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怡
提問是小學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在提問的過程中都能集中體現(xiàn)出來。本文主要通過實踐來研究如何借助問題設計來提升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教學的本質是師生對話,課堂提問則是師生通過對同一教學問題的交流對話,探究、理解知識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提問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起重要作用,能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通過積極思考主動回答教師的問題,最終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基于這些理論,筆者認為對于問題設計能否提升語文課堂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判斷:①問題是否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能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②教師提問時是否清晰明確,講究提問技巧;③問題本身是否具有目的性,能否完成教學目標。下面以校級公開課《大自然的聲音》為例,研究如果借助問題設計來提升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以清新活潑的筆調介紹了大自然中的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和動物的聲音。文章結構嚴謹,第一自然段概括說明了“大自然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作為文章的總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總分的方式布局,用擬人的手法介紹風、水、動物。其中第二自然段側重對比寫法,把微風與狂風帶給人的不同感受寫得細膩、生動;第三自然段運用了頂針句式;第四自然段則運用了排比手法,以充分展示聲音的魅力。
在課前,我設計了一份預習單和課上的學習任務單,設計了三個問題:生字注音、多種方式理解難懂詞意、找出課文中描寫聲音的詞語。這些問題的設計意圖主要是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解決生字這一攔路虎,能夠通過閱讀課文對課文有初步的整體印象,并且積累文中的好詞。預習單的問題設計是面向所有學生的,這是最基礎的教學目標,停留在生字詞這一關上,同時也可以為課堂學習提供基礎,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通過自主學習解決生字詞以后,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節(jié)約時間,進行個別指導,把更多的時間用于更深度的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也能夠借此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教師先批閱預習單,總結歸納易錯點,以便于課堂上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在公開課上,我挑出了幾個學生的預習單進行展示,并對錯誤率較高的字詞進行重點講解,講解過程也是讓學生自告奮勇來解答,這樣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
課堂學習單中,我設計了以下五個問題:
一、我是寫字小能手(跟著教師寫一寫)
二、小試身手(《補充習題》P64選擇合適的象聲詞填空)
三、課后習題2:仿照題目第2自然段的例子,找出第3、4自然段的關鍵句填空。
四、用完整的句子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①大自然的_____、_____、_____等發(fā)出許多美妙的聲音。
②_____、_____、_____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和歌手。
五、小練筆:大自然中除了微風和狂風還有什么樣的風呢?請你仿照第二自然段,發(fā)揮想象,寫下感受,完成這次小練筆。(選做)
這五個問題的設計從易到難,呈階梯式上升,前四個是班級里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掌握的,從生字、象聲詞到借助圖表梳理脈絡,再到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借助這幾個問題,在課堂上就能夠達成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積累課文中描寫聲音的擬聲詞和短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段;
3.了解課文“總—分”的段落結構,想象課文中描述的聲音,感受大自然中風聲的美妙。
第五個問題的設計是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習作需要,學習課文中生動的描寫,并加以運用,達到講練結合的目的。此題是分層作業(yè),只針對有能力的學生,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經過這次公開課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讓學生完成課堂學習單這一方式,能夠有效地檢測學生們的課堂學習效率,給教師直接的反饋,以便在課堂上及時進行更深入、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小學教師需要在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設計問題,使提問簡潔且有針對性,從而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