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霓雯 謝霜 潘月娟
【摘要】探討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對農村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及其負擔的影響,有助于完善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政策。本研究使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村居園所數量和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顯著增加,但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未有顯著變化;在園所收費水平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園所數量的增加對農村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有消減作用;園所收費水平的提高對農村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和負擔有增強作用。建議進一步加大農村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提高幼兒園教育的可支付性,并采取多種措施和途徑精準扶持農村弱勢群體。
【關鍵詞】普及普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農村幼兒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4604(2022)06-0027-06
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是家庭為購買教育照料服務向幼兒園支付的費用,包括基本的保教費和選擇性費用(如餐費、住宿費、興趣班費用等)。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兼具消費和投資的屬性,是家庭投資人力資本、實現階層維持和上升的重要途徑。它既反映了家庭對幼兒發(fā)展和幼兒園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體現了家庭的支付意愿和購買能力。家庭收入是決定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的關鍵因素。由于家庭經濟能力的差異,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存在較大的城鄉(xiāng)差距和階層差距,呈現出城鄉(xiāng)幼兒能享受到的教育投資的不平等現象?!?〕這意味著兒童獲得的學前教育和早期經驗的差距,從而導致兒童早期發(fā)展機會的不平等。因此,消除因家庭收入差距所導致的家庭早期教育投資差異,為兒童早期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于提升人力資本、維護社會公平具有重要意義。
政府的公共財政投入、教育資源供給特征也會影響家庭教育支出的私人投入。一方面,在不同的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模式之下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與收入之間的關系有所不同??露髁⑵娴谋容^研究發(fā)現,美國對幼兒教育的公共財政投入很少,所以美國家庭的收入與其在0—3歲托育和3—6歲幼兒教育上的支出之間的相關性最大,而這種相關性在挪威最小,在西班牙和澳大利亞居中?!?〕因此,教育資源的公共提供能夠減少因家庭收入差距而導致的兒童享受教育投資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公共教育資源供給對不同家庭群體以及不同內容的教育支出產生的作用有所不同。比如,張子堯的研究發(fā)現,公共教育支出對家庭教育支出的“擠入效應”在農村和城市家庭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公共教育支出對農村家庭的“擠入效應”強度要明顯弱于城市家庭。〔3〕袁誠等人發(fā)現,公共教育支出對家庭教育總支出、義務教育學雜費和家教費有著明顯的“替代效應”,但對私立學校的學雜費和擇校費沒有影響。〔4〕因此,探討教育資源供給對家庭教育支出的影響有助于判斷公共教育資源供給在家庭教育支出差距的縮小或擴大中發(fā)揮的作用,為調整和完善公共教育資源供給政策提供信息。
2010年之后,我國陸續(xù)出臺政策,努力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提升農村學前教育普及水平,農村學前教育發(fā)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目前較少有研究考察農村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的變化對農村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產生的影響。本研究采用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實施的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的數據,探討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對農村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的影響、對不同收入水平的農村家庭的作用及差異,以考察2010年以來我國農村地區(qū)推動學前教育發(fā)展所產生的效果。目前,關于家庭學前教育支出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借鑒已有關于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的家庭教育支出的研究,并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出改進。(1)細分政府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的特征,以可獲得性(數量充足)和可支付性(收費可負擔)來衡量這一特征。在我國政府財政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細分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特征有利于合理定位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發(fā)展的重點,推動學前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2)細分幼兒園教育支出的成分,重點考察作為基本支出的保教費及家庭支出負擔。根據《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2011年),保教費反映了政府和家庭對辦園成本的分擔比例,因此政府的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直接影響的是家庭支付給幼兒園的保教費。
一、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的問題,本研究使用2010年和2014年的數據,因為這兩個年份的數據能夠以村居內幼兒園數量及其收費水平完整反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本研究選取入園的3—6歲兒童作為樣本,最終獲得2010年50個村居中153個入園兒童樣本,2014年50個村居的155個入園兒童樣本。
2.研究變量
本研究的因變量為農村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及支出負擔。幼兒園教育支出是指家庭用于幼兒園保教費的支出,通過2010年問卷中“去年全年這個孩子的學雜費支出情況”和2014年問卷中“過去12個月的托兒費”來測定。支出負擔為全年保教費占家庭年凈收入的比例。
