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飛
(鄭州市城市園林科學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51)
城市綠化在改善城市生態(tài)、改善城市居住環(huán)境、美化城市景觀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人們對城市綠化的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綠色植物并不能完全滿足現(xiàn)代人的審美需求,而彩葉植物應用滿足了人們對城市綠化環(huán)境從“綠”到“美”的新需求,在城市綠化建設中受到青睞[1]。彩葉植物一般可分為常色葉、春色葉和秋色葉植物[2],常色葉植物是指其葉片在整個生活史內都表現(xiàn)出非綠色的葉色,在實際應用中更受人們的歡迎。
調查地點選取鄭州市城區(qū)10個公園、10條道路、10個生態(tài)廊道共計30個觀測點,采用實地調查的方法,每季度對觀測點調查一次,記錄常色葉植物的種類、葉色、應用頻率等。
經(jīng)調查統(tǒng)計,鄭州市城市綠化中所應用的常色葉植物共計41種,喬木占比14.63%,灌木占比39.02%,草本占比36.59%,藤本占比9.76%。應用頻率最高的紅葉石楠、金葉女貞達到100%,應用頻率最低的紫葉風箱果、水果蘭、金邊絲蘭僅有6.67%,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公園中常色葉植物應用最多,綠色廊道應用次之,道路應用最少。在應用的常色葉植物中紅色系(紅、紫紅)13種占比31.71%,黃色系(黃色、黃色彩緣、黃色斑葉)22種占比53.66%,多色系、白色系和藍色系各2種占比4.88%。應用的常色葉植物中灌木、草本數(shù)量較多且顏色較為豐富,常綠和落葉均有,較好地滿足了城市綠化的需求,藤本的數(shù)量最少,應加強常色葉藤本植物的引種馴化工作,喬木的數(shù)量較少且顏色單一,只有紅色系,均為落葉植物,冬季景觀效果差,應引進更多色彩表現(xiàn)的常色葉喬木,如金葉皂莢、藍粉云杉、北美蘭杉[3]等。本次調查中不包括一年生草本植物如甘藍、銀葉菊等和葉片顏色表現(xiàn)為深綠、灰綠、青綠等綠葉植物如八角金盤、海桐、雪松等,其數(shù)量相對于陳怡丹[4]在鄭州公園彩葉植物資源調查中所統(tǒng)計的植物品種較少。
層次分析法在園林景觀領域已廣泛運用,比如蠟梅、桂花等觀賞植物的綜合評價[5~9],在彩葉植物評價體系的建立中,李杰[10]、王巧良等[11]也運用到了層次分析法。本研究以鄭州市城市綠化中所應用的常色葉植物品種為研究對象,持續(xù)觀測記錄其觀賞性狀、抗性、生長性狀等,結合層次分析法,對鄭州市城區(qū)41種常色葉植物進行綜合評價分析。
根據(jù)鄭州市氣候特征,結合園林景觀需求,篩選出11個密切相關的評價指標,采用百分制評分標準對其進行賦值,建立了鄭州市常色葉植物綜合評價多層次分析模型(表1)。
標準層11個觀測指標評分標準如表2。
判斷矩陣賦值采用1~9比率標度法,各判斷矩陣及一致性檢驗結果如表3,結果顯示各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均達到滿意的一致性。
表1 鄭州市常色葉植物綜合評價多層次分析模型
表2 各觀測指標評分標準
對41個常色葉植物品種各評價指標得分進行綜合加權計算,得到綜合評分值,即表2中各標準層觀測指標平均值乘以其對應層次總權重后相加之和。根據(jù)層次分析法評分結果,將其劃分為4個等級,如表4。其中,評級為Ⅰ級的常色葉植物品種,綜合性狀優(yōu)秀,可在鄭州市城市綠化中大量推廣使用;評級為Ⅱ級的常色葉植物品種,綜合性狀優(yōu)良,可在鄭州市城市綠化中推廣使用;評級為Ⅲ級、Ⅳ級的常色葉植物品種,可在小環(huán)境下使用或逐步用更優(yōu)良的植物進行替代。
目前國內相關研究大多集中在彩葉植物的調查和綜合評價體系研究中,針對常色葉植物調查和綜合評價體系研究較少,許彩芬[12]、唐佳樂[13]、邵京[14]分別對蘇州、南寧、南京的彩葉植物在城市園林中的應用進行了調查和分析;趙昀[15]、汪源[16]分別對沈陽地區(qū)和四川的常色葉樹木的應用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馬曉蕊[17]運用層次分析法對17種常色葉樹種在烏魯木齊市引種應用,進行了生態(tài)適應性和觀賞性評價研究;李杰運用層次分析法對6種彩葉樹種在太原市引種適應性進行了綜合分析評價;王巧良采用AHP層次分析法對杭州地區(qū)21個礬根品種進行了冬季綠墻應用綜合評價;李素華[9]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了景天科多肉植物品種評價體系,但在馬曉蕊、李杰的研究中側重的是引種適應性,王巧良的研究更側重于覆蓋度和整體長勢,李素華建立的評價體系更側重市場潛力。本研究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的常色葉植物綜合評價多層次分析模型是對鄭州市已應用的常色葉植物進行評價,因此更側重于觀賞效果。
表3 常色葉植物各類型判斷矩陣及一致性檢驗
表4 常色葉植物綜合評價值與等級
鄭州市夏冬兩季城區(qū)綠化景觀效果較為單調,此時彩葉樹種的作用更為重要,尤其是冬季除常綠樹種及少量草花外較為缺乏色彩表現(xiàn)植物,所以本研究在構建鄭州市常色葉植物綜合評價多層次分析模型中越冬表現(xiàn)比重最大,越夏表現(xiàn)次之。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植物類型在城市綠化中應用情況也存在差異。
本研究基于不同植物類型應用特點,分別構建了更為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和差異化的權重。例如,草本植物在城市綠化中應用面積大,要求成型出效果的速度快,因此在評價體系中抗逆性和生長性狀權重有所提高;藤本植物在城市綠化中普遍應用形式為垂掛、攀援及地面覆蓋,要求分支多,枝條整齊度高,枝葉密集,在評價體系中株形權重有所提高。
本評價模型是建立在多次調查和大樣本的基礎上,評價結果客觀,可用于篩選適宜鄭州市城市綠化常色葉植物。同時,對適宜鄭州市城市綠化的彩葉植物引種馴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