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宗平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 廣東 510726)
在國際上,2002年美國FDA首次提倡在質量管理體系中運用風險管理方法,2005年11月9日ICH發(fā)布了質量風險管理(ICH-Q9)指南文件,ISO9001:2015年版中也新增了有關風險管理的要求。在國內,國務院質量發(fā)展綱要(2011-2020年)中明確要求開展產品質量風險管理,2011年1月質量風險管理在藥品和醫(yī)療器械行業(yè)率先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2014年石化行業(yè)陸續(xù)開展該項工作。
石油化工產品質量風險管理是指在整個石化產品生命周期內,對質量風險識別、評價、控制、溝通、審核的系統(tǒng)過程。目的是按照一個完整有效的質量風險管理流程,使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降低到可接受程度,提高風險發(fā)生的可預測性和可控性,把事后管理變成事前預防。建立系統(tǒng)的質量風險管理體系可以培養(yǎng)石化企業(yè)的應變能力,促進企業(yè)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營造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生產經營環(huán)境,提高企業(yè)經營效益,最終實現(xiàn)“質優(yōu)量足,客戶滿意”的目標。
質量風險管理活動主要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應對的全過程。風險識別解決“哪里有風險”,風險分析解決“風險的嚴重性、可能性、可測性”,風險評價解決“風險等級”,風險應對解決“采取措施”[1]。
識別質量風險產生的環(huán)節(jié),找出風險產生的關鍵因素及關鍵點,識別風險源、影響范圍、事件及其原因和潛在的后果等,形成全面風險列表的過程。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識別常用方法:流程圖法、分解分析法[2]。
①確定質量風險識別范圍。適用于產品生產及出廠的全過程管理,用于識別潛在的質量風險,并確保有適當?shù)幕顒?、相應的資源及程序來控制這種風險。全過程的管理包括設計開發(fā)、物料管理、生產過程、產品調合儲存、包裝、標識、交付等。煉化企業(yè)的質量風險識別的范圍主要覆蓋以下內容:A.產品:包括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瀝青、石油焦、液化石油氣、硫磺、戊烷發(fā)泡劑、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丁二烯、環(huán)戊烷等成品,同時包括成品的生產過程中所關聯(lián)的原料、中間產品、互供料;B.每種產品的輸入(采購)、生產(加工)、檢驗、輸出(交付)等產品實現(xiàn)各環(huán)節(jié);C.源自外部或內部的影響因素;D.人、機、料、法、環(huán)、測等各類風險源。
②風險識別的方法。煉化企業(yè)按照流程圖法進行風險識別。風險評價小組成員分別從職責出發(fā),收集設計資料、技術規(guī)范、產品標準、用戶反饋、同類裝置出現(xiàn)過的質量問題等相關信息、資料,綜合運用頭腦風暴法、訪談法、故障樹法等多種方法,沿產品實現(xiàn)全過程原則流程圖分析每個生產、管理環(huán)節(jié)可能導致質量風險的風險源。
風險識別重在解決“哪里有風險”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風險點進行概括和描述,對可能產生的質量影響做定性的說明,示例見表1。
表1 風險識別示例表
對已識別出來的風險點進一步的考察研究,通過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進一步細化對風險的描述,找出風險致因并確定其影響程度。常用的風險分析方法主要有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FMECA)和失敗模式和影響分析(FMEA),這兩種方法既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分析。煉化企業(yè)采用FMEA的定量分析法[3]。
①失敗模式和影響分析(FMEA)。是用來確認和評估某一過程(生產工藝或產品生產過程)潛在失敗的分析工具,使用該工具可以確認某一過程或系統(tǒng)的變化中,哪里會出錯、這些錯會有哪些影響、這些影響是否重要、采取哪些行動來保證不會出錯。FMEA用來加速改進、變更過程的可靠性行動,從顧客的角度將現(xiàn)狀中的弱點顯現(xiàn)出來。識別出產品實現(xiàn)過程各環(huán)節(jié)風險后,應進一步研究、論證,細化對風險的描述,分析風險管控現(xiàn)狀,確定風險的影響。根據(jù)影響程度、發(fā)生的概率、可檢測性,確定風險大小,將定性的問題轉化為量化的結果。
②嚴重性。在失敗模式和影響分析(FMEA)中,嚴重性指對于某個危險因素可能結果的度量,用S代表。根據(jù)引起質量風險的嚴重程度可分為非常嚴重、嚴重、一般、輕微、可忽略等5個類別,為了進行量化分析,分別取值5、4、3、2、1定量來替代,詳見表2。
