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鳴 胡新偉 牛亞輝
精神分裂癥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慢性精神科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殘率、復發(fā)率,發(fā)病人群多以成年人為主,特別是青壯年。致病原因尚不明確,與遺傳、妊娠、環(huán)境、文化程度等因素有關。早期患者的表現為反應遲鈍、睡眠功能減退、社交障礙等,若不能及時給予治療,患者就會出現焦慮、抑郁、錯覺、幻覺、妄想等癥狀,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自殺的傾向,極大的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1,2]。近些年,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的發(fā)展進步及人們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慢性精神分裂癥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既往,對于慢性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多以藥物治療為主,雖然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對于患者認知功能、情感功能的改變并不是很理想,而且長期大量用藥會產生藥物依賴性,降低藥物的療效,且易出現疾病反復發(fā)作現象,因此,掌握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3,4]。近幾年,隨著臨床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能通過脈沖磁場對大腦皮質神經元細胞給予刺激,誘發(fā)感應電流,促使神經元細胞神經遞質的釋放,改善損傷的認知功能[5,6]。本研究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及吸煙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0 例。對照組年齡31~60 歲,平均年齡(53.26±7.42)歲;病程2~9 年,平均病程(5.6±1.7)年;初中及以上學歷20 例,初中以下學歷10 例。研究組年齡32~60 歲,平均年齡(54.41±7.56)歲;病程3~10 年,平均病程(5.68±1.75)個月;初中及以上學歷18 例,初中以下學歷12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7];②臨床資料完整;③病情穩(wěn)定能夠進行配合治療;④無藥物過敏史的患者;⑤無心、肝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⑥有2 年及以上吸煙史的患者;⑦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了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溝通、交流障礙的患者;②對本研究藥物有過敏史的患者;③有言語、聽力功能障礙的的患者;④有心、肝、脾、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⑤有自殺傾向不能配合治療的患者;⑥妊娠或是哺乳期患者;⑦由于腦部創(chuàng)傷或是癲癇等原因引起的精神分裂癥。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奧氮平治療。奧氮平(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500,規(guī)格:5 mg),口服,1~2 次/d,初始劑量5 mg/次,后根據患者病情的發(fā)展以及耐藥程度給予調整,且最大劑量≤20 mg/d。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選取Magneuro60 型經顱磁刺激器,設置刺激頻率為10 Hz,刺激強度為110%運動閾值,刺激序列設置為40 個序列,且每個序列的刺激時間設置成4 s,序列間隔時間為26 s。治療時間為20 min,治療5 次/周,治療20 次為1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評分 利用神經心理狀態(tài)評定量表(RBANS)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測評,包括視覺空間結構(7~40分)、言語功能(7~34分)、即刻記憶(8~47 分)、延時記憶(9~50 分)、注意(16~56 分)等項目,滿分321 分。分數越高說明認知功能越好。
1.4.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吸煙渴求度變化情況利用FNTD 來評定患者吸煙渴求度。FNTD 有6 個項目,總分0~10 分,分值越高對吸煙的渴求度就越高,同時FNTD 中第1 和第4 項分值之和用來提示吸煙嚴重程度(0~6 分),分值越高越嚴重。
1.4.3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評分 利用PHQ-9 和GAD-7 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分。①PHQ-9 包括9 項內容,每項0~3 分,總分0~27 分,其中0~4 分為沒有抑郁癥,5~9 分為可能有輕微抑郁癥,10~14 分為可能有中度抑郁癥,15~19 分為可能有中重度抑郁癥,20~27 分為可能有重度抑郁癥,分值越高抑郁越嚴重;②GAD-7 包括7 項內容,每項0~3 分,總分0~21 分,其中0~4 分為沒有焦慮癥,5~9 分為可能有輕微焦慮癥,10~13 分為可能有中度焦慮癥,14~18 分為可能有中重度焦慮癥,19~21 分可能有重度焦慮癥。
1.4.4 比較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 選用失眠嚴重程度指數量表(ISI)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分。