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檀
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題記
雨如斷弦,滴在青色的石板路上,讓那濺起的水花也帶上了墨色。右手撐起一把黛色紙傘,回首望著老街,輕吐一口濁氣,轉(zhuǎn)身繼續(xù)漫步其間。
走在老家三坊七巷的街道上,古老的黑白建筑使之平添了幾分肅穆。細雨裹著涼意,掃著我的臉,我卻漠不關(guān)心。期中考的失利壓在我的肩頭,壓得我喘不過氣,帶著滿腔的不甘與惱怒踱步在青石板上,成績單上的數(shù)字縈繞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輕柔的雨絲悄然落下,朦朧了眼前之景。
雨愈發(fā)大了,如密集的鼓點一般,砸得我生疼。向前探去,竟發(fā)現(xiàn)有一女子在路邊做著油紙傘。我連忙抬腳疾走,撥開雨簾,轉(zhuǎn)到她的面前,輕聲詢問:能否賣我把油紙傘?她輕笑著點頭應(yīng)下,遞給我一把黛色紙傘,上面輕描著幾朵海棠,看著愈發(fā)惹人憐愛。我接過傘,付了錢,卻見雨勢愈大,便索性在她身邊坐下,與她攀談起來。
幾番交流后,她告訴我,她叫南風(fēng),這手藝是她奶奶教她的。正聊著,我抬頭看她,一雙黑曜石般閃亮的眼睛,靈動有神,唇色淺淺的,身上著一件青衣,既樸素又美麗。她口中說著,手中竟也不停,纖細的手指在竹條間快速地穿梭,一眨眼就搭好了油紙傘的支架。我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只覺得奇妙,便問她:“這傘如此漂亮,你的手藝又這么好,應(yīng)該生意不錯吧?”她笑著搖搖頭,說:“生意并不好,看的多,買的少。要買也就圖個新鮮,沒什么人來的。”“既然沒什么人買,為什么還做呢?”我疑惑地問?!拔覜]怎么讀過書,也沒什么會干的,只會做傘,雖然賺得不多,但也夠溫飽了。有時也想放棄,想著隨便到城里打份工,可能比現(xiàn)在要好,但到底是留下來了?!彼L嘆一口氣,接著說,“有時候挺一挺,就過去了。奶奶常說:‘要經(jīng)常做,許久不做手就生了。況且現(xiàn)在周邊搞開發(fā),游人多了,買傘的人也比以前多了不少,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呢……”
風(fēng)兒掀起她的鬢角,她卻波瀾不驚,嘴角笑意不減,手中活計不停,一手繞一手拽,折疊翻飛,一把精巧的油紙傘在她的手上誕生。
終于,她放下了手中那精美絕倫的油紙傘,望著那被雨浸濕的殘花落葉,哼起了小曲:“西洲何有,遠樹平高丘。云閑方外雨不收,稚子牽?!笔恰洞祲舻轿髦蕖返脑~,歌聲婉轉(zhuǎn)悠揚,似初春暖陽,融了我心中的坎。是啊,困難總會有的,但當(dāng)你有一顆平常心,不妄自菲薄,也不夸大自負,堅持到底,終會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
雨勢漸弱,我的心逐漸安定下來,撐傘走入雨中,雨點打在傘面上,發(fā)出微弱的聲響。她,南風(fēng),仍用那笑容送我離開。
故里南風(fēng)起,何來萬縷愁??傆心巷L(fēng)知我意,撫平我心憂。
(指導(dǎo)教師:尹宏)
點評
本篇佳作有“三巧”。一是選材巧,期中考試的失利使作者郁悶得喘不過氣來,怎樣排解這份憂愁呢?作者走進老街,在蒙蒙細雨中與一位扎油紙傘的姑娘相遇,通過與姑娘的交談,慢慢化解了心中的苦悶,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可謂選材別具匠心。二是構(gòu)思巧,不知大家讀后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作者行文采用了倒敘的方式,開篇第一段“我”撐著黛色紙傘回望老街實為與南風(fēng)姑娘相遇之后的情形,一把黛色紙傘貫穿始終,無論是借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人物心情,還是通過對話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都別出心裁,構(gòu)思巧妙。三是語言巧,作者擅長細膩地描寫,對生活有著敏銳的感知,遣詞造句經(jīng)過精心打磨,文字讀來宛如一幅江南煙雨圖,故事在作者筆下娓娓道來,引人回味。
(姜果)F68B8262-EF2D-49DC-A2AD-54C162E2A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