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璐 鄭黨斌 韓俊學
(廣西國有雅長林場,廣西 百色 533000)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國有雅長林場為大型國有林場,地處廣西西北部,與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隔南盤江相望,山高、坡陡、路遠,林業(yè)生產條件差。林場處云貴高原背風坡,受梵風效應影響,異常干熱,屬半干旱地區(qū),為廣西最干旱地區(qū)。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及土壤條件,林場近40 a來一直在進行樹種選擇與造林技術探索,收效甚微。2017年,在全球環(huán)境基金(GEF)“中國森林可持續(xù)管理提高森林應對氣候變化能力項目”支持下,廣西雅長林場開展了高價值用材樹種營造林技術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
林場位于廣西西北部,24°37′~25°00′N,106°08′~106°23′E。林場總部駐地樂業(yè)縣花坪鎮(zhèn),經(jīng)營林地分布于樂業(yè)縣花坪鎮(zhèn)、雅長鄉(xiāng)、邏沙鄉(xiāng),田林縣百樂鄉(xiāng)、平山鄉(xiāng)等2個縣5個鄉(xiāng)鎮(zhèn),版圖南北長41 km,東西寬25 km。行政區(qū)西臨南盤江,北靠紅水河,中部與雅長蘭科植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相連。林區(qū)地處云貴高原向廣西盆地過渡斜坡地帶,桂西北山原地區(qū)。地貌屬中山山地,海拔高度375~1 970.9 m(最高峰盤古王山1 970.9 m),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形以高山峽谷為主,特點是山高坡陡谷深,因距深切河谷較遠,坡度較大,河谷地帶坡度明顯變陡。林地坡度≥25°的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69.4%,其中坡度為25°的占6.5%,坡度26~35°的占60.0%,坡度≥36°的占2.9%。
受云貴高原和遠距海洋的影響,山體上部氣候溫涼;河谷地區(qū),因焚風效應,氣候干熱。氣候特點是年平均氣溫16.3~20.7℃,≥10℃年積溫為4 975.2~7938.1℃,極端高溫33.4~42.5℃,極端低溫-2.0~5.5℃;年降水量1 108.9~1 762.2 mm;全年干濕交替明顯,雨熱分布不均,屬半干旱地區(qū),雨季短(5~8月),多暴雨,旱季長,春旱嚴重。由于處干熱河谷區(qū),雅長林區(qū)為廣西最干旱地區(qū),防火壓力大,1963年的一場七天七夜的森林火災,曾驚動了周恩來總理,周總理在火災期間親自電話詢問雅長林區(qū)森林大火是否被撲滅[1]。
林場經(jīng)營的土地面積48 640.3 hm2,其中林場經(jīng)營34 771.1 hm2,被占用地9 568.2 hm2,集體經(jīng)營2 337.5 hm2,個人經(jīng)營1 960.8 hm2,其它國有2.7 hm2。林場活立木總蓄積量3 740 056 m3,森林覆蓋率77.8%。林場經(jīng)營面積雖大,但多為生態(tài)公益林,林場生態(tài)公益林面積達26 119.1 hm2,占林場自有經(jīng)營林地的75.12%。由于場內區(qū)劃的生態(tài)公益林面積多,林場成為了廣西自治區(qū)林業(yè)局直屬13家國有林場生態(tài)公益林面積最大的單位,也是廣西典型的生態(tài)型林場。目前,林場寬廣的生態(tài)公益林,仍處在只保護未利用或極少利用的狀態(tài)。
雅長林場雖有一定面積的商品林,但單位面積蓄積量低,木材出材量低,森林經(jīng)營效益低。根據(jù)雅長林場2016年森林資源調查數(shù)據(jù),林場場內桉樹近成過熟林(5 a及5 a以上)[2]單位面積蓄積量為82.14m3/hm2,僅為林場場外租地造林產量的62.9%。同時,由于林場位置偏辟,交通不便,木材銷售價格遠低于廣西木材加工較發(fā)達地區(qū),以桉樹木材為例,雅長林區(qū)桉樹木材價格約為廣西貴港3/4的價格。
