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微微
關(guān)于蛤蟆先生的故事,還得從很久很久之前講起。當(dāng)然了,這些故事和天鵝沒有任何關(guān)系。
蛤蟆先生的家境非常的富裕,他有祖?zhèn)鞯暮勒约翱犰诺呐苘?,還有不一樣的身份——校董。用小說里的話來說,他拿的應(yīng)該是男主劇本。
看起來人生完美的蛤蟆,家庭情況卻非常貧瘠。父親生來優(yōu)秀,所以他對小蛤蟆非常挑剔。母親很安靜,卻總是將父親的想法奉為最重要的,也總會因為不了解兒子,帶給他些許難堪。他們似乎從來沒有想過,兒子究竟想要什么。他按部就班,在父母的注視下,毫無異議地在學(xué)業(yè)的旅途上行走,可無人知曉他酷似提線木偶,每一步都由旁人定下。
在種種誘因下,蛤蟆先生生病了,抑郁來得毫無征兆,平時光鮮亮麗的蛤蟆先生,忽然變了個模樣,板球毛衣上沾滿了食物的油漬,以前合身的燈籠褲,現(xiàn)在穿起來像是裝著土豆的麻袋。原生家庭無疑成為了蛤蟆先生抑郁過程中壓在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使平時他強撐著,可是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影響,卻讓他無力再反抗。
滿臉愁容半睜著大眼睛的蛤蟆,就像表面坑坑洼洼不平的土豆,連帶著他的心一同跌入了深不見底的冰層。
好在蛤蟆先生在朋友的幫扶下踏出了第一步,與心理醫(yī)生蒼鷺的10次面談中,他一步一步學(xué)著審視自己、接納自己,最終走出了困境。就如同我們端正起來態(tài)度,學(xué)著將自己的人生重新看一遍,再次查漏補缺。在這個過程中蛤蟆先生終于明白,只有他能夠幫助他自己,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蛤蟆先生做到了這一點,這一次的人生考卷,蛤蟆先生有了不一樣的答案。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父母的爭吵和唏噓,他們也和蛤蟆先生的父母很像——他們對我不算差,卻總在我想要表達一下最近的不快時,一下子打斷我的話,在他們眼中,小孩子哪有那么多可以矯情的地方,他們說這些都是經(jīng)驗之談,他們都是為了我好——老一輩總是在我們手足無措時,再次丟出一枚名為“我們都是為你好”的重磅炸彈,威力不亞于期中考試得零分。
更因為他們一直以來對我的方式,我養(yǎng)成了討好型人格,從不拒絕別人。
初中的時候,這樣的情緒開始將我吞沒,一直以來被稱為開心果的我,忽然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中,我覺得生活忽然成為了沒有顏色的一汪死水,黑夜像是長了一雙眼的獸,那目光將我一眼看透。直到有一天,我感覺不能再這樣下去,改變這兩個字如同敲碎冰層的磚頭,濺起無數(shù)回響。我經(jīng)過很長時間才實現(xiàn)了自我調(diào)節(jié),我重新拾起愛好,做我想要做的事情,那時候我漫無目的,卻一直相信日子總會明媚的。末了我遇到了這本書,心中存疑的地方越發(fā)釋然。我想:當(dāng)無法安心自處時,這本書會給我們更多答案,我們還可以借由這本書來了解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
自我審視和探索都很繁雜,卻是改變現(xiàn)狀最有效的方法,當(dāng)學(xué)會接納自我,生活也逐漸換了個模樣。我們都明白,那些愿意走出來的人終將被生活所治愈。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