表2 嚴重性分類
③可能性。在失敗模式和影響分析(FMEA)中,可能性指有害事件發(fā)生的頻率或可能性,用P代表。按照出現(xiàn)質量風險的可能性大小可分為幾乎肯定、極有可能、可能、不大可能、極不可能等5個類別,為了進行量化分析,分別取值5、4、3、2、1來定量替代,詳見表3。
表3 可能性分類
④可測性、在失敗模式和影響分析(FMEA)中,可測性指發(fā)現(xiàn)或測定風險源存在的能力,用D代表。按照對質量風險進行科學檢測的能力大小可分為容易、較易、中等、差、極差等5個類別,為了進行量化分析,分別取值1、2、3、4、5來定量替代,詳見表4。
表4 可測性分類
⑤風險度、按表2~表4對風險的嚴重性、可能性、可檢測性進行分類和取值,依照R=S×P×D計算出風險度R,式中,S代表嚴重性;P代表可能性;D代表可檢測性。計算出風險度量化結果,意味著風險分析階段完成。風險分析示例見表5中陰影部分。
表5 風險分析示例表
將風險分析的結果與組織的風險準則比較,或者在各種風險的分析結果之間進行比較,確定風險等級,以便作出風險應對的決策[4]。風險評價的目的是基于風險分析的結果,幫助做出有關風險需要處理的決策。質量風險一般劃分為5個等級:極高、高、中等、低、輕微。詳見表6。
表6 風險等級標準劃分
根據(jù)風險分析階段計算出的風險度RPN數(shù)值,參照表6對風險源進行等級確認。風險評價示例見表7中陰影部分。
表7 風險評價示例表
選擇并執(zhí)行一種或多種改變風險的措施,包括改變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或后果的措施。風險應對的目的就是通過針對性的措施規(guī)避風險、接受風險、降低風險。措施的類型主要有管理措施、技術措施、改造措施。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要符合有效、可控、效果顯著3個原則:
①有效原則:指控制措施針對性強,有的放矢,能防范風險的再發(fā)生。②可控原則:可操作性強,解決實質性問題,能夠對全程進行監(jiān)控。③效果顯著原則:在實施了這些措施后最大可能地減少質量事故的發(fā)生,彌補石化產品的質量缺陷。
綜合以上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應對各環(huán)節(jié),最終完成質量風險清單,其中陰影部分為風險應對的示例。
煉化企業(yè)從原油、添加劑及外購物料、生產過程、化驗管理、產品調和、貯運出廠、產品抽檢、客戶服務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過程的質量風險識別并提出管控措施。整個識別與管控過程中涉及人、機、料、法環(huán)、測等方面。
開展質量風險識別與管控培訓,盡可能全員參與,重點培訓風險識別與管控的方法、工具,掌握如何進行效果評價和跟蹤驗證[5]。
各職能管理部門、基層生產裝置應對識別出的質量風險在充分考慮質量效益-成本的關系,以及現(xiàn)有資源、條件的基礎上進行相關分析和評估,研究制訂相應的控制措施,以消除、規(guī)避或降低風險,最終形成質量風險清單。
按照公司和職層單位兩級風險管控:風險等級在中等及以下的質量風險由職層單位管控,組織措施的實施;高和極高的質量風險由質量管理部門代表公司管控,督促相關單位落實風險的控制措施[6]。所有等級的質量風險要不斷對措施實施效果進行驗證,施行滾動性調整,及時采取應對策略。
當產品實現(xiàn)過程的內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下列變化(包括但不限于)時,應重新進行質量風險識別評價:①與產品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標準發(fā)生變化;②顧客要求變化,或顧客有特定的要求;③產品用途發(fā)生變化;④生產工藝、流程、設備設施、原輔料等發(fā)生較大變化;⑤人員、組織架構發(fā)生較大變化;⑥出現(xiàn)重大產品質量問題、質量事故;⑦在調整新的風險控制措施過程中,以及新的風險控制措施實施后,也應重新進行風險識別、評價,以判定風險是否降低,同時對可能引入新的風險進行再識別[7]。
在風險管控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識別粗泛、風險量化不科學、措施沒有針對性、缺乏滾動識別等問題,為此要求系統(tǒng)推進,由點到面,由淺到深,真正做到風險分析和風險管控落地生根,切忌形式主義[8]。
石油化工產品的質量風險管理貫穿于其生命周期的全過程,應用失敗模式和影響分析(FMEA)的科學方法,通過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應對進行量化分析評審,可以有效地預測風險、規(guī)避風險,從而達到控制質量風險的目的。FMEA的風險管理方法用于石化產品的質量管理沒有現(xiàn)成的經驗可循,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從而把控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的質量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