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劼
【摘 要】 為進一步明確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與共有船舶抵押權的關系,為共有船舶份額抵押的實現提供法律保障,在先前學者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比較研究等方法分析當共有船舶份額抵押與共有船舶抵押并存時如何清償債務、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如何更加全面地實現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希望對完善共有船舶份額抵押制度及修改《海商法》中的相關法律條文起到幫助作用。
【關鍵詞】 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共有船舶抵押權;債權;船舶優(yōu)先權
0 引 言
船舶運營和操控的專業(yè)性較強且規(guī)模較大,往往需要巨額資金的支持,僅憑船舶所有人的一己之力很難滿足資金需求;因此,為實現船舶企業(yè)的運營,船舶所有人通常會在企業(yè)發(fā)展前期進行船舶融資。船舶抵押是船舶融資中最主要的方式,在銀行融資中最為常見。
船舶抵押權的設定可分為對共有船舶設定抵押權和對共有船舶中享有的份額設定抵押權兩種情形。實務中針對共有船舶份額設定抵押權的情況較為多見,但如何實現份額抵押權并未有明晰的理論制度依據;因此,需要用實務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進一步明確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與共有船舶抵押權的關系,為共有船舶份額抵押的實現提供法律保障。
1 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與共有船舶抵押權的關系
共有船舶抵押權的設定是針對共有船舶整體而言的,當發(fā)生抵押權實現的情形時,須將共有船舶整體進行拍賣變賣,優(yōu)先清償債務。對內,各按份共有人應當依照其應有份額對船舶享有權利并承擔義務;但對外,共有船舶是一個整體,當債務無法清償時,共有船舶抵押權的實現是就整艘船舶進行拍賣,這必然會對所有共有人的權利產生影響。根據《海商法(修改建議稿)》的規(guī)定及民法的相關理論推導可知,共有船舶抵押權與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可以并存于同一艘船上且按照登記的先后順序進行受償。當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與共有船舶抵押權發(fā)生在同一艘船上而現有資產不足以清償兩個抵押權擔保的所有債務時,未得到足額清償的債權人的利益就無法得到保障。
假設甲、乙船舶運輸企業(yè)按照份額共同享有一艘船舶,甲享有80%的份額,乙享有20%的份額。在甲乙之間無另行約定的情況下,甲的應有份額已經超過了2/3,因此無需經過乙的同意,甲以共有船舶所有權向丙抵押借款100萬并辦理了抵押登記;后乙以其對船舶享有20%的份額向丁抵押借款50萬并辦理了抵押登記。債務到期后,甲、乙船舶運輸企業(yè)破產,均無力償還各自所欠債務。經債權人申請,法院對該船舶予以扣押并裁定準予啟動司法拍賣程序拍賣該船舶,拍賣所得價款為120萬。按照登記的先后順序,丙的船舶所有權抵押登記在先,因此丙的100萬債權優(yōu)先受償,而丁作為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人僅能獲得20萬元債權清償。丁剩余的基于20%份額擔保的30萬元債權能否在船舶被司法拍賣后依然附著于船舶上,關鍵在于拍賣標的物后權利負擔是否依然附著于原標的物。
關于這個問題,各個國家普遍承認涂銷主義,即船舶上負擔的各種權利均因拍賣程序而消滅,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船舶被司法拍賣后原來負擔的船舶優(yōu)先權、抵押權均消滅,買受人取得清潔物權。而我國《海商法》第29條中僅規(guī)定了法院的強制出售可以消滅船舶優(yōu)先權,對于船舶抵押權是否消滅未作出細致規(guī)定。[1]
船舶上存在的抵押權能否通過司法拍賣歸于消滅,筆者認為:若司法拍賣所得價款能夠全額清償船舶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那么抵押權當然歸于消滅。如果司法拍賣所得價款未能全額清償船舶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如同上述的情況,船舶所有權抵押擔保的債權得到全額清償,順利消滅;而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擔保的債權未得到全額清償,此時需要平衡的是船舶買受人與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人之間的利益。
根據船舶買受人對于船舶剩余的債權債務關系的主觀心態(tài)是否明知分為3種情況:
