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艷紅
“媽媽,快到我的板塊上來,小心巖漿?!?/p>
剛滿三歲的女兒和我在客廳看墻上的地圖,她用幾塊抱枕擺出了世界地圖的形狀,讓我也踩在上面。
“寶寶,你說的是巖漿嗎?”
“是的,媽媽。就是地底下很深很深、燙燙的那個?!?/p>
當時我真是一臉震驚,板塊、地殼和巖漿這些初中地理的知識我從來沒有教,幼兒園也沒有學的內(nèi)容,孩子竟然通過其他的渠道學來并轉化成自己的語言,發(fā)現(xiàn)奶奶聽不懂她還在有模有樣地解釋??粗Ρ磉_的樣子,我突然意識到后喻時代對孩子教育的挑戰(zhàn),也開始反思作為一名小學低段語文教師在這樣的“反哺”時代,我應該如何與學生共同成長。
第一,正確獲取信息。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渴求以及探索我們是阻擋不了的,所以我們要在源頭上下功夫。課內(nèi)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學會觀察,不論是從文中、句中還是圖片中獲取信息,都要嘗試去構建體系。課外引導學生翻閱拼音報、查閱書籍、瀏覽電子文本、觀看直播或者影像資料,都從正規(guī)書店、APP、網(wǎng)址查看,堅決抵制不良鏈接、網(wǎng)址以及公眾號。
第二,平等互動交流。雖然是小學階段,孩子們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不僅僅是他們的興趣選擇、個性發(fā)展,更多的是給予他們選擇和決定的權利,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們科學民主地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在生活中把他們的快樂變成我們的快樂,在學習中把我們的明白變成他們的明白。
第三,學不厭教不厭。作為一名家長、一名教師,應該永遠以初學者的姿態(tài)面對育兒和教學。家長要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愿意去接受和學習新鮮事物,要有和孩子玩到一起的渴望。以前我們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F(xiàn)如今已經(jīng)不是一桶水,還要有長流水,長流水哪里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奔訌妼W習,扎實備課,把課堂和實踐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后喻時代的家長養(yǎng)成,必須樹立“教育好孩子,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yè)”的理念,培養(yǎng)孩子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讓他們的成長始終有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浸染。后喻時代的教師養(yǎng)成,必須堅守“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信條,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學生的引路人,讓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山西省稷山縣清河中心校七級小學)04C97331-B712-47C4-AF1E-0137579F78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