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滿
“您好!請問您是李愛云同志嗎?您是2021年度全國十位‘誠信之星’之一,向您致敬!向您學習!”因疫情防控無法前往現(xiàn)場采訪,記者撥通了李愛云的電話。
“是呀,哪位?我原本這兩天要去中鐵十九局為新發(fā)展的黨員上黨課,宣講八十二烈士英雄事跡,因為抗擊疫情,只能居家了……”早就聽淮安市淮陰區(qū)委宣傳部的同志介紹說,74歲高齡的李愛云每天紅色宣講活動排得滿滿的,宣講手稿寫了一沓又一沓,“烈士妹妹講黨史”已成為淮陰黨史學習教育的特色。
“那正好您在家有空,請接受一下《雷鋒》雜志的電話采訪?!贝饝浾哒埱蠛?,視力較差右耳有點聾但很健談的李愛云打開了話匣子,講述了她一句承諾、一生踐諾的感人故事。
“大哥和他的戰(zhàn)友們安息在這里,我就在這里陪他們一輩子?!?/p>
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第三師第七旅第十九團第四連的82位勇士,在淮陰劉老莊戰(zhàn)斗中與1000多名日軍、偽軍展開殊死血戰(zhàn),指導員李云鵬和戰(zhàn)友共82位勇士壯烈犧牲。李云鵬就是李愛云的大哥,李愛云是烈士李云鵬最小的妹妹。
82位烈士的英雄壯舉深深感染了劉老莊的民眾。戰(zhàn)斗結(jié)束后,鄉(xiāng)親們又自發(fā)選出了82名優(yōu)秀子弟,重新組建了這支連隊。從此,四連有了一個光榮的名字“劉老莊連”。如今,這支英雄的連隊依然繼承著前輩的血性軍魂,擔當著強軍興軍、保家衛(wèi)國的重任。
李愛云家中兄妹6個,她排行最小。李云鵬犧牲時,李愛云還沒有出生。李愛云心目中的大哥既清晰又模糊,清晰的是大哥是大英雄,是她一生學習的榜樣,模糊的是至今只見過大哥小時候僅有的一張黑白照。小時候,李愛云最幸福的時光,就是晚飯后聽父親講大哥的故事:“父親告訴我,大哥自幼聰明靈氣,能自己制作土槍,還常常和伙伴們拿著自制的土槍練習槍法,大哥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的槍要對準日本鬼子!”
打李愛云記事起,江蘇沛縣老家的房梁上就掛著一只風箏,那是大哥李云鵬離家前親手扎的。“大哥參軍離家后,父親就一直把他扎的風箏掛在墻上,好像大哥一直在我們身邊。一直掛到風箏都爛了,父親才將它取下來,又把風箏線鄭重地收了起來?!比胰私柚@只風箏,寄托對親人的思念。在年幼的李愛云心里,長長的風箏線仿佛一頭連著她的心,另一頭飛向了哥哥戰(zhàn)斗和犧牲的遠方。
1963年,李愛云一家從電臺中收聽紀念劉老莊戰(zhàn)斗20周年的文章,才知道李云鵬犧牲的準確地點和時間。
“聽到這個消息后,父親很激動,第一次來到劉老莊八十二烈士墓前。”李愛云回憶說,大哥1939年離家后再未與家人見面,整整25年,父親和大哥才得以“重逢”。在此之前,關(guān)于大哥的消息只有他分別在1941年和1943年發(fā)給父母的兩封家書。
1967年3月18日,李愛云隨父母第一次從家鄉(xiāng)沛縣來到哥哥的犧牲地劉老莊,成千上萬的淮陰父老鄉(xiāng)親手捧白花祭掃82位烈士的場景深深震撼了她。也就是那時,李愛云萌生了到劉老莊工作的想法。 “劉老莊戰(zhàn)斗,是哥哥和81名戰(zhàn)友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悲壯戰(zhàn)歌。大哥和他的戰(zhàn)友們安息在這里,我就在這里陪他們一輩子!”74歲的李愛云,鮮有豪言壯語,但說出這句承諾,她就以一生來兌現(xiàn)。
1969年7月,21歲的李愛云自己步行到30多公里外的沛縣辦理了戶口手續(xù),利用知青下鄉(xiāng)的機會,主動要求插隊落戶到了淮陰。離別時,父親語重心長地對她說:“要記住,你大哥的戰(zhàn)友也是你的哥哥,到了劉老莊后要常去看他們,不要忘記他們。” 就這樣,李愛云在淮陰這片土地上扎根了,每年的清明和劉老莊連烈士犧牲的祭日,她都會去掃墓祭奠,在她心中,82位英雄都是她的親哥哥。
“哥哥在這兒把命獻給了黨,我吃點苦又算得了什么?”
按照當時淮陰縣委的安排,李愛云被分配到劉老莊大隊一隊插隊當農(nóng)民。那時,淮陰正在實施旱改水。白天,身體瘦小單薄、戴著近視鏡的李愛云和大伙一起勞動,干起活來很拼命,手推肩挑樣樣不落后。晚上收工后,作為大隊民兵營副營長,她還要帶領(lǐng)民兵進行訓練,一練就好幾個小時,時常要到凌晨才能上床睡覺。
據(jù)淮陰區(qū)委宣傳部的同志介紹,當時的勞動真的很苦,渴了只有取洼塘里的水喝,餓了只有沒有鹽味的酸菜稀飯。劉老莊大隊的老鄉(xiāng)回憶說,李愛云從沒叫一聲苦,沒喊一聲累,用她的話說:“哥哥在這兒把命獻給了黨,我吃點苦又算得了什么?”漸漸地,村里的鄉(xiāng)親們喜歡上了這個城里來的小姑娘,鄉(xiāng)親們憐惜她,會朝她喊一聲,“傻姑娘別累著!”回憶起這段過往,李愛云總是笑得很開心:“說實話,那時確實很艱苦,但心里根本沒覺得苦,可能是因為我太愛這個地方了!”
