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玥,李 靜,楊紅菊,游 晶,趙寅洲,李佳霜,陸 蓉
(1.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性疾病和肝病科,云南 昆明 650032;2.昆明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3.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老年消化內科,云南 昆明 65003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約50%的HCV感染是由靜脈注射吸毒引起。2016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提出到2030年消除全球病毒性肝炎這一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的目標[1],而在丙型病毒性肝炎上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減少90%的新發(fā)丙型病毒性肝炎,將病死率降低至65%,在治療上要達到80%。有研究[2]表明,從2010—2015年我國注射吸毒人群中總體HCV流行率逐年下降,抗-HCV陽性率從41.81%下降至33.38%。HCV感染途徑有血液傳播、經(jīng)破損的皮膚黏膜傳播、經(jīng)性接觸傳播等,最常見的危險因素是靜脈注射吸毒和輸血,因此,吸毒人群尤其是注射吸毒者成為HCV感染的重要群體[3]。大多數(shù)情況下,HCV感染多以急性起病,但是延誤診斷可能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甚至肝細胞癌的發(fā)生[4]。胃腸外引起的HCV感染仍然是目前攻克的難題。本研究對云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景洪市的吸毒人群進行研究,分析其HCV感染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時段為2021年1—7月,主要在云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景洪市戒毒所、美沙酮門診及社區(qū)吸毒人員中招募。吸毒人群納入標準:①曾經(jīng)有過吸食或注射毒品的人群;②過去6個月使用過興奮劑的人群。所有被調查者均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并簽署與本次研究相關的知情同意書。整個研究程序旨在保護被調查者的隱私,以匿名及自愿的方式參與。在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時不使用姓名和個人標識符。本次研究通過昆明醫(yī)科大學倫理審查。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結構化問卷形式,并抽取被調查者3 mL血清樣本。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被調查者的人口學情況、藥物使用、吸毒行為、各種相關危險因素(共用注射針具、多個性伴侶及不使用安全套等)。同時,按照《丙型肝炎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檢測被研究者血清抗-HCV水平。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Epidata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SPSS 26.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吸毒人群HCV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吸毒人群基本情況及HCV感染情況 本次共檢測吸毒人群404例,其中男性398例,占98.51%,女性6例,占1.49%;年齡14~72歲,平均年齡(33.59±9.86)歲;民族多為傣族(41.83%);文化程度多為小學(37.38%)和初中(37.62%);未婚人員占50.99%;采用靜脈注射吸毒者78例,占19.31%。檢測出HCV抗體陽性26例,陽性率6.44%。對404例吸毒人員進行HCV感染的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文化程度、性別及是否注射吸毒人群的HCV感染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不同婚姻狀況、平均月收入、民族、性伴侶人數(shù)吸毒人群的HCV感染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吸毒人群HCV感染情況及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2.2 吸毒人群HCV感染危險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篩選出P≤0.05的變量,主要研究因素賦值見表2,將年齡、文化程度、性別、是否注射吸毒等變量構建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文化程度吸毒人群的HCV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比于文盲或初識,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HCV感染率更高(OR=6.745,95%CI:1.113~40.890,P=0.038)。相對于女性吸毒群體,男性吸毒群體HCV感染率較低(OR=0.135,95%CI:0.019~0.987,P=0.048)。采用靜脈注射吸毒方式的人群HCV感染率較未進行注射吸毒人群高(OR=4.236,95%CI:1.644~10.913,P=0.003)。見表3。
表2 主要研究因素賦值表
表3 吸毒人群HCV感染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在吸毒人群中,容易出現(xiàn)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在本次404例調查對象中,檢測吸毒人群血清學標志物HCV抗體的陽性率為6.44%,高于普通人群的感染率(3.2%)[5]。陽性檢出者多以46~55歲人群、女性、未婚同居者、采用靜脈注射毒品的吸毒方式等多見,屬于高危群體。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為吸毒人群HCV感染的高危因素,與莫啟清等[6]于桂林市吸毒人群HCV感染因素的研究結果相似(以男性為參照,OR=1.18,95%CI:1.07~1.03)。HCV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血液或體液傳播,采用注射吸毒方式容易造成皮膚黏膜破損,易引起病毒性肝炎。本次調查采用注射吸毒方式的人群中HCV感染率為17.95%,低于巴基斯坦(54.4%)、阿富汗(37.3%)等調查的HCV感染率[7],也遠低于我國注射吸毒者哨點檢測的HCV感染率(55.0%~65.0%)[8]。Degenhardt等[9]發(fā)現(xiàn)存在注射吸毒行為的人群在HCV傳播過程占據(jù)主體,大約52%的注射吸毒患者存在HCV感染病史,同時Trickey等[10]認為如果消除不安全的注射行為,在2018—2030年可以減少43%的HCV感染事件。本次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中,提示采用注射吸毒方式與HCV感染風險呈正相關,導致吸毒人群中HCV感染較普通群體高,與陶禮平等[11]研究結果一致。另外,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吸毒人群的HCV感染風險較高(OR=6.745,95%CI:1.113~40.890,P=0.038),與相關研究[12-13]的調查結果相反。一般認為,低文化程度是吸毒人群出現(xiàn)HCV感染的危險因素,但是在本次研究中卻沒有獲得相似結論,可能是由于本次調查的吸毒人群在獲得較高教育水平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吸毒行為并感染HCV,另外還有可能是因為此次調查者存在瞞報信息的現(xiàn)象。
目前丙型病毒性肝炎尚無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進行預防,最行之有效的是依靠普及相關知識,重點關注高危人群,切斷傳播途徑,尤其是減少注射吸毒及其他方式吸毒的人群數(shù)量[14]。此外,高危人群要定期進行相關血清學指標的檢測,CHC患者的抗病毒治療已經(jīng)逐漸進入泛基因型時代,泛基因型的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方案是實現(xiàn)2030年清除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手段[15]。研究[16]發(fā)現(xiàn),對于處于監(jiān)獄環(huán)境的吸毒人群,在發(fā)現(xiàn)HCV感染后,可以對HCV病毒感染采取針對性的后續(xù)檢測、分期和治療,可以更快實現(xiàn)WHO的目標,減少肝病的進一步發(fā)展,并且這類特殊人群在獲釋后能夠使其自身及整個社區(qū)獲益。當出現(xiàn)HCV感染時,及時進行抗病毒、保肝、抗纖維化等治療,以免病情朝向肝硬化、肝癌等方向發(fā)展。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