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芳 陳漢生 賴日昌
肛瘺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可表現為肛旁流膿、潮濕瘙癢、肛周疼痛等情況,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手術是治療肛瘺的有效方式,但是由于手術切口位置特殊,修復時間長,術后創(chuàng)面能否良好愈合對手術效果至關重要,目前術后創(chuàng)面常規(guī)治療以藥物熏洗、換藥為主,高錳酸鉀是目前常規(guī)應用的熏洗藥物,但是高錳酸鉀臨床應用中用量與濃度把控不當可損傷周圍正常皮膚,加重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而除濕促愈湯熏洗所用藥物均為中藥,中醫(yī)藥熏洗治療溫和,不刺激局部皮膚,副作用小,還可促進創(chuàng)面血液循環(huán),在創(chuàng)面修復愈合方面有獨特優(yōu)勢[2]。近年來筆者科室在臨床中發(fā)現除濕促愈湯熏洗應用于肛瘺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效果良好,現將具體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龍巖市第二醫(yī)院治療的100例肛瘺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肛瘺診斷標準及肛瘺濕熱下注型[3];(2)依從性較高且溝通能力正常。排除標準:(1)合并凝血障礙或嚴重免疫功能異常;(2)合并肛門畸形或其他肛門周圍嚴重疾病;(3)對本研究所使用中藥過敏。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50)與試驗組(n=50)。對照組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23~75歲,平均(44.57±2.68)歲;復雜性肛瘺19例,單純性肛瘺31例;肛瘺位置:高位肛瘺16例,低位肛瘺34例;病程1個月~2年,平均(6.48±0.81)個月。試驗組中男22例,女28例;年齡23~74歲,平均(44.75±2.73)歲;復雜性肛瘺20例,單純性肛瘺30例;肛瘺位置:高位肛瘺17例,低位肛瘺33例;病程1個月~2年,平均(6.51±0.75)個月。兩組性別、年齡、肛瘺復雜程度、肛瘺位置、病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颊咦栽附邮芟嚓P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術后第3天開始使用高錳酸鉀(吉林省東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515)以1∶5 000與熱水混合進行熏洗,每次熏蒸20 min,2次/d。試驗組給予除濕促愈湯熏洗治療,于術后第3天開始給予除濕促愈湯熏洗,具體中藥組成如下:五倍子30 g,蒲公英30 g,苦參 30 g,地榆 20 g,黃柏 20 g,大黃 20 g,芒硝 10 g,乳香15 g,沒藥15 g,本院中藥房代煎真空分裝成每袋藥液250 ml,2次/d,每次取一袋藥液倒入盆中,加熱水至3 000 ml,囑患者肛門沖洗干凈后距離藥液面10~15 cm進行熏蒸5 min,藥液溫度降至37 ℃ ~40 ℃時坐浴浸泡肛門切口約 10 min。兩組均連續(xù)熏洗治療1個月。
比較兩組臨床效果、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及疼痛評分。(1)臨床效果:治療后1個月門診復診觀察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及感染情況,根據文獻[4]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肛腸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評估治療效果,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且無感染為顯效;創(chuàng)面部分愈合且無感染為有效;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較差甚至發(fā)生感染為無效??傆行?(總例數-無效)/總例數×100%。(2)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具體包括肉芽生長評分、創(chuàng)面深度、創(chuàng)面面積、創(chuàng)面滲液
評分,參照趙瑞琴等[5]及吳云翔等[6]研究內容自制肉芽評分量表及滲液評分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后5、10、15 d肉芽生長情況及創(chuàng)面滲液情況進行評分,肉芽評分量表得分范圍為0~3分,得分越高肉芽生長情況越差,滲液評分量表得分范圍為0~10分,得分越高滲液癥狀越重。治療后5、10、15 d采用無菌棉簽及軟尺評估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深度及面積,創(chuàng)面深度越深、面積越大恢復效果越差。(3)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及疼痛評分:采用數字疼痛評分法(NR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情況評分,得分范圍為0~10分,其中10分為劇痛,0分為無痛,患者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輕[7]。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0%,對照組為74.00%,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例(%)]
試驗組治療后5、10、15 d創(chuàng)面滲液評分及肉芽生長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后5、10、15 d創(chuàng)面深度及創(chuàng)面面積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比較(±s)
組別 肉芽生長評分(分) 創(chuàng)面深度(cm)治療后5 d 治療后10 d 治療后15 d 治療后5 d 治療后10 d 治療后15 d對照組(n=50) 0.83±0.12 0.71±0.13 0.50±0.09 0.66±0.14 0.51±0.11 0.37±0.07試驗組(n=50) 0.65±0.11 0.27±0.08 0.18±0.05 0.42±0.10 0.33±0.07 0.15±0.06 t值 7.819 20.383 21.978 9.864 9.762 16.873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續(xù))