為解決林場生態(tài)公益林地只管不用、造林成活率低、樹木生長慢、木材產量低、木材售價低、營造林成本高、經(jīng)營效益低等問題,林場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先后探索細葉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var.tenuifolia)、云南松(P.yunnanensis)、馬尾松(P.massoniana)、濕地松(P.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禿杉(Taiwaniacryptomerioides)、西南樺(Betulaalnoides)、光皮樺(B.luminifera)、柚木(Tectonagrandis)、香椿(Toonasinensis)、桉樹(Eucalyptusspp.)等10余個樹種造林技術,然而或是由于樹種選擇不當,不適應當?shù)馗蔁釟夂?,林分生長差;或由于造林技術不當,造林成活率低;或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生產成本高;或由于造林樹種木材價值低,經(jīng)營效益差。
樹種選擇,是造林成敗的關鍵。為此,我們調查了林場自然生長的樹種及近40 a林場已栽培的樹種,廣西及周邊區(qū)域云南、貴州、四川、湖南、廣東等地造林樹種,調查區(qū)域內木材加工企業(yè)主要加工樹種及木材收購價,從木材價值、木材密度、10 a生樹高胸徑生長量、適應干熱環(huán)境能力、次生疏林生長能力、是否為鄉(xiāng)土樹種、是否為群落優(yōu)勢種等指標,對121個樹種進行對比研究,最終選擇楠木(Phoebe bournei)、香合歡(Albizia odoratissima)、大葉櫸樹(Zelkova schneideriana)、紅椿(Toona ciliata)、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5個樹種為林場優(yōu)先發(fā)展樹種。這5個樹種都為喬木或高大喬木,生長快,適應性強,為當?shù)亻熑~林或次生林主要建群種或優(yōu)勢種,木材密度大,木材價值高,木材售價3 000~50 000元/m3間,具有較高發(fā)展前景。
2.2.1 種子采集
種子采集,為高價值樹種造林成敗關鍵因素之一。據(jù)研究,多數(shù)樹種表現(xiàn)為隨經(jīng)度和緯度增加而減少,即南部種源生長量明顯優(yōu)于北部種源,西部種源明顯優(yōu)于東部種源。天然大群落種子遺傳性狀優(yōu)于零星生長或小群落母樹及人工林種子[3-6]。通過多年調查,我們針對不同樹種,落實了優(yōu)選采種點,其中楠木、香合歡、紅椿各4個,大葉櫸樹、黃連木各1個。
2.2.2 壯苗培育
根據(jù)樹種特性,選擇合適的育苗方法。根據(jù)連續(xù)2 a造林技術總結及廣西多地造林經(jīng)驗[7-11],高價值樹種造林宜采用苗高70 cm以上大袋苗造林,袋規(guī)格立體袋10~12 cm×12~14 cm。為達到60 cm苗高,楠木苗培育2 a,采用2步法育苗,第1 a用規(guī)格約為8×10 cm平底小袋培育1 a苗,翌年春移植到大袋中再培育1 a[12-16]。香合歡、大葉櫸樹、黃連木培育1 a苗高可達到60 cm,紅椿苗培育半年可達到60 cm。
造林模式,可跡地造林,亦可利用高價值樹種對疏殘林或次生林改造。跡地造林,造林前應進行林地清理,采用煉山或造林前噴殺除草劑控制雜草生長。疏殘林或次生林改造,栽植前應進行林地清理,全面清理雜草、灌木及干形差、木材無利用價值的霸王樹,將郁閉度調整至0.3~0.4后進行整地作業(yè)。
高價值樹種,可營造純林,亦可混交造林,推薦混交造林,混交造林對控制病蟲害有效。有多種混交模式可供選擇,如楠木×杉木、紅椿×杉木、大葉櫸樹×杉木、香合歡×杉木、黃連木×杉木、楠木×紅椿、楠木×香合歡,行間混交,1行或2行一個樹種,接下1行或2行另一個樹種。
