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紅
摘 要:現階段民辦高校的清風校園建設,不同程度地面臨理論研究滯后、共同體意識欠缺、針對性不強和特色不鮮明等問題。中華廉潔文化與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存在天然的聯系。中華廉潔文化是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依托,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廉潔文化的有效路徑。本研究重點從明確方向提升融入高度、要素統整加大融入力度、創(chuàng)新驅動增強融入效度等方面,探究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理論邏輯和實踐路徑。
關鍵詞:中華廉潔文化;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長效機制
中華廉潔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社會思想庫”和“文明燈塔”美譽的高校,承載著傳承優(yōu)秀文化、引領社會風潮的重要使命,歷來是傳播知識和價值觀念的重要場所。在當前傳承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時代語境下,探究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理論邏輯和實踐路徑意義深遠。
一、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現實之困
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是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和校風學風建設的重要舉措,它關乎民辦高校的可持續(xù)和內涵式高質量發(fā)展,又關乎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全面發(fā)展,更關乎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問題。審視現階段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場域及其語境,“復雜多變、矛盾疊加、理性失衡”成為重要注腳,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呈現諸多問題。
(一)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理論研究滯后,核心價值提煉欠缺
實踐創(chuàng)新每前進一步,理論研究就要跟進一步。而現階段,多數民辦高校在清風校園建設的精神內涵、核心價值以及任務取向等方面的理論研究較為欠缺,明顯滯后于時代發(fā)展。這固然與民辦高校缺乏理論研究人才和校園文化底蘊有關,但民辦高校對清風校園建設理論研究的重視程度不夠也是造成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民辦高校理論研究的滯后,導致其在清風校園建設的內生邏輯、運行規(guī)律等理論體系構建方面存在認知模糊。比如,對清風校園建設的對象、主體及其目標任務、關鍵維度的認知存在偏差,對清風校園建設長效化、特色化創(chuàng)新的生成機制和有效路徑的認知存在盲區(qū)。此外,民辦高校理論研究的滯后,直接導致其對清風校園建設核心價值缺乏提煉,集中體現為民辦高校清明政風、清正教風、清新學風、清凈校風的“四清”建設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jié),使得黨風廉政、師德師風、校風學風等大學精神文化協同育人的功能受限。毫無疑問,黨風廉政、師德師風、校風學風等大學精神文化體系的各個子系統均有其建設規(guī)律,應有一定的區(qū)別。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各個子系統之間又存在較強的關聯性。因而,應在厘清它們各自核心價值及差異性的基礎上,實現有機對接和互融互構,以便更好地發(fā)揮校園文化、大學精神協同育人的效能。
(二)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共同體意識缺失,文化自覺自律自信尚未形成
依循斐迪南·滕尼斯關于共同體的詮釋,我們認為,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共同體,是基于“建設清凈校風、打造清廉校園”的共同愿景,遵循清風校園建設的規(guī)律和運行邏輯,自覺踐行清正廉潔思想文化的群體。觀照當前階段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共同體意識的缺失是不爭的事實。其一,全域統籌清風校園建設的頂層設計、科學動態(tài)評價和預警監(jiān)管等長效機制不健全,導致制度的執(zhí)行和監(jiān)督保障機制流于形式。其二,清風校園建設載體、媒介協同效應的失落與式微。清風校園建設長效機制不健全、整體聯動合力不足的實然狀態(tài),使得清風校園建設各主體廉潔修身的自覺自律自信素養(yǎng)和責任文化尚未形成,嚴重制約了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力度和效度。
(三)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針對性不強、特色不鮮明,價值塑造和引領乏力
