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漿細胞樣尿路上皮癌10例臨床病理分析

    2022-06-28 01:46:30吳玲玲王雪寒關靜文王小雙張多兵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22年4期
    關鍵詞:胞質(zhì)漿細胞浸潤性

    吳玲玲,夏 燕,封 揚,王雪寒,關靜文,吳 璇,王小雙,張多兵

    膀胱癌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是泌尿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膀胱腫瘤組織學分類推薦采用WHO(2016)泌尿系統(tǒng)及男性生殖器官腫瘤分類標準,漿細胞樣型為浸潤性尿路上皮癌的特殊亞型,目前報道的病例較少,易誤診為其它腫瘤,因此充分認識漿細胞樣型腫瘤的臨床病理學特征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回顧性分析10例漿細胞樣尿路上皮癌(plasmacytoid urothelial carcinoma, PUC)的臨床病理學特征、免疫表型、診斷及鑒別診斷、分子檢測、治療及預后等,旨在提高臨床和病理醫(yī)師對其的認識水平。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收集2017年12月~2021年11月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宿州醫(yī)院病理科存檔的膀胱及輸尿管手術切除標本。診斷標準參照WHO(2016)泌尿系統(tǒng)及男性生殖器官腫瘤分類標準。臨床信息(包括性別、年齡、腫瘤部位、臨床表現(xiàn)和治療方式等)以及大體檢查特征均來自電子病歷系統(tǒng)和病理申請單,隨訪資料通過電話方式獲取。

    1.2 方法

    1.2.1HE、免疫組化和基因檢測 標本均經(jīng)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常規(guī)脫水,石蠟包埋,行HE和免疫組化EnVision兩步法染色。免疫組化試劑盒購自安必平生物公司,DAB顯色,蘇木精復染。所用抗體包括CKpan、Uroplakin Ⅲ、GATA3、EMA、CK7、CK20、CEA、CgA、Syn、p63、E-cadherin、p53、CD138、CD38、Kappa或Lambda、S-100、CD45、HMB-45、Melan-A、ALK、desmin、myoglobin、MyoD1和Myogenin。用陽性切片作為陽性對照,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實驗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端粒酶逆轉(zhuǎn)錄酶(hTERT)mRNA檢測由浙江今復康生物公司提供的試劑盒,按說明書通過核酸擴增法進行熒光定量PCR:65 ℃,15 min,94 ℃ 5 s 65 ℃ 34 s,合計35個循環(huán)或40個循環(huán),Ct<33判定為陽性,反之為陰性。TERT單基因突變的直接測序法由上海齊合生物公司提供DNA測序,PCR引物及DNA提取試劑盒均由該公司提供。

    1.2.2尿液脫落細胞學檢查 例6、8、9:連續(xù)3天檢晨尿標本,去掉前段尿液,取中段尿液,液基薄層細胞學及對照傳統(tǒng)涂片法檢測,采用沉降式法進行離心、加保存液、混勻、震蕩、上機、染色、制片。

    2 結果

    2.1 臨床特征10例PUC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齡60~85歲,平均77歲。7例臨床表現(xiàn)為無痛性肉眼血尿,2例表現(xiàn)為尿痛伴血尿,1例表現(xiàn)為腰腹部疼痛,病程半日至1年余。發(fā)病部位:膀胱頸部1例,前壁1例,后壁1例,右側(cè)壁3例,左側(cè)后壁1例,左側(cè)壁1例,右后上壁1例,輸尿管1例。單發(fā)病灶9例,多發(fā)病灶1例。其中1例膀胱鏡示膀胱左側(cè)壁見一直徑4 cm的菜花狀新生物,表面壞死、出血(圖1)。6例行全膀胱根治性切除術+淋巴結清掃,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術,1例發(fā)生于右側(cè)輸尿管,行右側(cè)半尿路切除術。術后根據(jù)2017年美國AJCC膀胱癌TNM分期:6例行全膀胱根治切除的標本中2例為pT3aN1M0,1例為pT4bN0M0,3例為pT2aN0M0。其余病例未行淋巴結清掃中1例為pT3a,1例為pT2b,1例為pT2a。

