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時不時地,總聽到有人埋怨自己被“埋沒”了,特別是在喝高了酒,有幾分醉意后。
當(dāng)作家的人說:我都寫了那么多作品了,還沒有出名,這世界真不公平!當(dāng)演員的人說:快演一輩子了,還是跑龍?zhí)?,我的藝術(shù)才華算是被埋沒了!做官的人說:論本事,論資歷,本來那個位置是我的,生生被人擠掉了,想起來就生氣。做生意的人說:我是有經(jīng)商才能的,可惜生不逢時,環(huán)境太差,要不然我也能當(dāng)商界名人。甚至半老徐娘也埋怨自己當(dāng)年嫁得太窩囊,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要擱今天,怎么著也得嫁個千萬富翁。
總之,許多人心里都隱隱約約有一種被埋沒的感覺,似乎王勃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兩句話,就是給自己鳴不平的。
那么,什么人才算是沒被埋沒的呢?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無非是做大官的,發(fā)大財(cái)?shù)模龃竺?,享大福的,載入史冊的幾種人??墒?,縱覽古今中外,歷朝歷代,這幾種人什么時候都是少數(shù),那也就意味著,絕大多數(shù)人都被“埋沒”了。
譬如說作家吧,中國作協(xié)有一萬多名會員,省市作協(xié)有十萬多名會員,可是真正寫出名的不過一兩百人,在全國有影響的,也就是三四十人。許多作家辛辛苦苦寫了一輩子,也有幾百萬字的作品問世,仍然是默默無聞。換言之,被埋沒了。
再如演員,總數(shù)不得而知,大致估算一下,說全國有幾十萬不算夸張。僅北京一地,就有十萬之眾。北京電影制片廠的門口,每天都擠著上千名演員,黑壓壓一大片,眼巴巴地等著劇組來挑,即便被挑上了,頂多也就是匪兵甲、群眾乙,連句臺詞都沒有。其實(shí),他們中間有表演天賦的還真不少,沒辦法,僧多粥少,只好被“埋沒”了。
其實(shí),誰都沒有被埋沒,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jià)值,一個不害怕被埋沒的人,就永遠(yuǎn)不會被埋沒。不論從事什么職業(yè),只要在干著自己喜歡的事業(yè),在創(chuàng)造著價(jià)值,在奉獻(xiàn)著社會,做著有益于他人的事,你就沒有被埋沒,你就有存在的意義,又何必在乎名氣大小,職位高低,財(cái)富多少,有沒有人記得你呢?
擺脫名韁利鎖,切忌患得患失,看輕身外之物,不去胡亂攀比,顧影自憐,就不會有被埋沒的恐懼??纯次覀兩磉吥切┢胀ㄈ耍牡貑渭?,安分守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得香,睡得甜,就從沒有害怕被埋沒的念頭。
從另一種終極意義上來說,青山處處埋忠骨,哪里黃土不埋人?人最終都是要被埋沒的。人生苦短,幾十年光景,說過就過去了,就不要自尋煩惱,無事生非,抓緊時間干自己該干的事最為緊要。
怎樣才能不怕埋沒?給自己正確定位也很重要,做一滴海水,就不怕埋沒;自認(rèn)是一顆明珠,就不免有暗投之虞;以普通人自居,就不知埋沒為何物;以著名人物自詡,就會隨時沉浸在被埋沒的恐懼中。
在皮斯卡廖夫公墓的墻上寫著“誰都未被遺忘,什么都未被忘卻。”那些終日憂心忡忡,害怕被埋沒的人,不妨細(xì)細(xì)品味其中含義,對你平靜心態(tài),從容做人,大有裨益。
【原載《大同晚報(bào)》,本刊有刪改】
插圖 / 懷才不遇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