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譯兮
大部分人對血壓是談“高”色變,每當聽到自己血壓值上升的時候會過于緊張,對高血壓患者而言更是這樣。那么,血壓真的是越低越好嗎?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低血壓定義為非同日3次測得的收縮壓≤9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60毫米汞柱,即可診斷為低血壓。據統(tǒng)計,低血壓發(fā)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中發(fā)病率為10%。
引起低血壓的原因有哪些?
生理性原因 指部分健康人群中血壓測量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不適癥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tǒng)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多見于20~55歲的女性和老年人。
體位改變 由平臥位轉為直立位,或長時間站立,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低血壓,老年人和兒童常見。這種低血壓與人體血壓的自我調節(jié)機制有關。
進食后 進餐后,大量的血液分配給胃腸道,導致心腦血管供血減少,血壓調節(jié)反射能力不足可致低血壓,多見于老年人。
全身性疾病 繼發(fā)于某些疾病,作為其中癥狀之一而出現(xiàn)的血壓降低,如急性心肌梗死、擴張性心肌病、急性失血等。該類低血壓多注重對原發(fā)病的治療,原發(fā)病因得到糾正后血壓也會隨之上升。
服用藥物 一些常用藥,如利尿劑可通過降低血容量引起低血壓,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服藥過量也可導致低血壓甚至休克。因此,服藥應謹遵醫(yī)囑。
低血壓的癥狀有哪些?
低血壓癥狀多無特異性,可表現(xiàn)為頭暈、四肢乏力、心悸、出冷汗、惡心等不適,嚴重者可有暈厥或休克,因此當出現(xiàn)此類癥狀時應警惕低血壓的發(fā)生。
生活中應如何預防低血壓?
1.均衡飲食,可以適當在飲食中多加一些鹽,因為鹽分可以提高血漿滲透壓,進而使血容量增多有助于升高血壓。
2.適當鍛煉可以增強身體素質,改善神經、血管功能,加速血液循環(huán),減少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
3.避免在改變體位的時候突然站起,應緩慢改變體位。
老年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控制好情緒,調節(jié)好飲食,配合藥物治療以有效控制血壓。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食療在治療高血壓的過程中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那么,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食療原則是什么?有哪些食療處方呢?歡迎掃碼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