    圖1 膀胱鏡下見膀胱左側(cè)壁有一直徑4 cm的不規(guī)則菜花狀新生物,表面壞死、出血

    2.2 病理檢查

    2.2.1尿液脫落細胞學檢查 例6、8、9:結果顯示均發(fā)現(xiàn)散在的異型細胞簇,中等大小,胞質(zhì)嗜酸性,核輕~中度異型或多形性且不規(guī)則,核偏位,核染色質(zhì)腫脹,分布不均呈粗塊狀,核膜不規(guī)則,偶見核仁,呈漿細胞樣形態(tài)特征(圖2)。

    圖2 細胞學顯示散在的異型細胞呈漿細胞樣形態(tài),巴氏染色 圖3 腫瘤組織彌漫排列,呈實性巢團狀、條索狀或梁狀排列,黏附性較差,疏松或黏液樣間質(zhì) 圖4 腫瘤細胞細胞核大偏位或居中,類似于漿細胞特點,體積是漿細胞的2~4倍 圖5 膀胱肌層見腫瘤組織浸潤性生長 圖6 腫瘤細胞胞膜及胞質(zhì)CK7彌漫陽性,EnVision兩步法 圖7 腫瘤細胞胞核GATA3陽性,EnVision兩步法

    2.2.2眼觀 腫瘤呈菜花狀(2例)、隆起型(3例)、顆粒狀(1例)、潰瘍型(1例)、浸潤型(3例),切面灰白色、細膩、質(zhì)脆。病變有孤立性或多灶性,周圍黏膜光滑或輕微充血。

    2.2.3鏡檢 腫瘤組織彌漫排列,呈實性巢團狀、條索狀或梁狀排列,黏附性較差,通常在疏松或黏液樣間質(zhì)中出現(xiàn)單個或成片的腫瘤細胞(圖3)。高倍鏡下顯示細胞小至中等大,胞質(zhì)豐富、透亮或嗜酸性,細胞核大、偏位或居中,圓形或不規(guī)則,核仁明顯、深染,核分裂象易見,類似于漿細胞特點(圖4),體積是漿細胞的2~4倍。膀胱肌層見腫瘤組織浸潤性生長(圖5),其中8例均可見普通型浸潤性高級別尿路上皮癌成分,1例合并乳頭成分、1例合并腺樣分化、1例合并原位癌成分。4例浸潤淺肌層、1例浸潤深肌層、4例浸潤至外膜(含1例侵犯周圍器官)。2例同時出現(xiàn)脈管癌栓及神經(jīng)侵犯,其余4例出現(xiàn)脈管內(nèi)癌栓。

    2.3 免疫表型10例腫瘤細胞CKpan、CK7(圖6)、EMA彌漫陽性,9例腫瘤細胞胞質(zhì)Uroplakin Ⅲ陽性,8例細胞核GATA3陽性(圖7),7例CK20強陽性,9例p63陽性,9例p53細胞核陽性,7例漿細胞樣腫瘤細胞CD138陽性。1例合并腺樣結構顯示CEA陽性。其余E-cadherin、CD38、CD45、Kappa/Lambda、S-100、CgA、Syn、HMB-45、Melan-A、ALK、desmin、myoglobin、MyoD1和Myogenin均陰性。

    2.4 hTERT mRNA及TERT單基因突變檢測結果6例PUC中3例(例4、6、9)hTERT mRNA陽性(圖8),其余3例陰性;3例陽性者分別行基因突變檢測,其中1例檢測到TERT基因外顯子突變(圖9)。

    表1 10例漿細胞樣尿路上皮癌的臨床病理特征

    圖8 hTERT mRNA檢測:亞型1:NM_001193376.1陽性;亞型2:NM_198253.2陽性;亞型3:NR_149162.1陽性;亞型4:NR_149163.3陽性

    圖9 TERT基因外顯子突變檢測:突變結果依次為c.1-154C>T c.1-146C>T c.1-139C>T c.1-121C>T c.1-113C>A

    2.5 隨訪采用電話方式進行隨訪,術后2例接受化療,隨訪中發(fā)生輸尿管腫瘤的患者術后1年半復發(fā),并出現(xiàn)膀胱轉(zhuǎn)移,第2次術后1個月內(nèi)死亡;其余2例死亡(1例出現(xiàn)肺部轉(zhuǎn)移);3例復發(fā),但仍健在;3例無復發(fā),健在;1例失訪。

