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楠,于婷,張文新,孫晶,胡澤斌,高飛,曲守方,黃杰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北京 100050
纖維蛋白原(fibfinogen,F(xiàn)ib)即凝血因子Ⅰ,是血漿中含量最高的一種凝血蛋白,是凝血系統(tǒng)的核心蛋白質(zhì)。Fib 在凝血過程最后階段由凝血酶轉(zhuǎn)化成纖維蛋白單體,最終形成不溶性纖維蛋白凝塊,從而發(fā)揮血液凝固作用[1]。健康人血漿中Fib 含量的參考值為2.0 ~ 4.0 mg / mL,超過該范圍時,表明凝血功能異常。Fib 水平增高(> 4 mg / mL)常見于糖尿病、急性傳染病、腎病綜合征、妊高癥、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炎癥應(yīng)激反應(yīng)、肥胖癥[2-5];Fib 水平降低(< 2 mg / mL)常見于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原發(fā)性纖溶癥、重癥肝炎、肝功能嚴重障礙或先天性缺乏[6-8],低于 1.5 mg / mL 時,機體發(fā)生出血的概率明顯增加[9]。
WHO 于1992年建立了第1 個血漿Fib 國際標準品[10],編號:89 / 644,取值 2.4 mg / mL。該標準品得到普及和應(yīng)用,但該標準品在復溶時有些渾濁,長期存放后尤為明顯;WHO 于1999年建立了第 2 個血漿 Fib 國際標準品[11],編號:98 / 612,取值2.2 mg /安瓿,代替了第 1 個標準品;WHO 于 2014年建立了第 3 個血漿 Fib 國際標準品[12],編號:09 /264,取值2.7 mg / 安瓿。但國際標準物質(zhì)購買周期長,且費用較高。目前,我國尚無人血漿Fib 標準物質(zhì)。因此,本實驗進行首批血漿Fib 國家標準品的研制,以期改善該標準物質(zhì)匱乏的現(xiàn)狀。
1.1 原料 血漿(枸櫞酸鈉抗凝)由北京賽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 國際標準品 第3 批人血漿Fib 國際標準品(NIBSC 批號:09 / 264,取值 2.7 mg / 支)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提供。
1.3 主要試劑 Fib 測定試劑盒(凝固法)分別由北京九強生物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希森美康生物科技(無錫)有限公司、廣州萬孚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北京賽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沃芬醫(yī)療器械商貿(mào)(北京)有限公司及邁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Fib 測定試劑盒(液體)由邁瑞集團長島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Fib 測定試劑盒(散射比濁法)由西門子醫(yī)學診斷產(chǎn)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梅特勒卡爾費休水分滴定儀由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型號:maccura H-04)由邁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型號:TECO Coatron 3000)由北京九強生物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4 國家標準品的制備 用冷沉淀法從血漿中獲得Fib 沉淀[13],采用北京賽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Fib 測定試劑盒(凝固法)測定沉淀和上清血漿中Fib 含量,將Fib 沉淀與Fib 含量較低的原料血漿混合,配制成 Fib 含量為 4、2、0.75 mg / mL 的定值血漿(水平Ⅰ、Ⅱ、Ⅲ)。按 0.5 mL / 安瓿進行分裝,委托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凍干和融封,即為Fib 國家標準品。
1.5 水分測定 隨機抽取水平Ⅰ、Ⅱ、Ⅲ的Fib 國家標準品各 3 支,按《中國藥典》三部(2020 版)[14]規(guī)定,采用庫倫滴定法進行水分測定[15],凍干品的殘水量應(yīng)<5%。
1.6 均勻性檢驗 隨機抽取水平Ⅰ、Ⅱ、Ⅲ的Fib 國家標準品各10 支,參照CNAS-GL03《能力驗證樣品均勻性和穩(wěn)定性評價指南》[16],采用maccura H-04型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標準品的均勻性,每支重復檢測2 次。對檢測結(jié)果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以Fib 國際標準品為對照,對國家標準品與對照的效價比值(Pt)進行變異系數(shù)分析。