自變量為當地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通過可獲得性、可支付性兩個指標來衡量??色@得性通過村居內的幼兒園數量來測量,即“您村居地界內有多少個幼兒園”;可支付性通過村居內的幼兒園收費水平來測量,即一個村居中所有兒童的幼兒園保教費支出的平均值除以村居的年人均收入。
調節(jié)變量為家庭收入,使用家庭一年的凈收入來衡量。控制變量包括兒童、家庭、區(qū)域三個層面可能影響家庭的幼兒園教育選擇和支出的因素?!?,6〕(1)兒童個體變量包括年齡(依據月齡計算)、性別(0=女,1=男)、出生順序(在家庭所有子女中的排行)。(2)家庭變量包括父母是否外出打工(0=父母雙方都沒有在外務工,1=父母有一方或雙方在外務工)、母親是否工作(0=否,1=是)、父親最高學歷(1=文盲/半文盲,2=小學,3=初中,4=高中/中專/技校/職高,5=大專,6=大學本科)、母親最高學歷(等級劃分標準同父親)、父母教育期望(0=不期望子女未來至少獲得本科學歷,1=期望子女未來至少獲得本科學歷)、在讀子女數量(家庭中所有本科以下在讀子女的數量)。(3)區(qū)域變量:由于樣本來自兩個不同的省份,為了更好地控制省份的影響,生成1個省份虛擬變量(河南=1)作為控制變量納入分析。各變量的基本特征見表1。6C1A6999-1494-42A2-9FE9-BC7B225671BB
3.研究程序及數據分析
本研究采用以下步驟處理數據。第一,依據兒童月齡計算年齡,從中篩選出居住地屬于鄉(xiāng)村的3—6歲兒童樣本。第二,對兒童、村居、家庭、成人數據庫中的相關變量進行匹配。第三,保留樣本較大的中西部地區(qū)的河南、甘肅兩個省份的樣本,剔除變量缺失值較多的村居,區(qū)分有無上幼兒園的兒童樣本。第四,用序列平均值填補各變量的缺失值。第五,以2010年為基期,使用居民消費指數(CPI)對2014年的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家庭年凈收入這些經濟變量進行價格指數調整,排除因物價上漲導致的支出增加,使其與2010年具有可比性,并對這些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
而后進行數據分析,采用Heckman兩步法檢驗保留的數據庫是否存在樣本選擇偏差。第一步,先通過Probit模型,根據包含未入園和入園兒童的總體樣本估計兒童入園的概率,以兒童是否入園為因變量,根據已有研究選擇表1中的控制變量以及省份為自變量,計算逆米爾斯比。第二步,分別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和負擔為因變量,以村居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為自變量,家庭年凈收入為調節(jié)變量,將逆米爾斯比與其他控制變量一起加入模型,結果發(fā)現,逆米爾斯比在2010年樣本(p=0.451;p=0.960)和2014年樣本(p=0.423;p=0.994)中均不顯著,說明并不存在樣本選擇偏誤。
由于兒童和家庭嵌套于不同的村居群組,本研究使用多層線性模型進行分析。零模型分析表明,2010年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的ICC(1)=0.437,ICC(2)=0.652,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的ICC(1)=0.786,ICC(2)=0.890;2014年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的ICC(1)=0.215,ICC(2)=0.414,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的ICC(1)=0.325,ICC(2)=0.540。結果顯示,對2010年樣本需要進行多層分析,而2014年樣本則沒有必要。本研究使用HLM6.08進行分層線性模型分析,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單層線性模型分析。
二、研究結果
1.2010年到2014年農村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和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情況
在農村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方面,從2010年到2014年,村居擁有園所數量顯著增多(M2010=1.50,M2014=1.72),可獲得的學前教育資源明顯增加;但從幼兒園的收費水平上看,學前教育資源的可支付性沒有發(fā)生顯著變化(p>0.05)。在農村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方面,家庭的年凈收入和幼兒園教育支出都顯著增加,但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并沒有顯著變化。
依據均值加減一個標準差將家庭年收入劃分為高、中、低3個水平。 比較3個群體可以發(fā)現,在2010年,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較少,自2010年到2014年,中、高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有顯著增加,其均值翻了一番,而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增長不顯著,仍維持在2010年的水平;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都沒有顯著增加。
2.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對農村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的影響
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在2010年,家庭收入和園所收費水平都能顯著正向預測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即家庭收入和園所收費水平越高,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就越多。園所數量對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的主效應不顯著,其與家庭收入的交互項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為了更直觀地了解園所數量在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上對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影響的差異,本研究進行簡單斜率檢驗。結果表明,園所數量的增加會讓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出現降低的趨勢,但只有對高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的負向作用達到顯著性水平,對中、低收入家庭的影響不顯著。
到2014年,家庭收入及其與園所數量的交互項對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的影響都不再顯著。但是,園所收費水平仍可顯著正向預測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用變量的回歸系數乘以標準差再除以因變量的標準差的方法計算園所收費水平的效應量,〔7〕發(fā)現其效應量從2010年的0.249增加到0.356??傮w上,與2010年相比,隨著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總量的增長,家庭年凈收入對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的影響在減弱,對園所供給數量影響的調節(jié)作用也在減弱,但園所收費水平對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的作用有所增強。
