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珣鋇,劉超男,凌莉琴,廖 娟,周 靜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實驗醫(yī)學科,四川成都 610041
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是纖溶酶降解纖維蛋白原和纖維蛋白形成的產物,為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gDP)和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bDP)的統(tǒng)稱[1-2]。D-二聚體(D-D)是纖溶酶介導的交聯(lián)纖維蛋白降解的最終產物[3],由兩個共價結合的纖維蛋白D結構域組成[4-5]。臨床上常聯(lián)合檢測FDP和D-D,來判斷某些由于凝血和纖溶失衡而導致的疾病,理論上D-D是FDP的一部分[2],F(xiàn)DP 水平應大于 D-D 水平,當出現(xiàn)D-D水平大于FDP水平的情況時(即FDP與D-D比例倒置),可能是由于D-D假陽性或者FDP假陰性造成,近年來已經有多篇文獻報道了D-D假陽性的現(xiàn)象,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4,6-8]。依據(jù)其生成原理,兩者之間應存在某種比例關系,超出比例范圍時需警惕FDP假陽性或者D-D假陰性,這種情況如何界定成為了擺在檢驗醫(yī)師面前的一道難題,且目前尚缺乏相關的研究探索FDP/D-D的最適比例。本研究旨在通過大樣本數(shù)據(jù)分析FDP/D-D的最適比例可信區(qū)間(CI),以幫助檢驗醫(yī)師發(fā)現(xiàn)FDP和(或)D-D假陽(陰)性樣本,并排除可能干擾FDP和(或)D-D檢測的潛在影響因素,力求得到相對準確的檢驗結果,進一步優(yōu)化臨床報告質量,提高臨床醫(yī)生和患者滿意度。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同時進行FDP和D-D檢測的報告206 879份,作為FDP/D-D最適比例CI建立組。納入標準:FDP和D-D均在線性范圍內(FDP在2.5~80 μg/mL;D-D在0.16~5.16 μg/mL FEU)。排除標準:FDP和D-D同時位于正常參考范圍以內的樣本,即FDP<5 μg/mL,D-D<0.5 μg/mL FEU。選取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2021年3月同時進行FDP和D-D檢測的樣本1 022例,作為最適比例CI驗證組。排除標準:FDP和D-D同時位于正常參考范圍以內的樣本,即FDP<5 μg/mL,D-D<0.5 μg/mL FEU。
1.2儀器與試劑 儀器為日本Sysmex公司CS5100全自動凝血分析儀,D-D檢測試劑盒(INNOVANCE D-Dimer)由德國Siemens公司生產,檢測原理為免疫比濁法;FDP測定試劑盒(配套試劑,Latex Test BL-2 P-FDP)購自日本BIOLINKS CO.,LTD公司,檢測原理為免疫比濁法。建立組和驗證組使用的D-D和FDP試劑批號有所不同,批號更換前均進行新舊批號比對,比對驗證通過后方可使用;樣本檢測當日,D-D和FDP室內質控均在控。FDP檢測試劑盒(驗證試劑)換用其他廠家檢測試劑,檢測原理為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樣本檢測當日,F(xiàn)DP室內質控在控。
1.3方法
1.3.1FDP/D-D最適比例CI的建立 將建立組數(shù)據(jù)按照D-D水平分為以下3組:<0.5 μg/mL FEU組、0.5~<2.5 μg/mL FEU組和≥2.5 μg/mL FEU組,建立3個組的95%CI,區(qū)間以內的樣本定義為正常比值樣本;區(qū)間以外的樣本定義為異常比值樣本,可能由于FDP和(或)D-D出現(xiàn)假陽(陰)性造成。
