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花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間本院接診的上頜前牙牙列缺損合并錯畸形患者116 例作為研究對象,以計算機抽號方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8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33 例;年齡18~48 歲,平均年齡(29.00±4.10)歲;具體病癥類型:26 例齲齒拔除,13 例先天性缺失,19 例外傷所致。實驗組:男25 例,女33 例;年齡20~45 歲,平均年齡(29.20±4.05)歲;具體病癥類型:25 例齲齒拔除,14 例先天性缺失,19 例外傷所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項目的實施情況已報告給倫理委員會,并通過審核和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牙周組織無病變;②患者牙齒無松動;③患者無明顯不適;④患者及家屬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精神類疾病患者;②過敏體質患者;③存在溝通障礙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進行修復治療。全面檢查患者的口腔狀況,包括牙周疾病、牙齒狀況、牙齒缺失區(qū)域的狀況以及覆蓋范圍。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咨詢有關科室并決定治療計劃。根據(jù)患者的實際需要選擇適當?shù)闹踩胛?瓷冠,假牙)進行修復治療。
1.3.2 實驗組 進行修復+正畸治療。首先使用直絲弓對患者的牙齒進行矯正,正畸治療時間為6~12 個月,并且患者牙齒中有足夠的空間,然后根據(jù)患者的實際需要進行修復治療,修復方法同對照組一致。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牙齒狀況 納入牙齒排齊率、咬合關系正常率、前牙覆蓋率3 項指標。
1.4.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治療效果判定標準[6]:顯效:牙齒恢復到原來的形態(tài),排列整齊,位置穩(wěn)定,修復體具有良好的功能,紅白美學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效:同名牙與修復體基本匹配,雖然美學效果中等,但不影響修復;無效:與解剖形構相比,修復體形態(tài)及大小不相符,美學效果低,位置不穩(wěn)定,而且功能受限??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00%。
1.4.3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以及治療費用 本院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患者治療滿意度,問卷于兩組患者修復治療結束后發(fā)放,納入滿意、不滿意2 項指標。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費用,以收據(jù)實際繳納費用為準。
1.4.4 比較兩組患者牙齒附著喪失及軟垢指數(shù) 附著喪失指數(shù)[7]:從牙骨質界到牙齦邊緣的牙周深度。軟垢指數(shù)[8]:使用探針劃過牙面,判斷菌斑和軟垢量,以0~3 分計,患者評分越高,牙菌斑、軟垢量越多。
1.4.5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生活質量指標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總體生存5 項,每項含4 個問題,采用4 分制,各項指標評分區(qū)間4~16 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比。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牙齒狀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牙齒排齊率、咬合關系正常率、前牙覆蓋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牙齒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3.10%高于對照組的70.6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n(%)]
2.3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及治療費用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及治療費用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及治療費用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及治療費用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牙齒附著喪失及軟垢指數(shù)比較 實驗組患者附著喪失指數(shù)、軟垢指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附著喪失及軟垢指數(shù)比較()
表4 兩組患者附著喪失及軟垢指數(shù)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角色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總體生存、軀體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根據(jù)中國口腔疾病學會2010 年的一項調查,恒牙早期的錯患病率約為72.92%,并且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牙列缺損[9]。這些患者需要結合多種學科,如正畸、修復以及牙周,不僅增加治療難度還對患者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根據(jù)相關研究,近一半的牙列缺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錯,并且上頜前牙缺損合并錯的患者對相鄰牙齒有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相鄰牙齒錯位,可能會影響咬合關系,造成咬合不良。咬合不良可能會影響咀嚼功能和牙齒外觀,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盡管臨床種植修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錯,但在改善患者牙齒功能和外觀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隨著臨床牙科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在修復種植體之前進行正畸治療可能有助于改善治療效果并提高生活質量。
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在聯(lián)合正畸修復治療后,其咬合關系正常、牙齒排齊和前牙覆蓋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3.10%高于對照組的70.6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正畸聯(lián)合修復可以更好地恢復患者的牙齒功能。分析原因:咬合不穩(wěn)定和其他情況的患者傳統(tǒng)修復效果不足,此外,患有牙齒和頜骨畸形的患者在制造種植修復時會遇到一些困難。勉強及時進行了相應的修復,但可能導致術后不對稱。在某些情況下,很難獲得良好的美學效果,并且不能滿足患者正常咀嚼的要求,這對改善生活質量非常不利。隨著人們審美要求的提高和口腔醫(yī)學技術的提高,患者在關注不斷改進和改善口腔治療技術治療效果的基礎上開始追求審美要求。本研究采用正畸聯(lián)合修復治療,正畸治療主要是為了解決患者的牙齒排齊問題,改善患者牙齒的美觀度,并為后續(xù)的修復治療奠定基礎。正畸聯(lián)合修復治療可以彌補彼此的缺點,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同時,兩種治療方法的結合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牙周組織,牙齦可以達到更好的美學效果,并延長修復體的使用時間[10]。正畸治療的使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牙弓形態(tài),并調整頜骨之間的位置和曲線,從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咬合關系和咀嚼功能等。隨后的修復治療可通過增強治療效果發(fā)揮作用,受到患者一致好評。本文實驗組患者治療滿意度79.31%及治療費用(8050.72±395.60)元均高于對照組的43.10%、(2200.38±250.02)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角色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總體生存、軀體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聯(lián)合治療的費用增加,因此有必要在治療期間通知患者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此外,該研究還觀察了患者的口腔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實驗組的軟垢指數(shù)和附著喪失指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正畸修復相結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