包括孩子的衣服和扣子掉了,都靠著母親一雙手及時地縫縫補補。母親戴著銀色的頂針在陽光下納鞋底、補衣服、縫被褥的場景,是一幅“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游子吟》圖。由于長期戴頂針,她的右手指中部磨出一層厚厚的老繭,像一塊黃黃的鍋巴皮,左手小拇指已卷曲成型,再也無法伸直了。
從小到大,母親最愛也最享受我給她剪指甲。過去我對此有點兒不情愿,母親的手指甲表面粗糙,指甲蓋兒又硬又長,剪重了怕傷到母親,剪輕了又不行,每次都要費好長時間。隨著歲月的增長,我開始主動為母親剪指甲了。這個時候她把手伸過來,溫順得像個孩子,她學會放松了,不再把每根手指繃得筆直。她的指甲蓋兒依然很硬,長得很快,有幾個指甲隔幾天不剪,就會嵌進肉里,還有幾個指甲又硬又厚且凹凸不平,呈灰白色,修剪時特別費力,能刮出一堆白色的、厚厚的死皮。剪完后,我會順便揉捏一下母親的手指,用自己的大拇指按壓她的手掌心,幫她做做手部按摩。而我感受著從母親的雙手傳遞過來的溫暖,心里也暖融融的。我們都不是習慣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的人,可能是男孩子的緣故,在記憶里我和母親從來沒有牽過手。或許,給母親剪指甲是我們難得的最親密的時光吧。
記得著名學者季羨林曾在《永久的悔》一文中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不識?!笔堑模惆椴攀菍δ赣H最好的愛。再次撫摸著母親的手,我的淚水情不自禁地掉了下來,是誰染白了你的頭發(fā)?是誰偷去了你的青春?母親啊,你永遠是兒子的守護神,有你在,我才是這個世界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