1.3.2FDP/D-D最適比例CI的驗證 稀釋法:對驗證組中FDP≥5 μg/mL和D-D≥0.5 μg/mL FEU的樣本均采用機內稀釋模式進行稀釋,根據(jù)FDP和D-D稀釋前后結果分別計算FDP和D-D結果的偏差,偏差=(稀釋后-稀釋前)/稀釋前×100%,偏差絕對值(|偏差|)>15%[1/2總允許誤差(TEa)]則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更換驗證試劑法:雖然稀釋前后結果|偏差|<15%,但FDP/D-D超過最適比例CI且結合臨床信息高度懷疑FDP假陽性的樣本,更換FDP驗證試劑后重新檢測。將稀釋法|偏差|>15%和更換驗證試劑后FDP/D-D位于最適比例CI的樣本均定義為陽性樣本。采用效能指標(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評價本研究建立的最適比例CI在驗證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陽性樣本能力。
2.1FDP/D-D最適比例CI的建立 將建立組206 879例數(shù)據(jù)分為3組,3組數(shù)據(jù)FDP/D-D的分布及最適比例CI見表1。
表1 各組FDP/D-D的最適比例CI
2.2驗證組線性范圍內樣本FDP/D-D最適比例CI驗證情況及效能評價 驗證組中767例樣本FDP、D-D均位于線性范圍以內,但3個組別中分別有60.00%(3/5)、4.37%(25/572)和8.95%(17/190)樣本FDP/D-D不在已建立的相應組別FDP/D-D最適比例CI。在FDP/D-D異常樣本中分別有100.00%(3/3)、24.00%(6/25)和29.41%(5/17)樣本為陽性樣本,見表2。其中有5例樣本FDP/D-D明顯增高,見表3。雖然FDP稀釋前后|偏差|<15%,但進一步了解患者無肝腎功能異常、無異常出血和血栓表現(xiàn)、無纖溶異常家族史,故更換FDP驗證試劑重新檢測FDP,結果明顯降低。
表2 線性范圍內FDP/D-D最適比例CI驗證情況及效能評價
表3 FDP/D-D明顯增高的5例樣本情況
2.3驗證組超線性范圍樣本FDP/D-D最適比例CI驗證情況及效能評價 驗證組中有255例樣本超過檢測范圍,根據(jù)D-D≥2.5 μg/mL FEU時FDP/D-D最適比例CI,該群樣本中有26.27%(67/255)樣本FDP/D-D異常,異常的樣本中有83.58%(56/67)的陽性樣本,16.42%(11/67)的陰性樣本。對于線性范圍以外的結果即使FDP/D-D正常,仍有35.11%(66/188)的陽性樣本漏檢。采用FDP/D-D范圍判斷樣本是否正常的靈敏度為45.90%(56/122),特異度為91.73%(122/133),陽性預測值為83.58%(56/67),陰性預測值為64.89%(122/188)。
2.4D-D和FDP檢測流程圖及處置建議 根據(jù)本研究,本課題組推薦使用以下流程判斷和處置FDP和D-D結果,見圖1。
注:*D-D檢測線性范圍上限依據(jù)各實驗室檢測試劑品牌不同、批號不同自行確立。圖1 D-D和FDP檢測流程圖及處置建議
D-D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在纖溶酶作用下的降解產物,F(xiàn)DP是纖維蛋白(原)的降解產物,兩者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鑒別原發(fā)性纖溶亢進和繼發(fā)性纖溶亢進,同時FDP和D-D作為纖溶標志物也用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診斷[9-10]。目前,臨床上用于檢測FDP和D-D的方法較多,包括乳膠凝集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膠體金法、免疫比濁法等[11]。其中,免疫比濁法有著操作簡便快速、靈敏度高、定量準確等優(yōu)點,已廣泛應用于多種全自動凝血分析儀[12],其檢測原理基于抗原抗體反應,抗原抗體比例失調、膽紅素[13]、異嗜性抗體[14]、類風濕因子[8]或其他蛋白[15]等干擾均可能影響檢測準確性,導致假陽性結果,從而影響臨床醫(yī)生的診斷,延誤患者的病情。本研究通過對大量歷史數(shù)據(jù)的回顧性分析,建立了FDP/D-D最適比例CI,以幫助臨床發(fā)現(xiàn)潛在的影響因素最終降低干擾獲得相對準確的檢測結果。
由于D-D水平的高低會導致FDP/D-D范圍的差異較大,且D-D不同水平在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ISTH)的DIC診斷中積分不同[9-10],同時結合D-D在靜脈血栓栓塞(VTE)疾病中的陰性排除標準D-D<0.5 μg/mL FEU,本研究分別以0.5 μg/mL FEU和2.5 μg/mL FEU的D-D水平將數(shù)據(jù)分為低、中、高3個組別建立FDP/D-D最適比例CI。