1.7 穩(wěn)定性檢驗 隨機抽取水平Ⅰ、Ⅱ、Ⅲ的Fib 國家標準品各 14 支,分別于 20 ~ 25 及 2 ~ 8 ℃放置14 和 28 d,37 ℃放置 7、14 和 28 d。水平Ⅰ、Ⅱ使用TECO Coatron 3000 全自動凝血分析儀進行測定,水平Ⅲ使用maccura H-04 凝血分析儀進行測定。以-20 ℃保存的Fib 國家標準品為對照,以各儲存條件下國家標準品與對照的Pt 評價標準品的穩(wěn)定性。
1.8 協(xié)作標定 以Fib 國際標準品為對照,對Fib國家標準品(水平Ⅰ、Ⅱ、Ⅲ)進行協(xié)作標定。選取9 家實驗室(編號:1 ~ 9),其中 6 家實驗室采用凝固法,3 家實驗室采用比濁法,按各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檢測,檢測結(jié)果采用log-Logit 數(shù)學模型進行分析。
2.1 水分 水平Ⅰ、Ⅱ、Ⅲ Fib 國家標準品的水分均值分別為4.2%、4.8%、4.3%,均<5%。
2.2 均勻性 水平Ⅰ、Ⅱ、ⅢFib 國家標準品的F 均<Fcrit,P 均 > 0.05,見表1。水平Ⅰ、Ⅱ、Ⅲ國際標準品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0.999 2、-0.999 2、-0.998 2。10份水平Ⅰ、Ⅱ、ⅢFib 國家標準品的變異系數(shù)分別為4.64%、4.38%、4.49%,均 <5.0%,見表2。上述結(jié)果表明,制備的Fib 國家標準品具有良好的均勻性。
表1 均勻性檢測結(jié)果的單因素方差分析Tab.1 One way ANOVA of test results of uniformity
表2 均勻性Pt 的變異系數(shù)分析Tab.2 Analysis of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Pt in uniformity test
2.3 穩(wěn)定性 水平Ⅰ的Fib 國家標準品于2 ~8 及20 ~ 25 ℃條件下保存 28 d 內(nèi),Pt 在 0.960 5 ~ 1.018 0之間,37 ℃保存 14 d,Pt 為 0.950 0 和 0.949 4,穩(wěn)定性均良好。水平Ⅱ的Fib 國家標準品于2 ~8 及20 ~ 25 ℃條件下保存 28 d 內(nèi),Pt 在 0.952 7 ~ 1.069 4之間,穩(wěn)定性良好;37 ℃保存時不穩(wěn)定。水平Ⅲ的Fib國家標準品于2 ~ 8 ℃保存 28 d、20 ~ 25 ℃保存 14 d、37 ℃保存 7 d 時,Pt 在 0.983 7 ~ 1.027 9 之間,穩(wěn)定性良好。見表3。
表3 穩(wěn)定性Pt 的測定結(jié)果Tab.3 Test results of Pt in stability test
2.4 協(xié)作標定 經(jīng)9 個實驗室的協(xié)作標定,水平Ⅰ、Ⅱ、ⅢFib 國家標準品蛋白含量分別定值為:3.7、1.4、0.75 mg / mL,見表 4。
表4 Fib 國家參考品協(xié)作標定結(jié)果Tab.4 Collaborative calibra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 for Fib
Fib 的參考區(qū)間為 2.0 ~ 4.0 mg / mL,本研究將制備的Fib 國家標準品設(shè)置了3 個濃度水平,水平Ⅰ、Ⅱ、Ⅲ分別為參考區(qū)間上限、參考區(qū)間下限和醫(yī)學決定水平檢測限。為便于獲得參考范圍以外異常低值和高值濃度的標準品,本研究采用冷沉淀法制備Fib國家標準品,從血漿中分離提取Fib,再將其加入至正常血漿中,配制成不同濃度水平的國家標準品。
Fib 檢測方法較多,其中酚試劑比色法(jocobsson法)為WHO 推薦的參考方法,第1 個國際標準品是采用該方法定值的,但由于該方法需手工操作,導致國際標準品的精密度較差。隨著自動化凝血分析儀的出現(xiàn)和逐漸普及,目前市售的凝固法Fib 檢測試劑已有10 多種,也是WHO 和CLSI 推薦的常規(guī)測定方法。WHO 建立的第2 個和第3 個Fib 國際標準品是采用該方法定值的。本研究制備的國家標準品也是采用凝固法來定值的。經(jīng)協(xié)作標定,由于部分試劑盒檢測水平Ⅰ的結(jié)果差異較大,未納入本次定值,分析原因可能是Fib 濃度高時反應(yīng)凝固快,不易檢測準確;Fib 的醫(yī)學決定水平濃度較低,為使低水平測試更準確,犧牲了高值的準確性;WHO 標準品的濃度為2.7 ng / mL,濃度偏低,即使溯源至WHO標準品,較難確保高值的準確性。另外,免疫比濁法檢測試劑盒檢測水平Ⅰ的結(jié)果偏差較大。因此,不對水平Ⅰ測定值做要求,僅供參考。
綜上所述,本實驗室成功建立了Fib 國家標準品,包括3 個濃度水平,水平Ⅰ、Ⅱ、Ⅲ蛋白濃度分別定值為 3.7、1.4、0.75 mg / mL,該標準品具有良好的均勻性和穩(wěn)定性,可用于Fib 凝固法和比濁法試劑盒的準確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