高價值樹種,通常早期生長較慢,疏松土壤能顯著提高幼林生長量,提高造林成活率,保障造林質量。造林整地標準宜高不宜低,明穴整地,穴規(guī)格以50 cm×50 cm×35 cm為宜,穴深從坎口中心測量,土塊要打碎、直徑不能超過6 cm,并去除其中的草蔸、樹枝、石塊等雜物。整地驗收后施基肥,每坎要求用容器均勻施放肥料0.5 kg,將肥料均勻撒施于坎底,回表土至坎的1/4并與肥料拌均勻,用坎上方表土回坎、拌勻,坎內不能有草蔸、樹蔸、石塊、樹枝,土塊要打碎,最后回滿土并高出坎面5 cm,形成近山面低、外緣略高的內斜坎面,且坎平整,不形成尖塔形,待雨后土壤濕潤時栽植。栽植深至苗木根頸處向上5 cm。在坎的中心挖定植坎,定植坎內壁要垂直,坎深度15~20 cm,苗木放入定植坎內扶正保持垂直。最后用濕土回填營養(yǎng)杯,四周壓實踩緊,表層回填一層3~5 cm的松土。泥杯定植要撕袋放苗,以確保定植后根系正常生長。撕袋前如杯土較散,先輕捏杯土使其成團再撕袋,勿過于用力,力度以使營養(yǎng)土不散為宜,以免傷根,定植時要順帶將剝除的塑料袋收集,造林后清理出林區(qū)外處理。造林時間,林場可選擇春節(jié)后半個月內栽植或4月份造林。2-3月雅長林區(qū)為旱季,不宜造林。
雅長林區(qū)為干旱地區(qū),春季異常干旱,而雨季雜草生長繁茂。紫莖澤蘭(Ageratina adenophora)等惡性雜草雨季生長十分快速,撫育標準宜高。每年撫育3次,第1次采取擴穴撫育,在穴的左、右方,以植株為中心,將植株左右長50 cm、寬60 cm長方形面積范圍內的實土翻松,深度10 cm以上,挖除雜草灌芒草根至盤外,不傷及植株根系;在穴的上、下方,以植株為中心,將植株上方60 cm半徑、下方40 cm半徑的約半圓范圍內的雜草鏟除干凈,挖除芒草根至盤外,不傷及植株根系(如圖1-1)。第2次、第3次采取全砍撫育,全砍撫育需砍除林地內所有雜草、雜灌、光莢含羞草及非保留桉樹萌芽條等非目的樹種,砍除草灌伐根高度控制在20 cm以內;噴除草劑枯死率要求 95%以上,除草劑未噴死的小雜灌、非保留桉萌芽條及藤本植物進行全部砍除,砍除草灌伐根高度控制在20 cm內,連續(xù)撫育3 a。第2 a將進行鏟穴撫育,規(guī)格100 cm×100 cm。以植株為中心,將左右各50 cm、上方60 cm、下方40 cm范圍內的雜草灌蔸鏟除干凈,挖除芒根至盤外,不能傷及植株根系,如苗杯裸露則必須進行培土,以植株為中心,在半徑20 cm圓盤內培土,厚度5 cm(如圖1-1)。第3 a將穴面擴至120 cm×120 cm。根據(jù)幼樹生長情況,第2 a、第3 a噴施除草劑,噴除草劑枯死率要求95%以上,除草劑未噴死的小雜灌、非保留桉萌芽條及藤本植物進行全部砍除,砍除草灌伐根高度控 制在20 cm內,噴除草劑效果好,成本低。
圖1-1
雅長林區(qū)選擇的幾個樹種中,紅椿的病害蟲較為嚴重,每年夏季為高發(fā)期,蟲害類型為冪類害蟲,主要受害部位為幼樹嫩芽、嫩梢;楠木、香合歡造林后半年內有輕微蟲害現(xiàn)象,楠木主要為頂梢穿心類害蟲,香合歡主要蟲害為食葉蟲,危害現(xiàn)象較為普通,但不嚴重。可適當噴酒殺蟲類藥物即可。
通過雅長林場3年研究和試驗推廣,已基本掌握了南盤江半干旱區(qū)高價值樹種育苗造林技術,至目前,全場已營造楠木、香合歡、大葉櫸樹、紅椿、黃連木幼林200多hm2,包括純林、人工低效林改造、天然殘次林改造等多個造林模式,成活率90%以上,幼林生長良好。為提高造林質量,應掌握:
(1)樹種選擇十分重要。要選擇木材價值高、適應性強、生長快的樹種。
(2)注重采種林分選擇,克服有種就采、有種就用的舊習慣。通過廣泛調查,尋找廣西區(qū)內種源,選擇在大群落天然林內采種,不在孤立木、散生木、人工林內采種。
(3)注意苗木質量。培育大袋苗上山造林,苗高在60 cm以上,造林后1 a平均幼林高在100 cm以上,2 a樹高在2 m以上,樹苗突破草面,基本成林。
(4)提高造林整地質量和撫育質量,改變傳統(tǒng)廣種薄收觀念,精耕細作,高標準整地,高標準撫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