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在昆明1999年世博園舊址上,曾孝濂美術館開館。曾孝濂今年83歲了,他一輩子在云南,只做了一件事:為自然萬物畫像。
中國植物畫第一人
曾孝濂最大的成就,是參與《中國植物志》的編撰。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他和全國三百多位植物分類學家,以及當時能夠參與繪畫工作的插圖師164人一起,一共用了45年的時間,編纂出了全世界最大型、種類最豐富的一套巨著——《中國植物志》。全書共80卷,126冊,超過5千萬字。
“《中國植物志》是國之典籍,能夠參與其中的插圖繪制是我莫大的榮幸。能通過畫畫為國家做一點實實在在的工作,這輩子值了?!?/p>
植物科學畫,經(jīng)常被稱作“植物寫真”“植物身份證”。它就像是給植物拍身份證的標準照片,既要求精確地反映植株和器官的形態(tài)特征,又要求很強的藝術性。
以曾孝濂畫的綠絨蒿為例。綠絨蒿,生長在海拔三千到五千米的地方,土壤也非常瘠薄,幾乎是生長在石頭縫里,“沒有到過那個環(huán)境見不到它,因為它拿不下來,它一拿下來就長不了了?!碑敃r,曾孝濂親自爬上了4700米的云南白馬雪山,綠絨蒿帶給曾孝濂的,是來自靈魂的震撼。那張力四射的花,讓他真正得到了愛和美的啟迪。
直到現(xiàn)在,他還記得見到綠絨蒿時的欣喜和感動?!八幕ò晗窬I緞一樣,在陽光下會發(fā)射出一種很奇妙的光芒,像一個精靈在那兒向我們召喚,太神奇了。歐洲人見到了綠絨蒿,他們給它非常高的贊譽,認為它是‘東方美人。”這樣的雪山之花,全世界大概只有54種,我們中國就有43種。
除了《中國植物志》,曾孝濂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同題材的作品,他另一個為人所熟知的身份,就是郵票設計師。他創(chuàng)作的《杜鵑花》《杉樹》《中國鳥》等幾套獲獎郵票,令他在民間擁躉無數(shù)。而他設計的牡丹花明信片是我國郵政史上發(fā)行量最大的明信片之一。
要坐得住冷板凳
1958年,曾孝濂高中畢業(yè),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招錄,職務是見習繪圖員。這對從小熱愛涂鴉的他來說,“簡直比上大學還高興”。適逢第二年《中國植物志》立項,需要大量畫師。于是,曾孝濂在研究所里,一畫就是整整37年。
其實植物科學畫比工筆畫更難,沒有植物學知識做支撐,很容易出錯。植物科學畫必須要做到“無一花無出處,無一葉無根據(jù)”,所以他們必須要對著標本作畫,“我們所有插圖必須有根據(jù),一定要寫上根據(jù)某一號標本。不看標本來畫,那是錯誤的”。
曾孝濂為《中國植物志》繪制的插圖就是這樣慢慢積累起來的?!懊慨嬕粡垐D,都得打草稿,給分類學家看,看完確認了再上鋼筆稿、墨線?!?/p>
為了畫得準確、鮮活,他永遠坐得住。上世紀70年代,研究所里的彩色相機還稀缺,他交出了昆明市花——茶花的一整套彩色圖譜。
被稱為“百花之最”的滇山茶是怎么畫的?他這樣回憶:“幾乎天一亮起來,到植物園去摘一朵山茶花,跑回辦公室插在瓶子里。趕緊去吃早點,隨便吃點就跑回來畫。一直畫到十二點半,吃午飯。五個鐘頭,不喝水、不上廁所,全神貫注?!?/p>
“花從植物園摘下那一刻,就會慢慢開,你要畫慢了,就找不著關系,非常緊張。而且畫這個不能構好圖再畫,必須一個花瓣一個花瓣地畫,從最靠近你的那瓣開始。告一段落的時候,會渾身發(fā)抖,我覺得可能是熱量沒有了。”
回憶起自己的一生,曾孝濂老人說:“我從年輕時就下定決心,要用畫筆把我所看到的好東西,盡可能多地畫下來。就這樣認準了,一條道走到黑,死不悔改?!比缃?,中國絕大多數(shù)植物畫師已經(jīng)退休或轉行,專職從事繪制植物科學畫的已不足十人。而八十多歲高齡的曾孝濂,依然為宣傳這個冷門但又不可或缺的職業(yè)而四處奔波。
【速寫文段】
一手好畫、一顆匠心、一腔熱血,只為把華夏大地上所有珍惜的生物精準而完美地呈現(xiàn)給我們的后人。一花一鳥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因為熱愛,曾孝濂老先生一生只做一件事,因為熱愛,再多的苦也散發(fā)著希望和甘甜。
【適用話題】一生只做一件事;匠心;熱愛;生命的姿態(tài);尋覓……24E08CEB-6782-443D-81EE-D862E46CC8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