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白
(云南省普洱市孟連縣芒信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普洱 665808)
摘要:牛油果是一種新興起來的小宗水果品種,其有著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并且保健功效明顯,逐步成為消費者青睞的水果之一,但是現階段我國市場中牛油果的數量很少且價格一路飆升,根本不能滿足不同人的需求,為此培育出更多優(yōu)良品種,不斷擴大種植規(guī)模,對現有在栽培技術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成為我鎮(zhèn)牛油果產業(yè)發(fā)展的重點。
關鍵詞:牛油果;栽培技術;生物學特性
0 引言
牛油果屬于一種亞熱帶果樹,其果實富含杜仲脂肪酸、維生素以及礦物質,有著其他水果不可比擬的營養(yǎng)價值,尤其是脂肪酸中絕大多數為不飽和脂肪酸,這就賦予牛油果森林黃油的稱號。當然牛油果還具備較高的工業(yè)價值,可以運用于高檔化妝品中,除此之外,種子還可以運用于諸多領域,例如食品、醫(yī)藥以及生物能源等。就當前情況而言,牛油果始終具備價格方面的優(yōu)勢,且是發(fā)展前景廣闊的果樹產業(yè)之一,伴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牛油果的需求也大幅度提升,果農對牛油果的種植有著很高的積極性,種植規(guī)模得到迅速擴大。牛油果主要種植在廣東、廣西、福建以及云南等地區(qū),尤其是云南省普洱市孟連縣芒信鎮(zhèn),其牛油果的種植面積有1020hm2,5年以上樹齡產量高達500kg/667m2。
1 牛油果產地及其利用價值
1.1 牛油果的主要產地分布
牛油果也被稱為油梨、鱷梨,其樹皮呈灰綠色,表面有大量縱向裂痕,葉子采取葉互生的方式排列,果實長且呈橢圓形,也有部分果實為卵形或者倒卵形,牛油果原產地為美國、智利以及新西蘭,于20世紀20年代才在我國進行引種栽培,經過這些年的發(fā)展我國牛油果主要種植和分布于海南、臺灣省、廣東、廣西、云南以及江西等地區(qū)[1]。
1.2 牛油果的利用價值
1.2.1 鮮食
牛油果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多,長期食用具備降低血脂的功效,尤其是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標效果明顯,再加上其果肉中含糖量不高,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非常適用,并且將其果皮泡水后飲用還起到了降低血糖的作用,不僅如此女性食用牛油果可以有效均衡雌性激素,避免宮頸癌的發(fā)生,將其運用于嬰幼兒輔食中,有助于他們健康發(fā)育和成長。
1.2.2 加工
牛油果的果肉中含油量高可以從中提煉果油,另外,還可以從果仁中提取維生素E、鎂以及亞油酸、脂肪酸等滿足人們機體需求,在一些發(fā)達國家,例如美國、英國等已經將其中的提取物運用于化妝品的制作當中,有很多護膚霜、面膜以及洗發(fā)水中都加入了適量牛油果的提取物。
1.2.3 觀賞
牛油果屬于一種常綠喬木,生長迅速,后期樹葉翠綠茂盛,樹干綽約多姿,一年四季都保持常綠狀態(tài),另外牛油果對土壤的要求并不高,即使在荒地都可以種植,同時還起到了一定的水土保護作用,在荒山、荒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方面發(fā)揮了重要價值,所以被運用于生態(tài)綠化當中,其實在很早之前蔡希陶先生就提出從西非已接近牛油果樹木用以綠化元江周邊的荒山,但是運用于景觀中的實例較少[2]?,F階段,鄉(xiāng)村旅游得到了大力發(fā)展,很多牛油果種植地逐步發(fā)展為旅游景點,由此可見其觀賞價值得到了進一步開發(fā)。