    3 討論

    3.1 臨床特征PUC是尿路上皮癌的一種變異型,占浸潤性尿路上皮癌的2.7%,迄今為止國內(nèi)外文獻合計報道100例[1]。近年來國內(nèi)報道約16例[2],國外報道81例[3]。多數(shù)PUC發(fā)生于膀胱,也可發(fā)生于輸尿管,發(fā)病人群為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4]。本組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齡60~85歲,平均77歲,其流行病學與普通尿路上皮癌相似。臨床表現(xiàn)以血尿為主要體征,膀胱鏡下見黏膜充血水腫,表面黏膜凹凸不平?;颊叽_診時多數(shù)已為腫瘤晚期,泌尿管道組織及周圍深層組織出現(xiàn)彌漫性浸潤或受累,并引起腹膜轉(zhuǎn)移擴散,預后差,復發(fā)率及轉(zhuǎn)移率明顯高于普通型浸潤性尿路上皮癌。

    3.2 病理特征尿路上皮癌中罕見的漿細胞樣變異體由類似漿細胞和(或)單核細胞組成[5]。本組9例除漿細胞樣外,細胞呈印戒細胞樣,與膀胱印戒細胞癌類似[6-7],但這些腫瘤與細胞外黏蛋白的產(chǎn)生無相關性[8]。尿液細胞學診斷高級別尿路上皮癌的特異性及敏感性接近100%[9-11]。有文獻報道[12-13],部分PUC出現(xiàn)零散的似漿細胞樣特征腫瘤細胞。

    本組7例表達CD138,但CD138在PUC診斷及鑒別診斷中不具有重要意義[14]。有研究發(fā)現(xiàn)Uroplakin Ⅲ可特定的表達于p63陰性的尿路上皮癌,也可表達于尿路上皮癌相關的外陰Paget病[15-16]。Uroplakin Ⅲ對侵襲性的高級別尿路上皮癌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提示作用。有研究發(fā)現(xiàn)E-cadherin具有腫瘤細胞抑制遷移反應,當腫瘤細胞表面E-cadherin分布缺失時,會導致單個細胞從腫瘤細胞團塊脫落,從而使腫瘤細胞更易侵襲及發(fā)生轉(zhuǎn)移[17-18]。漿細胞樣腫瘤成分不表達E-cadherin,表明E-cadherin缺失的PUC具有較強的侵襲轉(zhuǎn)移能力;GATA3是一種鋅轉(zhuǎn)錄因子,能夠促進和引導細胞增殖、發(fā)育和分化,可作為尿路上皮癌以及未知腫瘤來源的鑒別診斷[19-20]。hTERT是提高端粒酶活性的必需成分,抑制hTERT表達可降低端粒酶的活性,從而發(fā)揮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21]。本組6例熒光定量PCR檢測結果顯示3例hTERT mRNA陽性。TERT基因在尿路上皮癌發(fā)生啟動子突變位點為C228T和C250T,突變率為47%~85%,特異性為73%~90%[22-24]。而在尿路上皮癌亞型中,巢狀變異型、大巢狀變異型TERT啟動子突變率較高[25-27]。本組3例hTERT mRNA陽性病例中,1例成功檢測到TERT基因外顯子突變,c.1-154C>Tc.1-146C>T c.1-139C>T c.1-121C>T c.1-113C>A,TERT外顯子突變很少發(fā)生于PUC,也未見相關文獻報道,但進一步提示外顯子突變患者預后較差,治療效果不佳。