包括日常功能影響度、睡眠問題擔心度、睡眠模式滿意度等7個維度,利用 5 級評分法(0~4 分)模式進行評分,分數低代表睡眠質量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言語功能、即刻記憶、延時記憶、注意、視覺空間結構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言語功能、即刻記憶、延時記憶、注意、視覺空間結構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吸煙渴求度變化情況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FNTD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FNTD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NTD 評分變化情況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NTD 評分變化情況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GAD-7 評分與PHQ-9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GAD-7 評分與PHQ-9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睡眠質量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慢性精神分裂癥是目前發(fā)病率比較高的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殘率及復發(fā)率,發(fā)病人群多以青壯年為主,病因并沒有明確說法,臨床常常表現為情感、行為、認知等方面的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發(fā)現[8,9],該病的發(fā)生與遺傳、生活環(huán)境、工作壓力、學歷有關。近些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人們的生活壓力、家庭壓力、精神壓力不斷增大,導致慢性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患病初期患者并沒有明顯癥狀,常常表現為納呆、反應遲鈍、神經衰弱、注意力不集中、離群、喜歡獨處等,如果不能及時給予治療就會出現妄想、抑郁、躁狂、對家人冷漠、對工作及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自殺的現象,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壓力。因此,對于慢性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已然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既往,常以西藥治療為主,但是長期用藥患者會產生耐藥性,使藥物的療效降低,增加患者復發(fā)的幾率。近些年,我國醫(yī)療事業(yè)得到了不斷的發(fā)展進步,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的作用機制是通過磁場的變化而產生電流,電流刺激機體神經元超極化和去極化,使神經元細胞功能改變,促使患者達到興奮狀態(tài),進而起到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的作用[10,11]。
本研究結果顯示:①治療后,研究組言語功能、即刻記憶、延時記憶、注意、視覺空間結構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用于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可以明顯改變其認知功能。這與桂燕等[12]研究結果相符。人體大腦內的左側前額葉背外側區(qū)是非常重要的認知控制區(qū)域,直接影響患者對外界事物的認知程度。而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長期處于焦慮、躁狂、妄想等狀態(tài),使腦部組織嚴重損傷,認知功能嚴重降低。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可以通過磁場產生的電流對患者的認知區(qū)域進行多次、重復、不同程度的刺激,改變患者的神經元細胞,進而改變患者的認知功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②治療后,研究組患者FNTD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給予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可以明顯降低患者的吸煙渴求度。這與杜群麗等[13]研究結果相似。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fā)病機制與長期吸煙的不良生活方式有一定的關系。吸煙率能達到45%~88%,但是戒煙率卻<10%。由于患者會對尼古丁成癮,因此很多患者很難戒煙,吸煙渴求度還會隨著病情的加重而增加,病情反復發(fā)作更是增加了對煙的依賴。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可以通過對中腦邊緣系統(tǒng)神經元進行刺激,使其釋放大量的多巴胺,增強了皮質興奮性,大腦獎賞回路的神經元得到刺激,機體對尼古丁的使用訴求大幅度降低,進而降低了患者對尼古丁成癮性,吸煙渴求度明顯降低;③治療后,研究組GAD-7 評分與PHQ-9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采用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情緒障礙。這與宋歡等[14]研究結果一致。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最重要的臨床表現就是情志功能降低,患者會表現出焦慮、抑郁甚至自殺的傾向。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可以通過磁場的變化產生電流,刺激患者神經元超極化或是去極化,進而改變神經遞質的傳遞水平,進一步緩解患者大腦皮質的活動性,使患者的情緒得到明顯的改善;④治療后,研究組睡眠質量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這與呂爽等[15]研究結果相符。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長期反復發(fā)作、病情延續(xù)時間長以及長期使用抗精神類藥物會使大腦產生永久性損傷,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睡眠質量。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能夠對大腦中樞給予有效刺激,對與睡眠有關的皮質功能區(qū)進行調節(jié),使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增加,加速進入睡眠的速度,進而對患者睡眠質量起到改善的作用。但是,本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研究數據少、隨訪時間短等,在今后的研究中會更加注重對研究對象數量及觀察回訪等方面的改善,使研究結果更嚴謹、科學、精準。
綜上所述,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給予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能夠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減少患者的吸煙量,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安全可靠,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