2 牛油果生物學特性及栽培環(huán)境
2.1 牛油果的生物學特性分析
依據自然分布狀況及生物學特性,牛油果主要分為美洲種以及墨西哥種兩種類型,前者又被劃分為西印度以及危地馬拉兩大種系。其中西印度牛油果產地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等地海拔低于800m的山丘陵一帶的熱帶氣候地區(qū),由于此系牛油果御寒能力不高,所以為熱帶型品種,其主要特點為果實大但含油量不高,將其新長出的嫩葉揉碎后未散發(fā)茴香味道。而危地馬拉系牛油果一般產自海拔在800~1400m的高丘陵或者山地,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居多,此類牛油果抵御嚴寒能力較高,屬于熱帶及亞熱帶生態(tài)類型,其主要特點即為果實重量在0.5kg左右,皮厚且粗糙,將新長出的嫩葉揉碎后同樣沒有茴香味散發(fā)。墨西哥系牛油果顧名思義,其產地為墨西哥海拔在2400~2800m的高山上,這種類型牛油果御寒能力最高,屬于亞熱帶、溫帶生態(tài)類型,主要特點為果實較小,皮薄且光滑,內部種子比較大但是可以食用的地方較小,這種果實含油量高,將其新長出的嫩葉揉碎后散發(fā)出大量茴香味。而我鎮(zhèn)所引進的牛油果類型主要為危地馬拉系,如:哈斯、品克頓、桂墾大2號、桂墾大3號、桂研10號等示范種植和推廣應用,都分別種植于我鎮(zhèn)6個行政村的山地丘陵或者有著良好排水設施的臺地。
2.2 牛油果的栽培環(huán)境
2.2.1 溫度及光照條件
牛油果類型不同其溫度條件也就存在一定差異,上述已經講到牛油果主要分為墨西哥、危地馬拉以及西印度三種類型,其中墨西哥牛油果主要分布在熱帶以及亞熱帶天氣涼爽的高低,抗寒能力最高,耐低溫,-7~-10℃的低溫環(huán)境下依舊可以生長;西印度牛油果通常情況下生長在海拔較且多濕地區(qū),抗寒性不高,只要氣溫降至0℃都會對其生長產生影響;危地馬拉牛油果分布在上述兩種類型的中間地帶,在-6℃的低溫環(huán)境下就會受損。另外光照時間對牛油果的生長并沒有產生明顯影響,只要確保溫度達到要求四季皆可生長,但是需要注意不可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尤其是幼苗狀態(tài)或者裸露的枝干暴曬都會對其產生一定灼傷,如若正處于花期,高溫狀態(tài)可致使果實出現不成熟狀況。
2.2.2 雨量、土壤及風力
牛油果來源地年均降雨量通常超過1200mm,只要年均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并且雨季分布均勻的地區(qū)都可以生長,當然年降雨量在1500~2000mm生長最佳。牛油果的花期普遍長于其他植物,進入春季后降雨不會對其授粉受精產生影響,在開花期至幼果期間水分不足則會造成花穗干枯及落果現象,而在果實膨大期間或者成熟之前水分匱乏對其膨大程度上產生不良影響,已經可以采摘但是果實卻不成熟,大大降低牛油果的產量。
只要排水良好、地下水水位不超過2m、土層厚度在1m以上才適合牛油果生長,但是需要控制好土壤pH值,一般在5.5~7.0范圍內,微酸最佳。眾所周知牛油果屬于好氣性菌根根須,對土壤通氣條件要求較高,可以保持土壤濕潤度但不可節(jié)水,牛油果根系在土壤積水中生長2d左右就會對其產生不良影響,由此不難看出牛油果不適合種植在排水效果不佳的低洼地區(qū)或者地下水水位較高的提讓中,否則會出現根腐病進而危害其根系[3]。
另外,牛油果的根系較淺且生長速度較快,然而其枝條脆弱性高,極易受到風力影響而折斷,所以抗風能力不佳,如果牛油果樹正處于掛果階段,一旦風力較大則會造成大量果實脫落,為此在栽培時需要做好相應防風措施,例如增設防護林或者種植于避風區(qū)域。