(1)丙申請法院拍賣船舶,法院在拍賣前必然會對船舶存在的債權債務關系進行公告。若按照正常的流程,拍賣時船舶買受人已經明知船舶存在一系列債權債務,說明船舶買受人對此船舶的價格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預期,選擇競拍屬于自愿承擔未來可能發(fā)生的潛在風險。基于正常的利益考量,船舶的既存?zhèn)鶆諘Υ百I受人產生預期風險,任何一個拍賣人不會用相同種類、相同型號的船舶的價格進行拍賣。此時,船舶買受人得到的并不是一艘“干凈船”,船舶份額抵押權依然附著在該船舶上。因此,丁就可以繼續(xù)向船舶買受人行使30萬元的債權。
(2)船舶拍賣價格明顯低于相同種類、相同型號的其他船舶,此時即使船舶買受人主觀上不明知,但按照民法上善意取得制度類推,客觀明顯低價不屬于法律規(guī)定的“合理價格”,可以推定其主觀心態(tài)明知,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依然附著在該船舶上,丁可以繼續(xù)向船舶買受人行使30萬元的債權。以明顯低價進行拍賣很可能導致原債權人得不到全額清償,此時更應該承認船舶抵押權繼續(xù)存在于船舶上,否則其他債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較嚴重損害。
(3)雖然拍賣前法院會對船舶的權利義務關系進行公示,但海事法院與船舶登記機關不屬于同一信息公示系統(tǒng),若海事司法機關與海事行政機關之間的登記信息共享不到位,船舶買受人沒有及時接收到與船舶拍賣的相關信息,對被拍賣船舶存在的其他債務糾紛未知,且拍賣價格與相同型號、相同種類船舶的價格相似,此時可以推定船舶買受人對債權債務關系不明知。為了保護善意相對人在買賣關系中的合法權益及保障交易的穩(wěn)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抵押權人和其他債權人不能受償,也不應該承認登記的船舶抵押權仍存續(xù)在船舶上,其份額抵押權因此消滅。丁作為份額抵押權人所享有的30萬元債權應當轉化為普通債權向乙主張清償,就不再具有優(yōu)先受償的權利。[2]
此種假設所牽扯的是船舶買受人與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人之間的利益。從上述3種情況討論可知,當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與共有船舶抵押權并存且不足以被全部清償時,船舶被法院司法拍賣后,只有當船舶買受人對于船舶剩余的債權債務關系的主觀心態(tài)為不明知,即為善意買受人時,船舶抵押權才歸于消滅,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轉化為普通債權進行清償,不再具有優(yōu)先受償的權利。此時,船舶買受人取得清潔物權。
2 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的實現
2.1 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實現的理論基礎
作為擔保物權的一種,份額抵押權人必然要享有優(yōu)先受償的地位,這是法學理論上擔保物權的核心要義。然而區(qū)別于整船抵押,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人只針對船舶的一部分,即抵押人設定抵押的那部分份額享有抵押權。
如何實現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人究竟是在對應份額范圍內優(yōu)先受償還是在整艘船舶范圍內優(yōu)先受償,對于此問題的探討,按照各個國家規(guī)定的共有財產使用收益的一般規(guī)則來看,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物進行使用收益的范圍是針對全部共有財產而不是僅針對其對應的份額,但在行使權利時應該受到其對應份額的限制,不能侵害其他共有人的權利。[3]
就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而言,既然抵押人是針對固定份額設定抵押,那么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人享有的就是在該份額所對應的一定比例范圍內優(yōu)先受償的權利,而非整個共有物范圍內。但份額從性質上來講類似于一種權利,不同于實體物,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份額具體對應多少價值事先并不能確定,份額對應船舶本身的哪一部分也不固定。份額的這種抽象性決定了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設定時已然及于船舶的整體上,而不是確定到船舶某個具體相對應的一部分。份額抵押權可以在船舶所涵蓋的范圍內實現,只是行使份額抵押權時要受到對應份額的限制。
我國《民法典》和《海商法》雖然均未對份額抵押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民法典》第305條規(guī)定了份額轉讓。既然份額轉讓有效,那么,按照“舉重以明輕”的原則,份額抵押當然有效而且應當遵循共有制度及相關理論。抵押人將自己所享有的船舶份額抵押給債權人,對于此特定份額的抵押雙方已經達成合意且明知,出于尊重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考慮,優(yōu)先受償的范圍應當限定為此特定份額范圍內而不應擴大至整艘船舶;因此,份額抵押權效力只針對應有份額的部分,份額抵押權的設定可以及于整艘船舶,但最終實現的范圍只限于設定抵押的那部分份額。
