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明
摘要: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閱讀形式及教學模式,更注重對相關文本的勾連,并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文本的重構以提高初中生的閱讀、遷移、思維及建構能力,它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及發(fā)散思維的關鍵因素。為此,本文從群文閱讀的價值意義、教師的角色轉換及文本的選取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希望能為語文教師提供理論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群文閱讀;概念價值;角色轉換;文本選取
前言
群文閱讀,就是通過對相聯(lián)文本的使用,使讀者在較短的時間里,積累更多的知識。這一全新的語文教學模式,對初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對教學思路和方式做出改變,還要轉變角色,完成多文本閱讀教學,從多角度幫助學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和寫作意圖,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完成文本內(nèi)容的拓展,極大地提高語文閱讀效果。
一、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概念和價值
1.群文閱讀概念
群文閱讀模式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指教師根據(jù)主題內(nèi)容選擇多篇文章,要求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和討論,了解文章的特點及作者的感受,對討論的想法和成果達成共識,獲取一定的閱讀積累。在這個進程中,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多角度地分析課文,實現(xiàn)文本共享與構建。群文閱讀在師生共同參與的小組閱讀活動中表現(xiàn)出開放、主體性的特點。群文閱讀時,教師并不解釋課文的內(nèi)容,但要引導學生自主討論,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而主體性就是教師可以充分傾聽學生的聲音,讓學生投入到積極的教育活動中,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發(fā)散性思想,深入體驗閱讀的樂趣,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2.群文閱讀的價值
從專業(yè)角度來看,群文閱讀是一種補充。在群文閱讀中,多讀的內(nèi)容比一般的單一讀本要多,而且學生可以就內(nèi)容進行交流,其開放性的特點,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空間和時空的限制,彌補了初中語文教學時間與課程內(nèi)容的不足的問題。在教育層次上,群文閱讀對語文教學的變革起到了推動作用,并使人們的閱讀和思維方式發(fā)生了變化。
第一,教師與學生群體所構建的群文閱讀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師對學生講解模式的弊端,使課堂的主導地位回歸于學生。第二,群文閱讀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改變。標志著教師需要抓住教學重點,減少對細節(jié)的解釋。第三,群文閱讀在整合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課外閱讀內(nèi)容的精讀。廣泛使用課外讀物,拓展學生的閱讀思路,豐富學生的閱讀方法和經(jīng)驗。從教師層面,群文閱讀促進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在初中階段,組織學生進行集體閱讀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次自我發(fā)展的契機。老師在課堂上開展一切工作,不是根據(jù)教學任務和命令而強制進行的,而是自覺主動的歷練與成長。將群文閱讀引入語文課堂,能夠轉變教師的思維方式,實現(xiàn)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持續(xù)提升。
二、教師在群文閱讀中的角色轉換
1.閱讀內(nèi)容的組織設計者
在群文閱讀中,教師要按照課程內(nèi)容和要求制定教學計劃,并選取合適的學習資料,在整體布局上做好工作,使學生參與的閱讀活動更有效果。關于閱讀理解內(nèi)容的選擇和運用,如果閱讀內(nèi)容涉及教科書知識,教師首先要了解教材的內(nèi)容,抓住相同或相似文章的共同點,并區(qū)別于同類文章。然后明確閱讀問題,制定閱讀教學計劃,實現(xiàn)群文閱讀與教學內(nèi)容相貫通。這樣教師對閱讀內(nèi)容的組織就顯得尤為重要?!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泵總€人不同的觀點和視野,為新的文本重構提供了可能性,這些“不同”之間產(chǎn)生的張力構成創(chuàng)新思維的動力。閱讀參與者積極發(fā)揮個人智慧,在教師、學生和文本的視野融合中達成共識,形成了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學生思維的開拓者和引導者
初中語文課堂中開展群文集體閱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更多的作品,在閱讀中積累感悟和體會,所以,在新的觀念和新的視角下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顯得非常必要。在群文閱讀之前,教師要先查找資源,確定意圖,選擇文章,集中閱讀,討論,感悟,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讓他們得到啟發(fā),從而達到閱讀的目的。針對這一要求,語文教師需要轉變角色,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用更新穎的話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營造活躍的討論氛圍,促進學生思想成長,煥發(fā)語文課堂的生機與活力。
3.改變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問答式
在實施個性化閱讀的過程中,要敢于突破傳統(tǒng),轉變“問答式”的教學模式,采用多種形式,教師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應用。例如在教學《桃花源記》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通過動畫等方式呈現(xiàn),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所學的內(nèi)容,當多媒體播放到“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所學的課文包括詩詞中的句子去形容其中的景色。進而再由教師提示或學生自己想想還有哪些文章是寫花草的,甚至擴大到其它寫景句,它們又是怎樣寫的,都有哪些異同點。這樣即可以考查學生對文意的理解,又可以學以致用,完成對相關文章的勾連。這些方法都適用于同一文本的閱讀,因此,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模式并非一成不變,它具有豐富多樣的特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并非只有齊讀與機械問答,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個性化閱讀的效果最大化。
三、群文閱讀的文本選取
“群文閱讀教學”的內(nèi)涵是根據(jù)議題(焦點)甄選一組具有一定結構性(關聯(lián)性、序列性、多元性、比較性、遞進性、立體性等)特點的文本,師生圍繞議題(焦點)展開閱讀感知、閱讀理解、閱讀比較、整合歸納、閱讀評鑒、閱讀表達等活動,以達成一定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或形態(tài))。因此教師選取什么特點的文本,課堂教學用什么樣的活動組織,直接影響、決定這次群文閱讀的效果和質量。
在這一過程中,“1”是基點,是起點,更是焦點,通過“1”的聚焦,進而輻射、勾連“X”,最終完成對“X”的融合。所以對“X”的篩選和重組,是考驗我們語文教師在提煉和聚焦“1”上的同類信息整合能力。
例如小說中環(huán)境描寫風姿各異,絕非一文所能言盡。為了引導學生分析和鑒賞環(huán)境描寫,從而全面理解作品內(nèi)容,感受和領悟藝術之美,我以《社戲》為點,輻射幾篇文章《秋天的懷念》、《永遠的蝴蝶》、《父親二十年前的叮囑》通過群文閱讀專題分析使學生認知文章中景物描寫的語句。
結語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是新一輪的教學改革,與其他教學模式比較,特別是它所具有的自主、開放、創(chuàng)新等特點,不僅能推動學生閱讀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在學生以后的人生中更具有深遠的意義。對教師而言,這種開放自由的精神,既可以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更能打破傳統(tǒng)“滿堂式”、“一言堂式”等教學模式,深化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參考文獻:
[1]樹常青.初中語文“活動·探究”單元群文閱讀深度教學研究[D].大連大學,2020.
[2]王怡,任強,群文閱讀的獨特魅力——評王君《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課堂教學[J].文山學院學報,2019,32(04):116-120.
[3]張敏? 群文閱讀,1與X的取舍——讀王君《最美語文課》讀后感? 語文濕地?? 2022
[4]司艷平,《立體觀照群文閱讀維度? 聚焦凸顯群文教學功能》?? 語文濕地?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