3 牛油果栽培技術
3.1 科學選地造園
牛油果種植過程中其種植地的選擇十分重要,同時做好相應的排水措施。上述已經講到積水會對牛油果的根系產生不良影響,為此應該避免種植在低洼且容易積水的地區(qū),最好種植在坡度小于15°的低丘陵山地。另外,一旦風力較大則會造成牛油果樹枝干折斷,種植地區(qū)的風級應該在三級以下且陣風強度小于八級,切不可選擇那些容易出現臺風的地區(qū)。除此之外,確保種植牛油果的土壤內部結構良好,盡管牛油果的栽培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但是應該盡量選擇砂質土壤,這樣可以為牛油果增產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地下水水位在150cm以內,排水不佳、土質黏性較大、砂石比較高等土壤均不適宜種植牛油果。
3.2 牛油果種苗的繁育和嫁接
將已經生長成熟的牛油果種子拔去外皮并清洗干凈,使用適量高錳酸鉀或者多菌靈等將其浸泡消毒,浸泡時間控制在5~10min,完成后播種在沙床內促進種子發(fā)芽,胚根從種子中深處,胚芽不斷膨大,裂開并長出根系后播種于育苗袋中,由于育苗袋中的土壤肥沃,適當淋水對胚芽生長有著一定促進左右,在其生長到一定程度并且與接穗大小一致方可進行嫁接。嫁接順序如下:切砧木-削接穗-插接穗-綁塑料袋-嫁接后管理,在砧木距離地面10~15cm處切下或者根據實際狀況調整切下距離,但是一定要保持垂直狀態(tài)縱向一刀切斷,確保深度在2cm,隨后將生長相對穩(wěn)定的枝條作為芽枝,切下理由3個左右嫩芽的小枝并在其下端切除楔形的斜面,確保其與砧木深度相同,同時保證削面的平滑度,把已經削好的接穗緩慢從砧木的切口處插入,但是需要注意如果砧木與接穗莖的粗細一致,對其插平即可,如若接穗莖大、砧木小或者相反需要將接穗一側對其砧木,另一側補齊也不會影響,只需要確保一側為層相接洽即可,使用比較薄的塑料紙將接穗與砧木銜接處綁好,綁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可移動或者摩擦二者接觸區(qū)域,將整個接穗完全包住直到頂端。完成嫁接后需要進行相應管理,定期淋水保持其濕潤度,出芽后不用將塑料紙解開,嫩芽會頂破長出,等到第一蓬葉穩(wěn)定后再將剩余的綁帶去除,幼苗長度達到30cm以上并且葉片老化可以開展移苗定植工作。
3.3 合理配置品種
根據開花特點牛油果可以分為AB兩種花型,并且上述花型均具備雌蕊與雄蕊成熟時間不同的特點,為此倘若單純的種植一種花型的品種授粉難度較大,影響其自然坐果率,大大降低產量。而將AB花型的品質搭配種植可以確保授粉受精更好的進行,進一步提升果樹的產量。例如哈斯牛油果其品種屬于A型花,所以在種植的時候可以搭配富爾特或者巴康等B花型的品種。另外,品種不同其成熟期長短也就存在較大差異,要想進一步延長牛油果鮮果的供應期,在種植時還應該對不同成熟期的品種進行合理搭配。
3.4 水肥管理
3.4.1 灌溉、排水
在牛油果栽培過程中難免遇到內澇或者干旱等自然災害,這就對其生長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花芽分化期間、開花換葉期間以及果實膨大期間等這些特殊時間段一旦水分不足勢必會大大減少產量。進入雨季后,降雨量大幅度增加應該提前開挖排水溝,以便及時將積水排出,相反夏季溫度高,水分蒸發(fā)較快應該及時滿足其水分需求,通常土層表面出現微小裂縫就證明果苗需要澆水。換而言之既要確保灌溉充足,同時還需要避免灌溉過量,一旦灌溉過多會導致牛油果的果實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減少,影響其品質,未得到及時有效處理甚至引發(fā)根腐病。果農可以采取噴灌或者滴灌的方式進行,其中滴灌使用較多,減少水資源浪費現象,同時有效規(guī)避上述問題的產生。