堅守,是對誠信最好的詮釋。誠信,體現(xiàn)在日復一日的細節(jié)中,也體現(xiàn)在重要時刻的抉擇里。來到哥哥生前戰(zhàn)斗和犧牲的地方,李愛云暗暗地給自己定下規(guī)矩,絕對不能給長眠在此的哥哥丟臉,絕不靠烈士家屬的身份謀求一點個人利益。
在劉老莊插隊不到半年,原南京軍區(qū)政治部特招李愛云去參軍。當兵雖是她自幼的夢想,但李愛云心里打起了鼓,如果去,就可以實現(xiàn)兒時就有的夢想,但她又想,如果她去了,那就是沾了哥哥的光,別人會說李愛云是拿哥哥當跳板,這樣做,對不起長眠在這片土地上的哥哥。想到這里,李愛云放棄了這次機會。第二年,組織又安排李愛云到復旦大學上學,但她又一次拒絕了,把這個寶貴的學習機會讓給了看守烈士陵園的工人的子女。1971年,家鄉(xiāng)徐州招她回市區(qū)工作,又被她推辭了。
“因為我不想離開哥哥和他的戰(zhàn)友們,所以我決定不離開淮陰這片土地。我放棄了這三次機遇,但至今都不后悔!”李愛云堅定地說。有個英雄哥哥在前,她非常清楚自己怎么做才是對哥哥最好的告慰。1971年,化肥廠招工,組織上問她:“化肥廠易燃易爆很危險,但要提高糧食產(chǎn)量必須生產(chǎn)化肥,你去不去?”“我去!”李愛云毅然來到化肥廠工作。
多年來,李愛云過著簡樸的生活,一家人從1984年起一直住在一間33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直到2002年才買了一套70余平方米的解困房,但在國家有需要時,她總是慷慨大方。1999年,當?shù)弥h政府要籌資興建“八十二烈士紀念館”時,李愛云夫妻倆把家中僅有的1000元存款捐給了政府。李愛云還多次為困難戶、社會公益事業(yè)、98年抗洪、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款。對此,李愛云說:“這樣做,我的人生才更有意義和價值,我作為烈士的妹妹才算合格?!?/p>
“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把八十二烈士英雄事跡繼續(xù)宣講下去?!?/p>
從1976年5月起,李愛云就堅持向中小學生、解放軍和干部群眾義務宣講八十二位烈士的英雄事跡?;磶煾街小⒗锨f中學、王營鎮(zhèn)小學、西壩小學等多所學校都留下她孜孜宣講的身影。劉老莊村黨支部書記朱林說,每年3月18日,劉老莊村兩委都會組織干部群眾赴烈士陵園開展紀念活動,聆聽李愛云講“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事跡,這已經(jīng)成為當?shù)亍皞鹘y(tǒng)”。退休后,她一邊守墓,一邊堅持無償宣講工作。46年來,李愛云累計開展義務宣講2000余場,先后被20多家單位聘為校外輔導員,連續(xù)10年為高一新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連續(xù)18年為入伍新兵作國防教育報告。
2018年4月,李愛云進行了一場特殊的宣講。她在家人的陪同下去了當時駐軍于河北邯鄲的劉老莊連。這是李愛云第一次去到哥哥生前待過的部隊,激動的她,在報告稿上寫下了這樣一句開場白:“今天看到你們就像看到了親人,看到了我的哥哥,我終于和我的哥哥們重逢了……”一番動情入心的宣講,感動了現(xiàn)場所有人。
“八十二烈士是黑夜里謳歌光明的雄鷹,他們雖然沒有見到光明,但他們堅信未來一定是光明的。八十二烈士中還有五十六名無名英雄,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是我們知道他們?yōu)榱苏l?!边@是李愛云義務宣講稿中的一段話。李愛云深入淺出、樸實無華的宣講,深深地打動了每一位聽眾的心,極大地激發(fā)了廣大中小學生為民族振興、中華崛起而認真讀書的熱情。在李愛云看來,讓更多的孩子傳承先烈精神,延續(xù)紅色基因,已經(jīng)成了她的職責使命和畢生的事業(yè)。
如今,李愛云的女兒嚴曉晶也早已參與到義務宣講中?!?歲起,我媽每年都帶著我到‘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祭掃,看望八十二位英雄舅舅?!蓖鈱O女兒還沒記事時,就被李愛云抱來看望八十二位英雄舅爺。他們一家,都在以實際行動堅守和傳承紅色精神。
“只要身體允許,我這個‘紅色宣講員’就會一直干下去,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把八十二烈士英雄事跡繼續(xù)宣講下去。要是以后我講不動了,我的女兒、外孫女兒還要接著講,將‘愛國愛民愛軍’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甭犞類墼普Z氣堅定的講述,記者盼著時間能按下暫停鍵,愿李愛云能夠永遠講下去。
(責任編輯: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