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景川,劉開之,彭文波,蹇宜霖
(1.中國交建總承包經(jīng)營分公司,北京 100088; 2.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56)
近百年來,國內(nèi)外各次大地震中斷層附近的隧道均受到嚴重震害,由于斷層破碎帶處巖體自穩(wěn)性較差,導致地震作用下隧道結構易受到損壞,且施工風險高[1-2]。震害對地下工程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巖體振動引起的破壞(抗震問題)和斷裂活動造成的破壞(抗斷問題)[3-6]。研究發(fā)現(xiàn)活動斷層會借助位移反復發(fā)生斷裂問題,出現(xiàn)局部化特征,因此需明確避讓距離、定位基礎抗斷層,通過抗斷及減震設防解決避讓問題,但目前隧道設計規(guī)范及已有研究成果未明確規(guī)定穿越斷層隧道沿軸向避讓距離和設防長度[7-8]?;顒訑嗔焉?、下盤錯動會使工程措施難以奏效,天山勝利隧道穿越區(qū)域性斷裂——博羅科努—阿其克庫都克斷裂(以下簡稱博—阿斷裂),來自活動斷裂的威脅主要是斷裂錯動,因此,在工程建設前期需開展斷裂錯動風險評估,提供合理科學的位錯量及抗斷設防范圍,為后續(xù)隧道結構設計與施工提供依據(jù)。
天山勝利隧道是烏魯木齊至尉犁高速公路上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長22.1km,隧址區(qū)地層主要為凝灰質(zhì)砂巖、板巖、花崗閃長巖、石英片巖、花崗巖、大理巖及變質(zhì)砂巖等。隧道共穿越16條斷裂,其中博—阿斷裂是范圍最大、最危險的全新世活動斷裂,其為二級新構造單元界線,屬右旋逆走滑性質(zhì)斷層,長度>1 000km,總體走向305°(NW~NWW向),總體傾向215°(SW向),傾角40°~70°,錯動了山脊、水系及Ⅰ~Ⅱ級臺地,右旋走滑速率為1.4~2.0mm/a,具備發(fā)生7級地震的構造條件。該斷裂與天山勝利隧道洞身相交于里程YK77+743—YK77+839,寬度約96m。斷裂影響帶為隧道洞身里程YK77+478—YK77+878,寬度約400m。隧道走向與博—阿斷裂走向交角約為85°,隧道附近斷裂右旋錯動量為350m左右。
參考蘇經(jīng)宇等[9]的研究成果,采用危險性分析方法估算斷裂錯動量。
地震活動性參數(shù)由震級上限、起算震級、震級頻度關系式中的b值、地震年平均發(fā)生率組成[10]。本研究涉及的北天山地震帶震級上限為8.0級,起算震級為4.0級,b值為0.83,4級地震年平均發(fā)生率為9.0。
已有學者研究了天山地區(qū)逆斷層震級與同震位移的經(jīng)驗關系,本研究估算斷層可能的最大位移時,采用鄧起東等[11]給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經(jīng)驗關系式:
M=7.205+0.974lgD
(1)
式中:M為震級;D為位移量。
采用上述方法及參數(shù),基于自主編制的程序Fsct,計算得到100年超越概率63%,10%,3%,2%對應的斷裂錯動量分別為0.056,0.481,1.609,2.219m。
采用數(shù)值模擬仿真分析軟件ABAQUS對斷裂錯動進行建模,為分析斷裂錯動對隧道結構的影響,采用以下假定:①為研究斷裂錯動對隧道結構受力狀態(tài)的影響,從彈性力學角度出發(fā),不考慮混凝土和巖體的非線性行為;②為簡化模擬過程,隧道開挖一次完成,不考慮隧道分步開挖過程;③不考慮初期支護措施對圍巖受力性能的改善作用。
3.1.1模型尺寸
博—阿斷裂錯動模型x向(隧道軸線方向)尺寸為1 200m,y向(深度方向)尺寸為280m,z向(斷層延伸方向)尺寸為280m,隧道在博—阿斷裂附近埋深約800m,需在模型頂面施加分布力,模擬隧道上部覆蓋巖土體的作用。
過斷層破碎帶段隧道橫斷面為馬蹄形,寬約16m,高約13m,如圖1所示。過斷層破碎帶段隧道初期支護采用28cm厚C25噴射混凝土,二次襯砌采用70cm厚Ca40鋼筋混凝土。
圖1 過斷層破碎帶段隧道橫斷面
3.1.2材料參數(shù)
斷層上盤(活動盤)、下盤(固定盤)及斷層破碎帶巖體和隧道結構混凝土材料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混凝土材料參數(shù)
3.1.3網(wǎng)格劃分
巖體采用C3D8R三維實體單元模擬,隧道采用S4R殼單元模擬,模型網(wǎng)格劃分如圖2所示。模型結點總數(shù)約為16萬個,單元總數(shù)約為15萬個。
圖2 模型網(wǎng)格劃分示意
3.1.4隧道與圍巖接觸關系
隧道與圍巖間可傳遞壓力,但不能傳遞拉力,采用軟件自帶的接觸對建立隧道與圍巖的接觸關系,接觸對軸向采用“硬接觸”,切向采用“摩擦接觸”,隧道與圍巖間的摩擦系數(shù)取0.6。
3.1.5分析步驟
