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軒 王惠霖 王旭聰
[ 作者簡介 ]
郭世軒,女,陜西咸陽人,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陜西省基礎外語教學。
王惠霖,女,安徽淮南人,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陜西省基礎外語教學。
王旭聰,男,陜西西安人,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陜西省基礎外語教學。
[ 摘要 ]
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zhì)的基礎工程,基礎外語教育也相應受到各方重視。本文將在調(diào)查研究陜西省基礎外語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從二語習得的個人差異因素尤其是情感因素的角度分析數(shù)據(jù),通過正遷移的方法,為陜西省基礎外語教學建言獻策,助力國民基礎外語教育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
[ 關鍵詞 ]
基礎外語教學;第二語言習得;情感因素;自信心;學習態(tài)度;學習者的性格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32
二語習得進程受多重因素的影響,諸如認知因素、生理因素、教學方式等。然而,學生與教師本身的情感因素對于二語習得過程也具有深刻影響。研究表明,人類的情感因素和認知過程緊密相關。本文分析了情感因素尤其是動機對二語習得的影響并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運用多樣化的手段幫助學生達到最佳學習狀態(tài),促進外語教學。
1 情感因素與第二語言習得
1.1 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情感因素易變形、個體性較強,在具體研究中可操作性較低,長久以來缺少相關研究。通常情況下,性格外向的學習者比內(nèi)向型成功率更高;二語習得效果與學習者目的語及其群體呈正相關。倘若如此,情感因素對于語言學習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認為,情感屏障制約語言習得可理解輸入。學習者的情感過濾較低時,語言輸入可以進入語言習得機制;而在高情感屏障下,學習者也許可以理解語言輸入,但難達到“習得”的效果。因此,要順利習得第二語言,學習者的“情感過濾”不可過高。
阿諾德·J曾從教師、學生、教師教學、學生語言習得等多個角度探討了情感因素的各個方面。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可并接受一個老師,語言習得效率才會提高。教學的本質(zhì)是教師與學生的交互,其中就包含情感交流。如果教師自身自尊心缺乏,學生的自尊心也難以得到有效保護。教師的情感傳遞在一定情況下比知識傳授更能影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交互中,師生雙方的活力會被激發(fā),語言習得效率大大提高。投入更多情感的教學,取得的效果一般也會更好。因此,情感因素與二語習得的進度和成效有直接關系。
1.2 情感因素的類別
動機:動機是維持個體行動,并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的內(nèi)部驅(qū)力,是決定行為的內(nèi)在動力。動機據(jù)來源可分為內(nèi)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外在動機指學生受到外部條件的吸引、誘發(fā)、刺激等產(chǎn)生的動機,是一種外部學習動力。而學生主動學習、與外部環(huán)境無關的動機則是內(nèi)在動機,可體現(xiàn)在學習者對某一活動的喜愛或興趣。兩類動機對學習均有促進作用,但后者對于個體長期學習活動影響更大、推動力更強。
針對二語學習的動機,Gardner和 Lambert提出了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的概念。融入型動機形成的原因是學習者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對目的語本身產(chǎn)生了強烈興趣,希望與該語言國家的人更好地交流并融入其文化當中。而工具型動機則是指學習者將目的語作為實現(xiàn)某種目的的工具來使用,如出國留學求職、考試等。這兩種動機相互對立,前者是主動學習,無明確目的;后者是被動學習,有實用性目的。融合型和工具型動機目前被視為影響二語習得的重要因素。國內(nèi)外很多研究,尤其是 Lamer和Spolsky的研究表明融合型動機對于二語習得效果更為突出。
自信心:自信心是二語習得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情感因素。有自信的學習者往往不怕困難,自信心促使他們冷靜尋找戰(zhàn)勝困難的方式。因此,這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敢于不斷嘗試,不怕失敗,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礪自己。長此以往,他們的語言熟練度增加,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語言。相反,缺乏自信心的學習者懼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偸菍⒗щy放大,過早選擇放棄。由此可見,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二語習得的進程。
移情:移情就是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的一種意識,是語言交往中的重要情感因素。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課堂不僅僅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地方,更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的場所。在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培養(yǎng)換位思考的能力,根據(jù)學生的情感變化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這樣做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當教師學會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時,師生之間的距離變得更近,學生學習語言的主動性大大提升。
2 調(diào)查過程及結(jié)果分析
筆者根據(jù)不同的調(diào)查對象分別編寫了小學、初中、高中的調(diào)查問卷。之后根據(jù)陜西省現(xiàn)行基礎教育評估驗收標準,從三類(省市兩級重點、市重點、非重點)中小學中選取9所作為調(diào)查樣本,發(fā)放問卷416份,全部收回,并利用SPSS系統(tǒng)對回收問卷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大致的分析過程如下:
首先,對小學樣本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如表1 所示,不同情況的中學英語學生英語調(diào)查的總p值為0.174,大于0.05。分析的六個維度中僅英語學習途徑p值小于0.05,自主學習能力、三方重視程度、課內(nèi)教學方式、興趣激發(fā)程度及課外教學資源的p值均大于0.05。這說明,被調(diào)查對象不同學習情況因素對于英語能力水平來說不存在顯著差異。而激發(fā)興趣能力均值為2.208,說明激發(fā)英語學習興趣很重要。總體講,激發(fā)興趣能力和學生、家長、老師三方重視程度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其次,對初中樣本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如表2,在各個維度上除了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學習途徑兩個維度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外,其他四個維度能力維度p值均小于0.05,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最后,分析高中樣本數(shù)據(jù)。如表3 所示,課外教學資源p值為0.034,小于0.05,說明高中課外教學資源在不同學校水平上具有顯著性差異。而在各個不同維度上的p值,除了授課方式、英語學習途徑的p值分別為0.321、0.082,大于0.05之外,其他三個維度自主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教學氛圍的p值分別為:0.011、0.023、0.047,均小于0.05;其中自主學習英語能力的p值最小,為0.011,說明差異極顯著。
綜上所述,在基礎外語教育階段,第二語言學習者情感因素中的內(nèi)在動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二語習得的效果。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就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以提升陜西省外語教學質(zhì)量。
3 情感因素在二語習得中實現(xiàn)正遷移的策略
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不僅應關注學生的智力因素,還要激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因素,使得學生的情感因素達到正遷移。這樣,就可以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釋放潛能,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和思想問題。
3.1 利用移情因素,調(diào)動學生語言學習的自我責任感
移情是語言習得中的重要情感因素。所謂移情,就是能夠想象和分享其他人的思想、感情,設身處地地去分析別人的想法。在語言交際中,移情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再只是簡單地灌輸、掌控教學內(nèi)容,而應該設身處地地體會學生的情感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引領學生學習的方向和過程,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知識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如果能讓教學活動適應于學生的情感需求,最大限度地輸入知識并使學生掌握,就能成功地移情,完成了一個完整的習得過程。
3.2 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由A.Bandura提出的心理學概念,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的自信程度,它影響著人們學習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表現(xiàn)。因此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建立增強其自信心。Dornyei認為,學習者的自尊心與自信心與其心理因素緊密相連。實際上許多學生自信心的缺失是心理上產(chǎn)生恐懼導致的,因此教師要注重鼓勵式教育。在教學初期教師應設立門檻較低、難度較小的學習活動,盡量使學生在學習伊始就先放下心中的畏懼和防備。之后逐漸增加知識深度和學習難度,并對不同學習能力水平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期望值,因材施教,在不挫傷學習自尊心、自信心與積極性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
3.3 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能將興趣培養(yǎng)成學生二語習得的一種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學生形成主動學習二語的習慣。當前科技發(fā)展迅速,教師要結(jié)合多種教學方法并不斷改進,使得教學活動向多樣化方向邁進,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途徑。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幻燈片、視頻等聲畫結(jié)合的媒介使枯燥的知識點充滿趣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課下,教師可以改進作業(yè)的內(nèi)容形式,用錄音錄像、講故事等寓教于樂的語言作業(yè)取代千篇一律的抄寫。此外,教師還可以舉行與語言學習相關的課外活動或競賽,這樣既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促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真正做到在游戲中學習。
3.4 明確并努力積極轉(zhuǎn)化學習動機
教師要了解學生學習語言的動機,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固有動機,使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個人動機與目標相關聯(lián)。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運用各種手段將學生的各種動機類型結(jié)合起來,并將其努力向融入型動機轉(zhuǎn)化。如許多學生學習英語只是因為通過考試的需要,但是有部分人在學習過程中喜歡上了這門語言及相關文化。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動機轉(zhuǎn)化的特點,鼓勵持有各種不同學習動機的學生堅持學習,并利用各種動機相互結(jié)合的優(yōu)勢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4 結(jié)束語
情感因素尤其是動機在二語習得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要注重對自身情感的把握并加強對學習者的情感引導,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積極轉(zhuǎn)化他們的學習動機,最終使得情感因素在二語習得中獲得正遷移,從而促進外語教學進步,為我國基礎外語教育貢獻智慧與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奇志. 克拉申情感過濾假說在成人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決策探索(下半月),2007(7):42-43.
[2]劉瑤瑤. 論移情在英語專業(yè)閱讀課教學中的作用[J]. 民族論壇,2007(9):46-47.
[3]Bandura A. 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 Advances in Behaviour Research & Therapy,1977,1(4):139-161.
[5]Dornyei Z.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M]. Edinburgh: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