    3.3 鑒別診斷PUC需與以下腫瘤進行鑒別:(1)黑色素瘤:膀胱原發(fā)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見,多數(shù)為轉(zhuǎn)移性黑色素瘤,腫瘤細胞形態(tài)異型明顯,片狀散在分布,嗜酸性核仁較明顯,診斷中無黑色素分布時易混淆,但前者免疫組化標記HMB-45、Melan-A、S-100陽性,而PUC則反之。(2)漿細胞瘤:腫瘤性漿細胞為成熟的漿細胞,核質(zhì)比大、染色質(zhì)粗,核仁明顯,出現(xiàn)多形核、分葉核,形態(tài)學與PUC相似,但無典型的尿路上皮癌成分,上皮標志物陰性,漿細胞表達CD45、CD138、CD38、Kappa或Lambda輕鏈陽性。雖然PUC細胞出現(xiàn)CD138高表達,但其通常含有典型的浸潤性和原位尿路上皮癌成分,而淋巴造血標志物均不表達。(3)胚胎性橫紋肌肉瘤:臨床多發(fā)生于嬰幼兒和兒童,好發(fā)于頭頸部、泌尿生殖道和盆腔后腹膜,形態(tài)學由分化原始的星形細胞和小圓形細胞(細胞圓形或卵圓形,核深染、核分裂象易見),逐漸過渡為蝌蚪樣、網(wǎng)球拍、梭形、帶狀等多種形態(tài),瘤細胞表達desmin、Myoglobin、MyoD1和Myogenin,還可以表達WT-1,偶見表達細胞角蛋白;PUC好發(fā)成人,不表達橫紋肌腫瘤標志物。(4)副節(jié)瘤:該瘤易發(fā)生于膀胱壁,聚集的腫瘤細胞被含有血管及支持細胞的膠原網(wǎng)分隔。瘤細胞圓形,胞質(zhì)豐富、顆粒狀,核圓形,可見散在分布的大細胞核或奇異核,核分裂象少見,免疫組化不表達上皮性標志物,表達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標志物如CgA、Syn等,PUC均不表達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標志物。(5)伴有失黏附性生長的尿路上皮癌:腫瘤細胞呈彌漫浸潤性生長,可呈單行排列的列兵樣生長方式,黏附松散的腫瘤細胞比較聚集,胞質(zhì)內(nèi)有明顯的空泡,類似印戒細胞癌,在診斷中易與PUC混淆[28]。(6)小細胞癌:腫瘤細胞胞質(zhì)少、核椒鹽樣染色質(zhì)明顯,核分裂活性高,凋亡比率高,腫瘤細胞經(jīng)常具有擠壓現(xiàn)象,免疫組化表達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標志物[29],通常不表達GATA3,可與PUC鑒別。

    3.4 治療及預后PUC呈浸潤性破壞性生長方式,侵襲性生物學行為,惡性程度等同差分化癌[30],患者預后較差。本組10例PUC中3例死亡,3例復發(fā),3例無復發(fā),1例失訪。臨床治療以根治性膀胱全切,術后輔以化療為主,患者確診時多數(shù)已為晚期,因個體差異性,機體對化療不敏感,導致治療困難,故有待深入探究新的治療方案。

    猜你喜歡
    胞質(zhì)漿細胞浸潤性
    椎旁軟組織髓外漿細胞瘤1例
    以喉炎為首發(fā)臨床表現(xiàn)的原發(fā)性漿細胞白血病1例并文獻復習
    浸潤性乳腺癌超聲及造影表現(xiàn)與P63及Calponin的相關性
    Vav1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
    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的研究進展
    癌癥進展(2016年8期)2016-08-22 11:22:06
    漿細胞唇炎1例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組織β-catenin、cyclinD1、CDK4蛋白表達及臨床意義
    原發(fā)性皮膚漿細胞瘤一例
    survivin胞內(nèi)定位表達在胸部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意義
    多細胞系胞質(zhì)分裂阻滯微核細胞組學試驗法的建立與應用
    双江| 大庆市| 叶城县| 溆浦县| 女性| 琼海市| 呼伦贝尔市| 武城县| 右玉县| 山东| 象州县| 兴隆县| 仙居县| 赫章县| 华亭县| 丹阳市| 谷城县| 牟定县| 孝义市| 虞城县| 云阳县| 甘谷县| 榆林市| 葵青区| 兴隆县| 新化县| 苏尼特左旗| 宝丰县| 宜都市| 邹城市| 莆田市| 邵武市| 张家川| 桐乡市| 三门县| 永城市| 进贤县| 淅川县| 台州市| 饶河县| 玛纳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