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舉娟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guī)律等,創(chuàng)新了多種教學方法,其中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大優(yōu)勢,備受學生歡迎。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論述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故事教學法
推行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以來,教材內容和課堂教學等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還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故事教學法的運用深受學生喜愛,將教學內容故事化,或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編故事,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更飽滿的態(tài)度融入課堂學習。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我下面對故事教學法的應用展開論述,希望各位同行不吝賜教。
一、運用故事導入,營造教學氛圍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可愛,但課堂注意力相對較弱,需要教師不斷進行引導。故事教學法用故事興趣導入,形象生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感召力,能夠使學生快速融入新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很好地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語文教學中。比如在學習《牛郎織女》時,這是一篇經(jīng)典的民間傳說,在講課之前,我先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星空圖,播放一段小視頻,講述牛郎星和織女星的傳說,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溫馨感人的教學情境,然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感受這個動人的故事。學生本就了解這個傳說,在教師營造的學習氛圍中更能激發(fā)出學習的欲望,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課堂中穿插故事,調控課堂
學生注意力差,但求知欲強,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往往呈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故事教學法可以更好地把控好教學節(jié)奏,調控課堂氣氛,使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跟隨教師的腳步完成學習。在講課中穿插故事,可以采用聽故事、讀故事、說故事等方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給予學生更多表達的機會。在低年級階段,聽和讀用得較多,只有會聽、會讀才能會說,學生在接收到足夠的信息后,會在大腦中予以整理和提煉,將語言重新概括組織,形成流暢、自主的表達。高年級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在課堂中讓學生說故事、講故事、編故事,更多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口語交際也是學生語文學習中必須培養(yǎng)的能力,只有在對話、交流、合作中才能夠顯現(xiàn)出來,運用故事教學法進行專項訓練,能夠讓學生在聽課中調整思緒、轉變表達方式,通過組織語言、表達思想,鍛煉對課文的掌握程度和知識的再現(xiàn)能力。
三、閱讀寫作中運用好故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毙W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由聽說向讀寫轉變的重要時期,不僅要夯實基礎知識,還要進行拓展延伸,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分析能力和寫作水平,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組織讀書沙龍、故事大王等活動,讓學生將讀到的精彩故事聲情并茂地展示給其他學生,分享自己對故事的認識、理解,學生們在傾聽、交流與分享中,能夠學會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從多角度理解人物,從而感知鮮明、生動而立體的人物形象,感知閱讀的獨特魅力。寫作歷來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難點,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我用故事教學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自由表達,提升作文水平。比如在練習寫人的作文時,學生通常千篇一律地寫“慈愛的媽媽”“像蠟燭一樣甘于奉獻的教師”“身邊有誤會卻又冰釋前嫌的好朋友”,沒有新意,于是我用精彩的故事引導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講解自己印象深刻且有真情實感的故事,篩選出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色的精彩故事,以這些印象深刻的故事進行“小練筆”,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各種情感,最終收獲以文傳情的效果。
總之,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真爛漫、活潑好動,故事教學法確實非常契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使學生在滿足好奇心的基礎上,輕松愉快地完成語文學習,在聽故事、講故事、讀故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水平,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許秋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洋溢故事味兒[J].語文教學通訊,2018(4D).
[2]錢桑桑.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中的運用策略[J].名師在線,2019(2).
[3]陳娉婷.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