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丹丹
摘要:教學實踐表明,將分層教學應用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學目標和課堂評價的分層,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從而實現(xiàn)整體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教學;英語課堂
在《英語課程標準》當中,明確地指出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根據(jù)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落實對應的教學目標,不僅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還需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保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則。 高中英語教學屬于一個很重要的發(fā)展階段,教師為了進一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就需要秉承科學發(fā)展觀的主要思想,讓好學生“ 吃得飽”、中等學生“吃得好”、后進生“ 吃得了”。 也就是說,需要落實基礎,最大限度地讓不同層次學生獲得不同方向的進步,提升學生之間的文化自信。 在實踐的過程中, 高中英語教師可以直觀地看到,同樣的一個班級之間也會存在明顯的差異,為了消除嚴重的兩極分化, 此時,就像高中英語教師,合理地統(tǒng)籌規(guī)劃,提高英語的實用性價值,達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的境界。為了進一步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英語能力,筆者嘗試將分層教學應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并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分層教學的內涵
顧名思義,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等維度出發(fā),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要想切實發(fā)揮分層教學的作用,教師需要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學習基礎較差,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成績有待提升;第二層,學習基礎尚可,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成績上,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 第三層,學習基礎扎實,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學習能力與成績比較優(yōu)秀。分層是全方位的分層,這會體現(xiàn)在教學目標、課堂問題設計、課堂評價以及課后作業(yè)等方方面面。但需要注意的是,層次并不是固化的,而是動態(tài)的,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來適當?shù)剡M行調整,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二、分層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在設計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時,除了參照教學大綱外,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科學地進行設計,既不能定得過高,以免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也不可過低,這樣容易使學生產生自滿的心理。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踮一踮腳,跳一跳”,筆者在教學前,會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掌握。例如,在高一第一冊“Looking good,feeling good”這一單元內容教學時,在知識能力方面,對第一層次學生的要求是掌握本單元的重要單詞與詞組的拼寫,能夠掌握其基本用法,如 guideline、amount、along with、give out、good amount of 等。對第二層次學生的要求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學習調查、整理和分析信息,能夠嘗試著與其他人討論關于健康生活的話題;對第三層次學生的要求則是,能夠自己把問題調查、數(shù)據(jù)整理與分析整個過程串聯(lián)起來,并且根據(jù)分析結果來提出一些個人的建議或看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問一些基礎性問題時,筆者會更多地選擇第一層次的學生來回答,這樣能夠使他們在英語課堂上保持注意力集中,同時,也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問題難度也逐漸加大,回答問題的對象也逐漸向第二、第三層次的學生傾斜。通過這種教學目標分層設計,使課堂教學能夠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使他們都能夠在課堂學習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
(二)分組討論 合作學習
分層教學的方式,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學習情況, 還需要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對于第三層的學生來說,成績相對基礎較好,需要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更上一層樓。對于第一、第二層的學生來說,教師就需要解決“一言堂”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幫助學生保持“做中學”的學習理念,提升學習的成效。例如,第二層的學生,每一個小組就是若干個人,任務在分配了以后,就需要明確學習的內容,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不僅需要分工明確,還需要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增加小組之間的學習競爭力,展現(xiàn)有效的學習成果。在分組探究以后,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在很大的程度上將學生原本的“被動”學習方式,轉變?yōu)椤爸鲃印?的學習方法。學生也逐漸從以前的“要我學”向著“我要學”的方向實施發(fā)展,學生只有在前身的體驗下,才可以感知到不同的體驗感,并且增強實踐精神, 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三)、課堂評價進行分層
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在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中,課堂評價起著激勵和引導的重要作用,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對課堂評價進行分層。在評價尺度上,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而言,筆者認為他們有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意識,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學習英語的渴望,這就值得鼓勵和肯定。為了檢驗他們的課堂學習成果,筆者通常會采用啟發(fā)式的提問方式,讓他們采用“yes”或者“no”來回答;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而言,筆者要求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能夠表現(xiàn)出一定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評價上,會對他們的問題回答質量有著一定的要求;對于第三層次學生而言,筆者希望他們能夠有高質量的課堂表現(xiàn),能夠發(fā)揮自己的示范與影響作用,幫助另外兩個層次的學生取得進步。
結語:
每個高中階段的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在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上呈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作為英語教師, 要正確認識并科學對待學生間的差異。為了更好地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本文從分層教學法的內涵出發(fā), 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分享其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林文銳 . 分層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中的應用 [J]. 英語教師,2020,20(22):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