3.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對農村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的影響
分析結果表明,從2010年到2014年,家庭收入、園所數量和園所收費水平對農村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的影響模式基本一致。具體而言,園所數量始終對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沒有顯著的主效應和交互效應;家庭收入顯著負向預測支出負擔,即家庭收入越高,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越輕,其效應量從2010年的-0.341降到2014年的-0.684,說明家庭收入的負向預測作用增強;園所收費水平則起到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且效應量從2010年的0.323增加到2014年的0.412,作用有所增強。同時,園所收費水平與家庭收入的交互項有著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這說明總體上園所收費水平越高,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就越重,但園所收費水平對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的作用效果取決于家庭自身的收入水平。簡單斜率檢驗結果表明,在2010年和2014年,園所收費水平都能顯著正向預測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即園所收費水平越高,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就越重,而高收入家庭沒有受到顯著影響。
三、討論與結論
上述分析表明,村居園所數量和收費水平對農村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和負擔產生不同的作用,并且隨著學前教育資源供給規(guī)模的擴大,其作用強度有所變化。
1.農村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顯著增加,但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并未加重
本研究表明,中、高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顯著增加,但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未顯著增加。這一現象符合有效維持不平等理論的解釋。該理論認為優(yōu)勢群體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后仍會努力尋求優(yōu)質教育資源來保持自己的優(yōu)勢?!?〕家庭對學前教育消費的決定通常是在權衡父母工作與收入情況、教育價格、教育質量后做出的?!?〕政府財政投入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規(guī)模擴大使得農村低收入家庭能以較低水平的支出來獲得學前教育機會,而收入較高的家庭可能會增加幼兒園教育支出來讓孩子獲得更高質量的教育。此外,家庭的總收入有所提高,使得幼兒園教育支出的增加沒有給家庭造成更重的負擔??梢哉f,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的增加,減少了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也未加重中、高收入家庭的支出負擔,顯示出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政策已見成效。6C1A6999-1494-42A2-9FE9-BC7B225671BB
2.園所數量增加到一定水平后不再是影響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和負擔的主要因素
總體上,在園所收費水平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學前教育資源的可獲得性,即園所數量顯著增加,使得家庭收入與幼兒園教育支出之間的關系減弱。但是,當園所數量增加到一定規(guī)模時,園所數量增加對農村家庭幼兒園教育支出的消減作用就不再顯著。園所數量也始終對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沒有顯著影響。在2010年,園所數量的增加會讓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出現降低的趨勢,但只有高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顯著降低。一方面,由于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水平本來就較低,政府投入產生的“擠出效應”在這些家庭中體現得并不明顯,即政府的投入多并不能顯著減少中、低收入家庭原本的幼兒園教育投入,但能夠顯著降低高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另一方面,高收入家庭可能有更強的教育意識和教育期望,能夠優(yōu)先享受到政府所增加的教育資源,而低收入家庭可能因獲取信息渠道有限,教育孩子的意識與能力缺乏,從而未能享受到這些教育資源。但是,園所數量及其與家庭收入的交互效應在2014年不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推進,我國農村學前教育資源不斷擴大,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農村兒童的入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由此導致園所數量對家庭收入和幼兒園教育支出、支出負擔的關系有所減弱。
3.園所收費水平越高,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越多、負擔越重
研究發(fā)現,園所收費水平越高,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額度越大、支出負擔越重,但園所收費水平對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和負擔的影響更為顯著。這一結果意味著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對農村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和負擔的影響效果呈現出明顯的異質性。不同階層的農村家庭的購買能力和支出意愿存在較大差異,高收入家庭所占有的資源較多,能夠負擔更高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園所收費水平的提高對他們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和負擔的影響并不顯著。中、低收入家庭占有資源有限,經濟能力更弱,因而對幼兒園收費水平的提高有更敏感的反應。
四、政策建議
