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民 辛振乾 余東
“英雄不怕犧牲,就怕被遺忘;英雄不怕沖鋒,就怕沖鋒后的孤獨?!?/p>
“在八里洞35號前沿觀察哨,我和戰(zhàn)友們堅守了150多天,打退了敵人十多次進攻……”4月上旬,在陜西省武功縣人武部“忠誠維護核心、矢志奮斗強軍”主題教育課堂上,該縣退役軍人、一等功臣崔建琪結合自己參戰(zhàn)經(jīng)歷,給官兵們作了一場生動的報告。
崔建琪從小就喜歡聽村里老一輩的人講革命先輩們的英雄事跡,一心想?yún)④妶髧?1984年終于如愿以償。穿上綠軍裝,崔建琪把報國之情轉化為具體行動,訓練中不怕苦、不怕累,加班加點,縮短周期,很快就成為一名地炮偵查員。他先后五次申請到前線參加戰(zhàn)斗,他的報國情懷深深打動了組織,最終批準了他的申請。
“地上到處是被炮彈打掉的斷木,有一顆啞彈就落在洞口前面的草堆里,炮彈的尾翼都看得清清楚楚……”58歲的崔建琪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時,那場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仿佛就在眼前。
1985年12月,崔建琪跟隨部隊來到老山前線。敵軍在老山布置了數(shù)百門重炮,對我軍防線狂轟濫炸,依靠溶巖地貌我軍迅速修建了防炮擊能力極強的“貓耳洞”。由于老山的氣候濕熱,長寬不過一米左右的貓耳洞平均溫度竟在40℃以上,在里面隱蔽的戰(zhàn)士們身體極容易脫水,不僅如此,還要面對蝎子、蜈蚣等各種熱帶毒蟲的瘋狂侵襲,被蚊蠅叮咬后眨眼間腫脹起包,遇水發(fā)炎,甚至皮膚大面積潰爛。
偵查兵是炮兵的眼睛,但也是距離死亡最近的。崔建琪作為火箭炮連的偵查員,他所在的35號前沿觀察哨是一個小型“貓耳洞”,距離敵軍陣地近,便于觀測炸點,校正炮兵射擊。但地勢較低,遇上連綿的陰雨天,雨水倒灌進洞里,就要在水里泡上好幾天,崔建琪和戰(zhàn)友們只能把電臺頂在頭上向上級發(fā)信號,有時低頭打瞌睡,立即會被水嗆醒。
“當時每個人的軍裝襯衫內(nèi)側都用線繡了自己的名字,為的就是犧牲后好讓戰(zhàn)友辨認,當了偵查兵,我就沒想著活著回去?!薄吧缴蠋缀醵际堑乩?,去查線只能沿著一個方向走,亂走就會踩上地雷?!痹谇把赜^察哨期間,電話線多次被敵人炸斷,崔建琪向有經(jīng)驗的戰(zhàn)友學習有線維修技術,很快就掌握了方法。每次查線,他總是冒著敵人的炮火搶著去,對戰(zhàn)友們說自己線路熟,哪有地雷他都知道。不僅如此,他還往前沿觀察所背菜、送糧,幾個月下來,往返了上千公里。崔建琪和戰(zhàn)友們在極其殘酷的戰(zhàn)斗環(huán)境中,在貓耳洞堅持偵查5個多月,出色地完成了偵查任務,1987年6月黨委研究批準了崔建琪火線入黨的申請,并榮立一等功。
1989年3月,崔建琪選擇退伍建設家鄉(xiāng),作為有著一等戰(zhàn)功的他,本來可以分配到事業(yè)單位??墒撬麉s把編制留給了別人,選擇到武功縣五金公司上班。2004年,得知國有企業(yè)要進行改革,廠里議論紛紛。他本不在下崗之列,“自己是一名黨員,任何時候都要聽黨話、跟黨走,替組織著想,”于是他遞交了自愿下崗申請書。
崔建琪下崗后不久,家庭突遭變故,妻子身患疾病,盡管經(jīng)濟十分拮據(jù),但他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靠打零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崔建琪深知沒有國就沒有家的道理?,F(xiàn)在的幸福生活是無數(shù)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近年來,有的地方紅色設施遭到破壞,少數(shù)人罔顧歷史,褻瀆英烈。每當看到這些報道時,他痛心疾首,血脈賁張。
“英雄不怕犧牲,就怕被遺忘;英雄不怕沖鋒,就怕沖鋒后的孤獨。”崔建琪認為,之所以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國防教育缺失是主要原因之一。
“蹲好新時代‘貓耳洞’,守住國防教育陣地?!贝藿ㄧ骷尤氲轿涔h國防教育宣講團,成為一名宣講員。他結合自己參戰(zhàn)的經(jīng)歷,走進機關、學校、企事業(yè)單位作革命傳統(tǒng)報告170多場次,喚醒廣大干部群眾、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在崔建琪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退役軍人加入到宣講團,“老兵國防教育宣講團”成為武功縣一個特色名片。他們活躍在城鄉(xiāng)阡陌,利用征兵、全民國防教育日、抗戰(zhàn)紀念日等重要時機開展國防教育,其“原生態(tài)”“接地氣”的內(nèi)容和形式深受廣大干部群眾的喜愛。
“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崔建琪說,“一個國家倘若沒有強烈的國防觀念,就難以抵御突如其來的戰(zhàn)爭,無法從根本上實現(xiàn)長治久安。我要把宣傳普及國防教育這條路堅定不移走下去,讓國防教育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坎里。”
(責任編輯:吳維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