FDP和D-D的定量檢測方法使其檢測結果與稀釋倍數(shù)呈現(xiàn)一定的比例關系,當存在干擾物質時,稀釋可降低部分干擾因素,使其比例關系消失,稀釋后結果更接近樣本的真實值。本研究利用FDP和D-D稀釋前后的偏差是否超過TEa的1/2(均為15%)作為評價是否存在稀釋效應的標準,當稀釋法無效時,再采用更換不同檢測系統(tǒng)或檢測試劑等方法解決。
對于檢測結果位于線性范圍以內的數(shù)據(jù),本研究建議FDP和D-D同時位于正常參考范圍以內時無須比例驗證,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時亦已剔除。根據(jù)已建立的FDP/D-D區(qū)間,驗證數(shù)據(jù)位于線性范圍以內且FDP/D-D正常的722例樣本中,僅有5例(0.69%)陽性樣本被遺漏,特異度可達95.86%;比值異常的45例樣本中有14例陽性標本,靈敏度為73.68%。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陽性樣本都可以通過稀釋發(fā)現(xiàn)。本研究樣本中,有5例樣本FDP/D-D增高明顯,但FDP稀釋前后|偏差|<15%,根據(jù)該檢測結果提示患者存在原發(fā)性纖溶亢進。經查閱患者病歷,5例患者肝、腎功能均正常、無異常出血表現(xiàn)、無纖溶異常家族史。結合FDP檢測原理,考慮到FDP包含的纖維蛋白降解片段長短不一,不同品牌試劑所包被的單克隆抗體針對的抗原靶位會存在不同,對應檢出的FDP片段(X、Y、D、E等碎片)也會有所差異。當患者體內存在一些與被檢物質活性相似但化學結構不同的物質時,容易造成假陽性的結果[16],此時稀釋法不能有效降低此類干擾,應更換不同品牌的FDP試劑重新檢測。更換檢測試劑后,該5例樣本的FDP結果明顯降低,若僅依據(jù)線性范圍來判斷結果的準確性,很容易將此類FDP假性增高的樣本漏檢,發(fā)放不正確的報告,讓臨床醫(yī)生做出原發(fā)性纖溶亢進的誤診結果,導致不當?shù)脑\療。依據(jù)本研究建立的FDP/D-D最適比例CI給出以下處理建議:對于FDP和D-D均位于線性范圍的樣本,當D-D<0.5 μg/mL FEU,F(xiàn)DP/D-D>40.00時,建議更換不同廠家FDP試劑驗證;當D-D為0.5~<2.5 μg/mL FEU,F(xiàn)DP/D-D>7.25時,F(xiàn)DP假陽性可能性較大,但不排除弱的干擾因素影響,此時建議更換不同廠家FDP試劑或對FDP和D-D進行稀釋;當D-D為2.5~<5.16 μg/mL FEU時,若FDP/D-D<1.47則D-D假陽性可能性大,建議對D-D進行稀釋;若FDP/D-D>3.94則FDP假陽性可能性較大,建議對FDP和D-D進行稀釋。
由于部分實驗室使用的D-D試劑線性范圍較窄,臨床中采用了延長D-D檢測標準曲線的方法,通過人為增加D-D線性范圍來減少臨床稀釋復檢的頻率,對此,本研究也進行了相關驗證。在驗證組中有255例樣本FDP或D-D位于線性范圍外,通過對上述樣本進行稀釋發(fā)現(xiàn),比值正常的188例樣本中仍有66例陽性樣本漏檢,但是驗證組FDP和D-D位于線性范圍內的767例樣本中僅5例漏檢,進一步提示使用延長檢測標準曲線的方法獲得的檢測結果不準確,由此計算得到的FDP/D-D會降低發(fā)現(xiàn)FDP和(或)D-D結果異常的陰性預測值(由99.31%降至64.89%)。故當FDP或D-D檢測結果超過標準曲線的線性范圍時,應該對所有樣本稀釋后再進行檢測,否則可造成FDP和(或)D-D假陽(陰)性,更可能導致FDP和(或)D-D的檢測錯誤。
綜上所述,聯(lián)合檢測FDP和D-D,同時結合FDP/D-D更有利于辨別兩者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當FDP和D-D均位于線性范圍以內時,可以參照不同D-D水平對應的最適比例CI發(fā)現(xiàn)FDP/D-D異常的樣本,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及時糾正FDP假性增高的情況;而當FDP或D-D位于線性范圍以外時,利用人為增加D-D線性范圍的方式獲得的結果可能較真值偏差較大,建議通過稀釋使其位于線性范圍以內再行判斷,可以較好地發(fā)現(xiàn)FDP和(或)D-D假陽(陰)性樣本,避免由于檢測結果的不準確,延誤臨床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