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出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于死亡的認知,到中華遺囑庫立遺囑的人也明顯增多。在中華遺囑庫接待中心,死亡不再是一個禁忌話題。一份份遺囑背后,是人間百態(tài)、社會萬象。
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遺囑
新冠疫情剛發(fā)生的那段時間,中華遺囑庫廣東第二服務(wù)中心的楊穎儀每天會接到幾十個電話。電話那頭,往往傳來的是哭聲、無助和焦慮。
有人甚至在半夜給她打電話:“我上有老,下有小,萬一我不在了,這個家該怎么辦?”
楊穎儀說:“過去很多人覺得人老了才要立遺囑,經(jīng)歷過疫情后人們才意識到,原來明天和未來誰也沒有辦法可以準確預測,還是要未雨綢繆,早一點安排?!?/p>
中華遺囑庫上海第二服務(wù)中心的田艷也遇到了類似的案例,一個剛剛大學畢業(yè)的男孩來找她立遺囑。
田艷問他:“你為什么這么年輕來立遺囑呢?”
男孩說:“人生無常,我的同學是因為疫情離開的。生命其實挺脆弱的,我無法預測自己什么時候離開,所以想盡早打算?!?/p>
根據(jù)《中華遺囑庫白皮書(2020年度)》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新冠疫情最嚴重時,全國立微信遺囑的數(shù)量最多。最高峰時,中華遺囑庫小程序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遺囑。
用遺產(chǎn)來表達謝意
楊穎儀發(fā)現(xiàn),不少人會把遺產(chǎn)留給那些在生命中幫助過自己,給過自己溫暖的人,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謝意?!捌鋵嵨覀冊谟龅竭@些案例的時候,會非常激動。雖然表面上我們不能將情緒表露出來,但內(nèi)心還是會感慨世間有這樣可貴的情感”。
楊穎儀遇到一個來立遺囑的外賣小哥,他要把遺產(chǎn)留給女朋友。
這個外賣小哥的女朋友是一名大學生,在外人看來,兩人并不般配。但他的女朋友從未因為現(xiàn)實條件對他有任何抱怨,反而支持他做這份工作。
外賣員相對來說是一份比較危險的職業(yè),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很多外賣員因為著急送餐,發(fā)生車禍事故。
外賣小哥對楊穎儀說:“如果將來有一天自己發(fā)生意外,希望可以把這些錢都留給女朋友,讓她能夠好好生活?!?/p>
如今,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都在經(jīng)歷父母慢慢變老的過程。2020年中華遺囑庫立遺囑的人群以獨生子女家庭為主,占比49.39%。
35歲的劉雪是家里的獨生女,她單身一人,沒有結(jié)婚。劉雪家境優(yōu)渥,父母都有一定的資產(chǎn)。她說,要把自己名下的一套房產(chǎn)留給朋友。
原來,她的朋友和她的父母關(guān)系特別好,就像家里的第二個女兒。劉雪擔心萬一自己以后有什么意外,希望好朋友能夠像她一樣去孝順她的父母?!拔抑?,即便我什么也沒有留給她,她也一樣會照顧好我的父母,但我不想讓她白白辛苦”。
“配偶先繼承,子女后繼承”的比例上升
遺囑看似是簡單的一紙文書,其實更是愛意的表達。
70多歲的李華背著妻子偷偷來到中華遺囑庫。他的第一任妻子在年輕時便去世了,他一個人撫養(yǎng)兩個年幼的孩子。單位一名同事看到他獨自照顧兩個孩子很辛苦,主動給他幫忙。接觸時間久了,兩人產(chǎn)生了感情。
結(jié)婚后,妻子決定不再生育,而是全心全意照顧兩個孩子。就這樣,兩個孩子慢慢長大,一家人的感情也特別好。
李華說:“我要把自己所有的財產(chǎn)支配權(quán)都交給老伴,兩個孩子的財產(chǎn)由她來分配。雖然我知道我的孩子不會去爭搶,但我的老伴因為我一輩子沒有生孩子,我要讓她有一個保障?!?/p>
他還在中華遺囑庫給妻子留下一段情感錄像:“老伴,很感謝你,如果還有來生我還要娶你當我老婆?!?/p>
根據(jù)《中華遺囑庫白皮書(2020年度)》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3至2020年間,“子女直接繼承”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配偶先繼承,子女后繼承”的比例逐年上升,這也說明人們開始普遍意識到要優(yōu)先考慮保障配偶的晚年生活。
丁克家庭的晚年保障
上個世紀80年代,丁克家庭在中國悄悄出現(xiàn),而最早的那一批丁克夫妻,已經(jīng)步入中老年。
田艷曾接待過一對50多歲的丁克夫妻,他們奮斗半生,積累了不少財富。隨著年齡增長,他們考慮財產(chǎn)由誰來繼承。
左思右想,他們決定把財產(chǎn)留給自己的8個侄子和外甥,并且根據(jù)感情的親疏,分配不同比例的財產(chǎn)。
田艷提醒:“你們可以設(shè)定意定監(jiān)護人,讓晚年生活有保障。”
根據(jù)《老年人權(quán)益保障法》第26條規(guī)定,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guān)系密切、愿意承擔監(jiān)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xié)商確定自己的監(jiān)護人。
遺囑是告別,更是牽掛
死亡,聽起來是一個很遙遠的詞,但卻每天都在發(fā)生。遺囑是告別,更是牽掛。
田艷接待過一位老人,他的老伴在幾個月前自殺了。
原來,老人的妻子臥病在床多年,一直都是他在照顧。可是不久前,老人被確診為癌癥,妻子得知這一消息后,不想拖累老人,選擇自殺。
老兩口一輩子無兒無女,妻子生前的心愿就是把房子留給妹妹。
老人說:“我要來立遺囑完成老伴的心愿,把所有的財產(chǎn)都給妹妹來繼承?!?/p>
也許這是一個傷感的故事,但在田艷看來,卻是一個幸福的結(jié)局?!斑@個叔叔來立遺囑的時候,他是很幸福的,因為他是為了完成老伴的心愿。哪怕以后他真的走了,在天堂見到老伴的時候,他也沒有遺憾,可以向她有個交代了。”
一位70多歲的老人來到中華遺囑庫咨詢,她說:“我想把我所有的財產(chǎn)都給我的孩子,但他不是我親生的?!?/p>
提起這個孩子,老人滿臉驕傲。她的孩子非常優(yōu)秀,也非常孝順。
中華遺囑庫有一個叫幸福留言卡的情感服務(wù),老人一邊寫,一邊流淚。寫完后,她對工作人員說,等她百年之后,希望通知孩子來拿這封信。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華遺囑庫已經(jīng)向全國提供遺囑咨詢256152人次,登記保管190866份遺囑。
見證了這么多人立遺囑,楊穎儀也給自己立了遺囑。“其實遺囑不僅代表著財產(chǎn)的分配,也代表跟過去的告別,要開始新的生活了”。
(澎湃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