盡管民辦高校認識到清風校園建設的重要性及其價值導向,但仍普遍存在清風校園建設實效性和針對性不強、特色不鮮明等問題。當前階段,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多針對黨員和領導干部群體開展廉潔勤政教育,而對廣大教師廉潔從教和對廣大師生廉潔修身的養(yǎng)成教育相對欠缺,大多停留在相關文件精神和規(guī)范要求的傳達層面。落細落實和監(jiān)管督查層面的短板,使得民辦高校清風校園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的價值塑造和引領乏力。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是一項系統的、特色化的、創(chuàng)新化的長效工程,只有對清風校園建設各個主體開展具有針對性和特色化的教育宣傳,才能標本兼治地建設好清風校園。
二、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價值意蘊
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實然狀態(tài)與應然狀態(tài)的差距,使得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清風校園建設工作更加必要和迫切。當前階段,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厚植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文化底蘊,提升民辦高校的社會滿意度
清廉文化是人們關于清廉的認識、信仰、規(guī)范和與之相應的生活方式及社會評價的總和。幾千年來,清正廉潔、崇廉尚潔的價值追求和廉政為民的責任擔當是中華民族清廉文化中最具獨特標識的元素,也是中國人獨特的價值體系和精神譜系的重要根基。
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根本任務和價值旨歸是政風清明、教風清正、學風清新、校風清凈、立德樹人。中華廉潔文化強調清正廉潔,推崇為政以公、勤政為民。無論從理論看,還是從歷史邏輯看,中華廉潔文化都是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依托。將中華文明史中厚重的清廉文化底蘊和燦爛成果精準融入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有助于凈化民辦高校的育人化人環(huán)境,也有助于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此外,積淀和厚植清風校園建設的文化底蘊,細化并涵育民辦高校師生風清氣正的價值取向和意志品質,是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對民辦高校的社會滿意度、實現民辦高??沙掷m(xù)和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邏輯和應有之義。
(二)助力中華廉潔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增強中華廉潔文化的政治引領力和價值塑造力
傳統的中華廉潔文化集中體現為我國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關于廉潔從政、共創(chuàng)廉潔社會的訴求和理想。而中國共產黨人的清廉文化,是對傳統的中華廉潔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清正廉潔,是融入中國共產黨人血脈之中的初心和本色,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代代傳承的紅色基因。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時代的產物,不可避免地受到歷史條件、社會制度的限制,因而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地發(fā)展,中華廉潔文化也不例外。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亟待厘清融入內容、融入方式、融入載體和融入路徑等,而這些問題的廓清,對增強中華廉潔文化的政治引領力和價值塑造力意義重大。
三、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實踐路徑
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探索和實踐,是一項長期化、深入化、創(chuàng)新化、特色化的系統性工程。因而,在對接和融入過程中,需要找到“癥結”,對癥下藥,“靶向治療”。在“精準”要義的指引下,筑牢共同體意識,突出傳承性和時代性,依循融媒體時代的文化傳播規(guī)律,探索和實踐中華廉潔文化與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精準融合發(fā)展的長效機制與關鍵路徑。
(一)明確方向,提升融入高度
一方面,找準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方向和目標。民辦高校應站在營造崇廉尚潔良好社會氛圍的高度,站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度,充分發(fā)揮文化育人化人的功能和作用,把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和滲透于民辦高校精神文化、校園文化、師德師風建設、校風學風建設的整個過程,持續(xù)涵育和提升民辦高校教師清正擔當、廉潔勤政、廉潔從教和師生廉潔修身的自律意識和精神氣質。
另一方面,持續(xù)壓實工作責任,破解現階段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實效性、長效性不強的現實困境。民辦高校應充分挖掘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不同工作崗位的元素和規(guī)律,明晰清風校園建設各主體的職責,形成自上而下、上下聯動、真抓實干的建設格局。