分析步驟為:地應力平衡→隧道開挖→施加支座位移,模擬斷裂錯動。
3.1.6計算工況
建立13種計算工況,計算斷裂錯動時隧道結構響應,研究斷層傾角、斷裂錯動量、破碎帶寬度、巖體模量、斷層面摩擦系數(shù)及斷層面錯動位置對隧道結構的影響,為科學合理地提出隧道抗斷設防范圍提供參考。斷層傾角為75°~85°,斷裂錯動量是100年超越概率63%,10%,3%對應的走滑水平位錯量,破碎帶寬度為160~470m,3個潛在的錯動位置為F6(破碎帶中部斷裂)、F6-1(破碎帶北緣斷裂)、F6-2(破碎帶南緣斷裂)。不同工況隧道響應計算參數(shù)取值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工況隧道響應計算參數(shù)取值
3.2.1圍巖與襯砌結構變形
以模型4為例,圍巖與襯砌結構變形云圖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斷裂錯動時,襯砌結構沿著縱向發(fā)生了S形彎曲變形,以適應錯動位移?;顒颖P近斷層面的仰拱底部壓力減小,隧道與巖體發(fā)生脫空,導致隧道縱向受力不均。隨著斷裂錯動量的增大,脫空區(qū)范圍逐漸增大,S形彎曲變形越來越明顯。
圖3 斷裂錯動時模型4圍巖與襯砌結構變形云圖(單位:m)
不同斷層傾角、斷裂錯動量、破碎帶寬度、巖體模量、斷層面摩擦系數(shù)及斷層面錯動位置下,隧道二次襯砌拱頂豎向(逆沖垂直方向)位移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斷裂錯動時,不同影響因素下隧道二次襯砌拱頂豎向位移呈S形變化;斷裂錯動量和斷層面錯動位置對二次襯砌拱頂豎向位移的影響較大,破碎帶寬度的影響次之,斷層傾角、巖體模量、斷層面摩擦系數(shù)的影響較小。
圖4 二次襯砌拱頂豎向位移
3.2.2襯砌結構主應變
以模型0為例,斷裂錯動時斷層面附近隧道二次襯砌結構主應變和位移云圖如圖5所示。斷層發(fā)生逆走滑錯動時(活動盤沿y向正向、z向正向和x向負向),活動盤襯砌結構仰拱與圍巖發(fā)生擠壓,處于受壓狀態(tài),拱頂與圍巖脫開,處于受拉狀態(tài)。固定盤襯砌結構拱頂與圍巖發(fā)生擠壓,處于受壓狀態(tài),仰拱與圍巖脫開,處于受拉狀態(tài)。
圖5 斷層面附近隧道二次襯砌結構主應變和位移云圖
由前文研究可知,在博—阿斷裂錯動作用下,隧道結構縱向產(chǎn)生彎曲變形,襯砌結構在應力集中區(qū)易出現(xiàn)損傷和破壞。本研究制定了隧道結構抗斷設防性能目標,如表3所示。
表3 隧道結構抗斷設防性能目標
結合斷裂錯動時隧道結構主應變分布情況,可確定滿足各性能目標要求的抗斷設防寬度,如表4所示。
表4 各性能目標要求的抗斷設防寬度 m
綜合不同超越概率的斷裂錯動量及各抗斷設防性能目標要求,同時考慮斷裂錯動的復雜性、相關參數(shù)的不確定性、歷史震害記錄及隧道結構所受破壞等,給出以下抗斷設計建議。
1)斷裂發(fā)生100年超越概率63%的錯動時,隧道結構需滿足“防止開裂”的性能目標,抗斷設防寬度取博—阿斷裂核心段寬度(破碎帶寬度)及斷層面兩側沿隧道縱向各70m的范圍。無須滿足“控制應力”“防止壓潰”的性能目標。
2)斷裂發(fā)生100年超越概率10%的錯動時,隧道結構需滿足“防止開裂”“控制應力”“防止壓潰”的性能目標,對應的抗斷設防寬度除包括博—阿斷裂核心段寬度(破碎帶寬度)外,分別取斷層面兩側沿隧道縱向各310,18,14m的范圍。
3)斷裂發(fā)生100年超越概率3%的錯動時,隧道結構需滿足“防止隧道倒塌,保證人員安全”的性能要求,建議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進行專項設計。
綜上所述,建議按照發(fā)生100年超越概率10%的斷裂錯動(走滑水平位錯量為0.481m)進行隧道結構設計,隧道結構應滿足“控制應力”的性能目標,抗斷設防寬度取博—阿斷裂核心段寬度(破碎帶寬度)及斷層面兩側沿隧道縱向各18m的范圍,如圖6所示。
圖6 天山勝利隧道穿越博—阿斷裂抗斷設防寬度
1)計算天山勝利隧道穿越博—阿斷裂位置處不同設防水準下的斷裂錯動量,結果表明100年超越概率63%,10%,3%,2%對應的斷裂錯動量分別為0.056,0.481,1.609,2.219m。
2)在博—阿斷裂錯動作用下,隧道結構縱向產(chǎn)生彎曲變形,活動盤仰拱及固定盤拱頂靠近斷層面處均出現(xiàn)一定范圍的脫空區(qū)。隧道襯砌結構由于縱向受彎曲變形作用,在活動盤仰拱、拱頂、拱腳距斷層面一定距離處分別形成拉、壓應力集中區(qū),易出現(xiàn)損傷和破壞。
3)建議天山勝利隧道穿越博—阿斷裂按照發(fā)生100年超越概率10%的斷裂錯動(走滑水平位錯量為0.481m)進行設計,隧道結構應滿足“控制應力”的性能目標,抗斷設防寬度取博—阿斷裂核心段寬度(破碎帶寬度)及斷層面兩側沿隧道縱向各18m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