首先,提高農村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有效降低農村幼兒園收費水平,提高幼兒園教育的可支付性,切實降低農村家庭的幼兒園教育支出和負擔。一方面,政府應合理控制并科學測算幼兒園的辦園成本,規(guī)范幼兒園的收費行為,確保幼兒園保教費標準既體現辦園成本,又符合當地居民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主體的層次,進一步加大農村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增加政府對農村學前教育的成本分擔比例,擴大普惠性的農村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我國的學前教育管理以縣為主,縣鄉(xiāng)兩級政府是農村學前教育財政投入責任主體?!?0〕但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后,各級政府財政自給能力發(fā)生重大變化,縣鄉(xiāng)級財政自給能力過低,縣鄉(xiāng)級政府沒有能力為農村學前教育發(fā)展提供充分的財政投入保障,事權和財權不對等問題嚴重。因此,為進一步擴大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建議將農村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主體由以縣鄉(xiāng)兩級政府為主轉變?yōu)橐允∈袃杉壵疄橹鳌?/p>
第二,采取多種措施和途徑精準扶持農村弱勢群體。中、低收入家庭的經濟能力更弱,對學前教育資源的可支付性有更敏感的反應。當幼兒園收費水平提高時,中、低收入家庭更可能會因經濟負擔過重選擇放棄入園或者進入收費較低的幼兒園。然而,低收費幼兒園大多資源條件有限,難以為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將進一步加劇不同收入家庭兒童在入園機會和早期發(fā)展上的不平等,使得中、低收入家庭的兒童處于不利地位。因此,在構建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體系、設計農村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時,應將公共學前教育資源分配向弱勢群體傾斜,優(yōu)先扶持中、低收入家庭,采用現金補貼、教育券等多種途徑和方式減輕弱勢群體的幼兒園教育支出負擔。
參考文獻:
〔1〕蘇余芬,劉麗薇.學前兒童教育支出與家庭背景: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證據〔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20,18(3):86-103.
〔2〕SABINO K,LEAH R,TRUDE L.Spending on children across four countries:Variation in the role of income and women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J〕.Social Politics: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Gender,State & Society,2019(3):3.
〔3〕張子堯.公共教育支出對家庭教育支出的影響及其城鄉(xiāng)差異〔D〕.廈門:廈門大學,2018.
〔4〕袁誠,張磊,曾穎.地方教育投入對城鎮(zhèn)家庭教育支出行為的影響:對我國城鎮(zhèn)家庭動態(tài)重復截面數據的一個估計〔J〕.經濟學動態(tài),2013(3):29-35.
〔5〕劉焱,宋妍萍.我國城市3—6歲兒童家庭學前教育消費支出水平調查〔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52(1):155-160.
〔6〕蘇余芬,劉麗薇.學前兒童教育支出與家庭背景: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證據〔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20,18(3):86-103.
〔7〕LORAH J. Effect size measures for multilevel models: Definition, interpretation, and timss example〔J〕.Large?scale Assessments in Education, 2018, 6(1):1-11.
〔8〕LUCAS S R.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equality: Education transitions,track mobility, and social background effect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1,106(6):1642-1690.6C1A6999-1494-42A2-9FE9-BC7B225671BB
〔9〕SANDRA L H,DOUGLAS A W.Price,quality,and income in child care choice〔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92,27(1):70-111.
〔10〕李琳,張霞.農村學前教育普及中管理體制及其管理模式的地區(qū)適宜性決策:以四地農村個案調查為例〔J〕.教育學報,2016,12(5):97-105.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vision on Family Spending o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Wu Niwen 1, Xie Shuang 2, Pan Yuejuan 2
(1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318000)
(2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Studying the effec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vision on family spending o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helps to improve the policies for 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data collected using CF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ise in the number of kindergartens and the amount of parental spending; if the kindergarten fee remains unchanged, the increase of kindergarten number can reduce family spending, and the rise of kindergarten fee can increase family spending o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t is suggested that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provide support for 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publicize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parents to actively take their responsibility in childrens preschool education.
【Keywords】popular and 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 provision; family with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kindergarten education spending6C1A6999-1494-42A2-9FE9-BC7B225671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