兩組治療前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NR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早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及疼痛評分比較(±s)
表3 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及疼痛評分比較(±s)
組別 NRS評分(分) 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d)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0) 4.55±0.62 3.32±0.93 46.68±11.51試驗組(n=50) 4.54±0.70 2.61±0.76 38.15±11.77 t值 0.076 4.180 3.664 P 值 >0.05 <0.05 <0.05
隨著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的不斷改變,肛瘺在臨床發(fā)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常表現為肛門潮濕、滲液、流膿,急性發(fā)作時甚至引起高熱、寒戰(zhàn)、肛周劇烈疼痛等,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以手術治療為主,術后一般為開放性切口,部分肛瘺位置較深,術后創(chuàng)面較大,容易受細菌、糞便、腸道分泌物等刺激,治療及護理不當還可導致再次感染,延長創(chuàng)面修復時間,加重患者疼痛及經濟負擔,臨床常規(guī)術后治療以高錳酸鉀熏蒸清潔為主,而高錳酸鉀作為一種強氧化劑,使用不當可造成正常皮膚損傷,最終影響整體療效,而我國中醫(yī)藥外治熏洗法對于創(chuàng)面修復治療效果較好,因此臨床上尋找合適的肛瘺熏洗中藥對于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顯得尤為重要。
中醫(yī)認為肛瘺多由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濕熱內生,下注肛門直腸所致,且閩西為山區(qū)盆地,加之閩西人的飲食習慣,造成疾病容易夾濕,肛瘺術后患者局部肌肉受損還可導致血脈瘀滯,因此治療以清熱燥濕、活血化瘀、斂瘡生肌為主[8]。本院除濕促愈湯中五倍子可收濕斂瘡止血,加快創(chuàng)面收斂,作為君藥統領全方,苦參、黃柏、大黃、蒲公英可清熱、解毒、燥濕,四藥均為臣藥,互相配伍有利于清除濕熱邪氣[9]。地榆、芒硝、乳香、沒藥為佐使藥,地榆涼血的同時可止癢、止血,使創(chuàng)面局部血熱得散,而芒硝可利水消腫幫助創(chuàng)面水腫恢復,乳香、沒藥可活血定痛、消腫生肌,全方諸藥相互配伍并通過坐浴熏蒸的方式作用于創(chuàng)面局部,可達到燥濕斂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F代藥理研究也表明苦參中多種生物堿可抗炎解熱,還可有效抑制機體Ⅰ型變態(tài)反應從而抗過敏,其次苦參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均有良好抑制作用,地榆中鞣質物也具有較好的抗菌活性,研究發(fā)現其可改變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抑制革蘭陽性菌生長。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0%,對照組為74.00%,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除濕促愈湯熏洗應用于肛瘺術后可改善治療有效率,分析原因,一方面現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苦參可抗氧化損傷,芒硝及五倍子可抗菌抗炎[10]。熏洗治療后藥物小分子可黏附在創(chuàng)面局部,促進創(chuàng)面血液循環(huán)的基礎上避免細菌、糞便及腸道分泌物刺激創(chuàng)面,減少感染情況并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從而提高治療有效率,另一方面沒藥的揮發(fā)油中含有丁香油酚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效果,而乳香也具有抗氧化及廣譜抗菌作用,各藥配伍可加強抗菌、抗炎效果從而促進患者康復。
試驗組治療后5、10、15 d創(chuàng)面滲液評分及肉芽生長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后5、10、15 d創(chuàng)面深度及創(chuàng)面面積均小于對照組(P<0.05),說明除濕促愈湯熏洗應用于肛瘺術后可促進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分析原因,一方面除濕促愈湯中苦參水煎后溶液中含有黃酮類物質,可有效幫助創(chuàng)面抵抗細菌感染[11]。其次苦參可改善創(chuàng)面微循環(huán)并促進局部能量代謝,有益于肉芽組織生長所必需的成纖維細胞進行增殖,另一方面五倍子中含有沒食子酸,對于細菌及病毒生長有較好抑制作用,熏蒸后藥物可在創(chuàng)面進行組織滲透,改善創(chuàng)面淋巴及血液循環(huán),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同時對于細胞外基質的形成有促進作用,有利于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生長。
試驗組治療后NR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早于對照組(P<0.05),說明除濕促愈湯熏洗應用于肛瘺術后可減輕患者局部疼痛并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分析原因為除濕促愈湯中芒硝有效成分可調節(jié)患者新陳代謝,促進其他藥物被創(chuàng)面吸收,還可加快淋巴及血液循環(huán)從而減輕疼痛,地榆中含有多酚類、三萜類、黃酮類成分,可有效抗炎鎮(zhèn)痛,其次五倍子湯中黃柏、大黃、地榆針對肛瘺濕熱之邪入侵的病因,發(fā)揮清熱燥濕的作用,有效緩解創(chuàng)面瘙癢、滲出、紅腫情況,減輕排便對創(chuàng)面的刺激,綜合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12-13]。
綜上所述,除濕促愈湯熏洗應用于肛瘺術后可明顯改善患者治療效果,有利于術后肉芽生長及創(chuàng)面愈合,還可減輕患者疼痛幫助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