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亞莉
摘要:幼兒園教育是少年兒童成長的基礎階段。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各界對于幼兒園教育賦予了越來越高的期待。其中,在小班幼兒教育方面,生活能力的提升是大家關注的重點,希望幼兒通過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能夠增強自理能力,乃至可以幫助家長分擔一些家務,變得更加懂事和獨立。對于幼兒園和幼兒教師來說,提升小班幼兒生活能力則是其主要的教育責任之一,而且在其生活能力提升后,有利于將更多的時間精力集中在知識技能的提升上。以下就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展開相關論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班幼兒;生活能力;幼兒生活能力培養(yǎng)
幼兒園日常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通過提高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獨立性,使得幼兒能夠自主享受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通過相應的教育活動,小班幼兒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學習與生活。而且,幼兒期是少年兒童大腦成長發(fā)育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的有效教育活動能夠為幼兒未來長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生活能力的提升能夠反映到幼兒的家庭生活中,得到家長的重視和關注,促成更加和諧的家園合作,使得幼兒能夠時刻沉浸在良好的情境中,持續(xù)有效的成長。
一、當前小班幼兒生活能力培養(yǎng)面臨的問題
雖然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幼兒園和幼兒教師已經(jīng)普遍認識到培養(yǎng)小學幼兒生活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有一些不如人意之處。首先,在培養(yǎng)小班幼兒生活能力方面尚未形成良好的家園共育。部分家長工作繁忙,在配合幼兒園相關工作時存在一些困難。有些教師沒有基于現(xiàn)實情況尋找解決辦法,而是干脆不再要求家長方面的配合,只在必要的時候對家長進行有限的提醒。這就造成家園之間缺少密切有效的合作,有時還會使幼兒從幼兒園和家庭兩個方面得到的生活教育產(chǎn)生矛盾,極大限制幼兒的成長。
其次是部分幼兒園和幼兒教師在培養(yǎng)小班幼兒生活能力方面的效率較低。眾所周知,生活能力的提升是一項有關知識、技能和習慣的系統(tǒng)性工作。但是,有些幼兒教師缺少足夠的耐心,或者對幼兒自制力不足等特點缺少必要的估計和認識,所以對幼兒提出的要求過高,在幼兒不能達到教師要求時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滿、焦慮等負面情緒,向幼兒傳遞了負面信號,欲速則不達。以上問題的存在,使得小班幼兒經(jīng)常在生活能力成長方面面臨較大的壓力,但是又不能得到他們所需要的足夠支持,相關教育工作亟需改革。
二、小班幼兒生活能力的提升策略
1、激發(fā)幼兒實踐興趣
在小班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實踐是關鍵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實踐,幼兒才明白教師交給他們的各種生活知識有哪些實際的作用,掌握這些知識且提升相關技能對自己有些什么樣的幫助,在實際的生活活動中自己又應該如何展開實踐以達成目的。鑒于幼兒貪玩好動,喜歡通過視覺、觸覺、嗅覺等直接感官獲得認知的特點,教師應該將游戲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讓幼兒在游戲中展開實踐,充分享受游戲成功帶給自己的快樂,并在教師帶領的游戲總結等活動中加深體會,快樂成長。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穿衣服比賽”游戲。在每次午睡之后,看誰穿衣服最快而且沒有穿錯。教師不用等幼兒全都準備好之后再進行比賽,只要兩三名教師相互配合,互相給幼兒計時,最后再進行對比就可以。這項游戲活動應該堅持一段時間,每天勝利的幼兒都可以得到一張象征勝利的小貼紙作為獎勵,而且教師會讓獲勝的幼兒進行分享,鼓勵幼兒說出穿衣服又快又好的“秘訣”,同時對其他的幼兒進行指導和糾正。隨著游戲的持續(xù)開展,大家在這方面的能力就能逐漸積累并成長起來,而且可以養(yǎng)成自己穿衣服的好習慣。
2、給予幼兒充分空間
小班幼兒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并在不知不覺之中模仿其他成人的行為。因此,有時即使教師或家長沒有向幼兒提出要求,他們也會自己進行嘗試。比如他們看到家長端湯,碗里的湯晃來晃去很有趣,就會很想嘗試一下。他們的這些行動有時并非來源于明確的自理意識,但的確對其自理能力的提升有幫助。對于一些他們的確有能力完成,沒有什么危險性的活動,教師應該給予幼兒充分的空間,讓他們進行自主嘗試,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并逐漸將之轉化為幼兒在自理方面的有效認知。
就以剛才提到的端飯為例。教師在發(fā)現(xiàn)幼兒對這項活動感興趣之后,可以將午飯的分飯環(huán)節(jié)交給幼兒自己完成。將幼兒分成小組,教師帶領各個小組,以天為單位輪流給大家分飯,最后負責分飯的小組要分好自己的飯。其他幼兒則要學會排隊,要自己把餐盤等端回自己的座位,不許打鬧,不許亂跑。雖然在這個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一些狀況,比如幼兒不小心打翻了飯碗或湯碗,但一般不會有明顯的危險,幼兒園用餐時不會直接向幼兒提供特別燙的飲食。只要教師能夠加強引導教育,幼兒在用餐方面的生活能力就可以逐步建立。
3、建立有效家園共育
在上文對提升小班幼兒生活能力現(xiàn)存問題的討論中,提到目前尚未建立起在該領域有效的家園共育,這會對小班幼兒在生活能力發(fā)展方面的潛力挖掘造成很大的阻礙。幼兒園和幼兒教師要從當前幼兒及幼兒家長的實際生活情況出發(fā),認真思考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家校溝通機制,使得家長有能力且有意愿參與到對小班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中來,而不是單方面增加幼兒家長的負擔。對于一些有特殊技能或者比較專業(yè)的家長,比如家長本身就是教育工作者,或者是醫(yī)生等職業(yè),應該讓他們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例如,幼兒教師應該建立起家園溝通的微信群,平時要以言簡意賅的方式介紹幼兒在園的生活情況,使得家長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高的效率了解幼兒的成長。隨后幼兒教師要應提出明確的配合請求,比如請家長鼓勵幼兒今天晚上睡覺的時候自己脫衣服,或者學習刷牙洗臉等,越明確的請求越容易被家長所接受和理解,家長操作起來越簡單。至于有特殊技能的家長,可以在日常的家園在線溝通中,請他們分享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配合教師回答家長的各種問題,對家長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幼兒園教育中,應該將提升小班幼兒的生活能力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除了要教師付出相應的努力之外,還要與家長實現(xiàn)高效配合,調動起幼兒自己的積極性。只有各方都充分參與進來,才能在該領域取得越來越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婷. 讓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淺談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J]. 讀與寫:下旬, 2021(8):2.
[2]張芳, 侯革玲, 魏玲,等. 淺談小班幼兒自我服務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 幼兒教育科學, 2021, 3(1):5-8.
[3]蘇潔. 培養(yǎng)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J]. 好日子, 20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