2.2 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實現的現狀
目前,在實務中實現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有兩種方式:(1)對應有份額進行折價,僅變現船舶份額,而不變現船舶;(2)拍賣變賣整艘船舶,但僅就其中應有份額對應的價款部分進行優(yōu)先受償,其余部分歸各自權利人所有。
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意味著該抵押權只是針對應有份額那部分設定的,因此,對應有份額進行折價變現以實現份額抵押權是理所當然的。拍賣變賣整艘船舶僅就其中應有份額對應的價款部分進行優(yōu)先受償是特殊情況下份額抵押權的實現方式:當船舶運輸企業(yè)作為債務人破產時,法院啟動司法拍賣程序,拍賣整艘船舶。此時若買受人非善意,則份額抵押權依然附著于船舶上,那么基于份額的抽象性使得份額抵押權可以及于整個共有物,但最終實現的范圍依然僅限于應有份額對應的價款部分,因為份額本身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對權利的行使加以比例上的限制。然而,《海商法(修改送審稿)》中僅規(guī)定了轉讓被抵押的船舶份額這一種份額抵押權的實現方式,建議將第2種方式也納入法律規(guī)定當中,以此更加全面地保護船舶份額抵押權人的利益。
3 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存在的法律問題及完善建議
3.1 存在的法律問題
隨著航運業(yè)、造船業(yè)的發(fā)展,針對共有船舶份額設定抵押權的情況愈發(fā)多見,法律上僅有整船抵押的規(guī)定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實的需求。然而,目前實務中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與共有船舶抵押權的關系仍不明晰。例如,張莉與泉州市惠物流有限公司船舶抵押合同糾紛案件,該案例判決結果表明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不屬于《海商法》第11條和第16條所規(guī)定的船舶抵押權,不發(fā)生船舶抵押權的法律效果,且該船舶份額抵押未經船舶登記機關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因此,該船舶份額抵押合同的性質類比一般合同,屬于雙方當事人之間的自由合意,抵押的效力僅及于原、被告雙方之間,在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下該抵押合同合法有效,只是不發(fā)生與船舶抵押權相同的法律效果。由上述案例的判決結果可知,我國尚未將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納入法律規(guī)定,導致其在性質上既不等同于共有船舶抵押權,又無具體規(guī)定可循,在實務中常常會出現模棱兩可、無所適從的情況。
抵押權本身對于造船業(yè)、航運業(yè)有著重要的影響,共有船舶份額抵押又是比較常見的籌資模式。因此,筆者希望在修改《海商法》的過程中能夠對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的實現及其與船舶抵押權的關系等相關問題作出詳細的規(guī)定,以厘清共有船舶抵押權與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的界限,為海商實務提供詳細可行的參照依據。
3.2 完善建議
建議在《海商法》修改的過程中對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作出如下規(guī)定:“當份額抵押權與船舶抵押權并存時,按照登記的先后順序清償債務。若未能足額清償債務,當買受人非善意時則剩余債務繼續(xù)附著在船舶上作為受抵押權擔保的債權優(yōu)先受償;當買受人善意時,船舶上存在的抵押權才歸于消滅,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轉化為普通債權進行清償,不再具有優(yōu)先受償的權利?!薄肮灿写胺蓊~抵押權可以通過轉讓被抵押船舶份額的方式實現,其他船舶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yōu)先購買的權利;也可以拍賣、變賣整艘船舶,僅在份額對應價款的范圍內優(yōu)先受償?!比绱艘粊?,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有了獨立的法律地位,能夠厘清份額抵押權與船舶抵押權的界限,船舶被法院司法拍賣以后的債權清償規(guī)則也能夠更好地保護善意買受人的利益。同時將實務中兩種常見的共有船舶份額抵押權的實現方式納入法律中有利于法律與實務充分接軌,能夠更好地適應實務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張春葉. 淺析船舶司法拍賣的效力[J]. 經濟研究導刊,2013(19):275-276.
[2] 聶書恒,傅廷中. “干凈船”制度的思考—以中國海商法體系進行探討[J]. 中國海商法研究,2019(1):82-88.
[3] 楊立新. 共有權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