(二)要素統整,加大融入力度
其一,將倫理文化元素與制度文化元素有機結合和統整。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既關乎倫理道德文化的重塑,又關乎制度體系的構建。因而,多維度挖掘中華廉潔文化的時代價值,處理好傳統與未來的關系,實現從倫理文化到制度文化的躍升成為首要任務。其中,整合各類資源要素,不斷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jiān)督、懲治融合發(fā)展的體制機制,實現互聯互通互構非常關鍵。
其二,整體性、協同性導向與重點要素相輔相成。清明政風、清正教風、清新學風、清凈校風、立德樹人是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應然狀態(tài)。因而,緊扣時代脈搏,精準定位融入的整體性、協同性導向尤為關鍵。融入的理論維度,重點是涵育民辦高校師生對清正廉潔文化的理性認知和心理情感認同。融入的實踐維度,重點是引領民辦高校師生建立認知、情感、意志品質與踐行能力的聯結,實現從感性到理性、從淺層到深層、從外化到內化的轉變和飛躍。
(三)創(chuàng)新驅動,增強融入效度
依循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階段性、過程性特點,在融入資源體系、載體陣地、方法評價等維度精準發(fā)力,持續(xù)將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驅動轉化為育人化人實效。
第一,優(yōu)化融入內容,構筑多層次的融入體系。甄選資源、全域統籌,明晰融入導向和融入重心,強調針對不同主體各有側重地融入。領導干部群體應著力融入為政之道、為政之德、為政之藝的廉政文化,不斷夯實廉政勤政、為政清廉的思想根基。重點崗位人員應著力融入中華廉潔自律文化,不斷筑牢拒賄反貪、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教師隊伍應著力將中華倡廉篤勤和以身作則、不為物欲迷惑、清廉高潔的文化有機融入師德師風教育,不斷強化廉潔從教、廉潔執(zhí)教的自律根基。青年學生應著力將中華敬廉崇潔文化有機融入清風正氣和廉潔修身教育,不斷營造風清氣正、以廉育人的校園氛圍。
第二,創(chuàng)新融入路徑,線上線下一體化推進。傳統泛化、簡單化的加法融入范式,導致中華廉潔文化傳輸和價值引領淺表化和流于形式,弱化了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的實效。因而,民辦高校亟待探索和實踐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清風校園建設的特色化、長效化機制。比如,適時抓住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等時間節(jié)點,通過學習研究清廉文化、創(chuàng)作傳播清廉文化文藝作品、清廉文化主題教育等方式,深度解讀中華廉潔文化的核心價值,通過線上線下雙重聯動,以點帶面,提振清風校園建設的文化底蘊和精神風貌,引領清風校園建設各主體自覺成為中華廉潔文化的踐行者。
第三,強化融入過程,構筑立體精細的動態(tài)監(jiān)管機制。從系統科學和生態(tài)學視域看,動態(tài)跟蹤、精準研判與調整是民辦高校推進融入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定期開展訪談調研,構建清風校園建設各主體細分的動態(tài)信息庫。其次,基于對各主體的精準畫像,運用大數據技術細化分析制約融入工作的關鍵因素,并識別其風險等級。最后,基于定性和定量分析,明確短板,為制訂個性化、特色化的動態(tài)實施和監(jiān)管方案提供基本遵循。
中華廉潔文化具有極強的引領力和涵育力。當前階段,中華廉潔文化精準融入民辦高校清風校園建設,是文化傳承、價值塑造、思想引領的多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路徑,是民辦高校進一步提升清風校園建設的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吳益民.全媒體時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廉政文化研究,2020(4).
[2]羅新陽.以清廉文化涵養(yǎng)健康政治生態(tài)[J].觀察與思考,2018(3).
[3]問青松,袁北星.傳統廉政思想文化內涵的多維解讀[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2-12-22.
[4]趙耀宏.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N].光明日報,2019-08-02.
[5]許全興.百年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歷史經驗[N].光明日報,2021-05-18.
[6]彭長華.倫理視角下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0).
[7]張小雁.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研究:孔子“節(jié)用而愛人”思想的啟示[J].決策探索(中),2021(6).
[8]李景瞳,聶華.新時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黑河學刊,2021(5).
責編:瀚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