3.4.2 施肥
正處于幼齡的牛油果果樹需要施氮肥,但是種植種類不同其氮肥量存在一定差異,幼齡果樹第一年每株氮肥量應該在25g,隨后逐年遞增,每年增加量分別為100g、200g、300g以及400g;選擇有機肥時以家禽、家畜肥料或者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將其與磷鉀肥采取穴施的方式同時使用,每年每株使用的有機肥在4.5~1.8kg,伴隨著果樹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相關人員通過實驗發(fā)現,牛油果樹的幼苗采用配方組合施肥的方式效果最佳,其中磷酸鈣、尿素以及硫酸鉀使用量依次為0.25g/kg、1.0g/kg以及0.125g/kg,并且氮元素以及銅、鈣、錳微量元素對牛油果生長和光合特性產生了顯著影響。從種植第六年開始,為了避免對牛油果果樹的根系產生威脅,施肥時需要將落葉層撥開,同時撥開地表5cm后均勻撒上肥料,隨后將表層土壤和落葉重新蓋回,如果發(fā)現土壤濕度不夠,施肥后應該進行灌溉。
3.5 防治病蟲害
在牛油果栽培種,根腐病及炭疽病較為常見,其中前者屬于土傳類病害,主要是牛油果果樹根系感染各種病原菌而引發(fā)的例如霉菌、蜜環(huán)菌、焦菌或者絲核菌等,如若牛油果出現根腐病,其根系出現大量壞死,樹葉干枯發(fā)黃,果樹頂端不再生長直到死亡。由于根腐病病灶在果樹根部,所以在嫁接時應該選擇耐病性較高的砧木,培育出更多根系強壯的幼苗,同時避免出現積水現象,防治根腐病的發(fā)生。如果不可避免發(fā)生根腐病,初期應該使用有機堆肥以及石灰用以改善土壤性質,同時使用化學藥劑進行灌根處理,有效控制病情加劇,例如敵克松可濕性粉劑、乳菌靈、硫酸銅等;發(fā)病后期,病情控制難度較大,要想不會對其他植株產生影響應該將已經出現根腐病的果樹挖除并燒毀。而炭疽病則會對果實產生危害和影響,在采摘之前引發(fā)果實出現落果,采摘后果實腐爛,這種情況下在采摘之前需要將患病的樹葉和枝剪下,并噴灑適量藥劑,例如百菌清或者炭疽福美等,采摘后將殼聚糖以及百香果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油對果實進行處理,以免出現炭疽病。另外牛油果果實還有可能受到尾孢斑點病、小穴殼裹腐并、煙煤病等影響損害其葉片、枝干或者果實,所以在栽培過程中應該將已經患病的枝干和果實清理干凈,以免多種病害出現交叉感染,降低產量。除此之外潛葉蛾、蚜蟲、金龜子以及椿象等害蟲也會對牛油果產生影響,上述中部分害蟲依靠食用牛油果樹葉、枝干以及果實為生,根據蟲害狀況引入其天敵實施生物防治,或者在出現蟲害后噴灑藥劑予以化學防治,避免蟲害對其他植株產生影響。
4 結語
經過這些年的不斷努力和發(fā)展,我鎮(zhèn)已經在牛油果栽培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但是仍舊需要將我國各地區(qū)牛油果的栽培研究力量集中起來,學習國外栽培技術,并根據我鎮(zhèn)種植地區(qū)的區(qū)域特點引進更多野生及栽培種質量高的資源,在此基礎上提升牛油果產量,促進其在我鎮(zhèn)本土化及平民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柯玲俊,余惠文.牛油果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福建熱作科技,2021,46(2):40-44.
[2] 何敏,劉偉,李貴利,等.牛油果標準化種植技術[J].四川農業(yè)科技,2020(5):10-12.
[3] 農麗瀟.油梨優(yōu)良新品種介紹及栽培技術探究[J].南方農業(yè),2020,14(12):2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