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鑫 張力 陳碧兒 曾穎欣 蔣德震
(佛山科學(xué)技術(shù)學(xué)院,材料科學(xué)與氫能學(xué)院 廣東 528000)
二氧化鈰(CeO2)為N型半導(dǎo)體,具有良好的儲氧和釋氧能力,被應(yīng)用于防腐涂層、光催化劑、精密拋光材料等領(lǐng)域。CeO2的禁帶寬度較大(2.8~3.1eV),只能利用紫外光能量,對可見光不響應(yīng)。將CeO2與窄禁的氧化銅(CuO)復(fù)合,可調(diào)節(jié)禁帶寬度,吸收波長紅移,提高對可見光吸收。但粉末催化劑存在回收困難,易損失,二次污染等問題。而氧化鋁纖維具有強度高、抗氧化、耐腐蝕等優(yōu)點,可用作高溫隔熱、保溫材料和催化劑載體等。以氧化鋁纖維負載光催化劑,可解決粉末的問題。浸漬法是用活性組分液體浸漬、滲透到載體內(nèi)外表面,再進行后續(xù)處理。與共混法相比,浸漬法成本低、操作簡單。Hirotaka Koga等將Pt浸漬負載在氧化鋁纖維上,用于還原廢氣中的氮氧化物。Huseyin Arbag等在甲烷干重整反應(yīng)中,研究了浸漬鎂對介孔氧化鋁負載鎳催化活性的影響。現(xiàn)有研究關(guān)注纖維負載催化劑的性能,但較少涉及催化劑對載體氧化鋁纖維的作用影響。本文用浸漬法制備了氧化鋁纖維負載CeO2/CuO催化劑,以亞甲基藍為模擬污染物,研究了浸漬液中Cu/(Cu+Ce)比、金屬離子濃度以及光源等因素對光催化性能的影響。
將金屬鋁粉和三氯化鋁水溶液在三口燒瓶中進行回流反應(yīng),鋁溶解后得到的堿式氯化鋁溶膠。向堿式氯化鋁溶膠中加入紡絲助劑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混合均勻后旋轉(zhuǎn)蒸發(fā)濃縮得到紡絲液,進行干法紡絲得到氧化鋁凝膠纖維。凝膠纖維在烘箱中經(jīng)過60℃干燥后,在馬弗爐中800℃煅燒1h,得到載體氧化鋁纖維。將硝酸鈰,硝酸銅和檸檬酸溶解在去離子水中,電磁攪拌混合均勻,加入氧化鋁纖維,浸漬1h。取出后抽濾,無水乙醇洗滌,烘干。放入馬弗爐中600℃煅燒1h,得到負載CeO2/CuO光催化劑的氧化鋁纖維。
用X-射線衍射(XRD)表征樣品的物相,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微觀結(jié)構(gòu)的表面形貌,紫外可見漫反射(UV-Vis DRS)研究光吸收性能,掃描范圍200~800nm。將負載纖維樣品加入5mg/L亞甲基藍溶液,以最大吸收波長處(664nm)的初始吸光度值為C0,避光暗反應(yīng)30min后,打開光源進行光催化實驗。每隔1h取適量懸浮液于離心管中離心分離,取上清液測量吸光度值Ct,并通過式1計算亞甲基藍溶液的降解率η。
用四種不同光源進行測試,分別是3000K、4000K和6000K的白光LED和紫外LED(10W,波長365nm)。
(1)浸漬液中Cu/(Cu+Ce)比的影響。按Cu/(Cu+Ce)摩爾比例分別為5%、10%、20%、33%配置硝酸銅和硝酸鈰溶液,浸漬氧化鋁纖維,煅燒得到不同銅鈰比的樣品。圖1(a)(b)(c)(d)分別是純氧化鋁纖維和Cu/(Ce+Cu)比例為5%、10%、33%的負載纖維樣品的掃描電鏡圖。由圖1可見,純氧化鋁纖維直徑大約10μm,表面光滑致密。負載催化劑后,纖維表面形貌變化不明顯,沒有明顯的催化劑顆粒團聚,說明光催化劑在纖維中分布比較均勻。
圖1 樣品的SEM圖
不同Cu/(Ce+Cu)樣品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和對應(yīng)能帶間隙如圖2所示。對只浸漬Ce的樣品(即Cu/(Ce+Cu)=0%),其禁帶寬度較大(2.56eV),光吸收邊緣在482nm左右,在紫外光區(qū)表現(xiàn)出強烈吸收。而同時浸漬銅和鈰的樣品,光吸收波長往可見光區(qū)域紅移。Cu/(Ce+Cu)比例為5%、10%、20%、33%的氧化鋁纖維樣品,光吸收邊緣分別在546nm、582nm、585nm和593nm。通過Kubelka-Munk[13]公式(2)計算對應(yīng)的能帶間隙(Eg)分別為2.26eV、2.11eV、2.12eV和2.08eV。
圖2 不同Cu/(Ce+Cu)比負載纖維樣品的(a)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和(b)禁帶寬度圖
其中,h,v,A和Eg分別是吸收系數(shù)、普朗克常數(shù)、光頻率、常數(shù)和能帶間隙。
可見,隨著浸漬液中Cu/(Ce+Cu)比增加,所得負載纖維吸收波長紅移,能帶間隙減小,提高了對可見光的吸收能力,有利于在可見光下的催化性能。
將不同Cu/(Ce+Cu)比的樣品以3000K的白光LED燈為光源,進行亞甲基藍溶液光催化降解實驗,結(jié)果如圖3所示。不同銅鈰比樣品暗反應(yīng)0.5h后,均無明顯吸附,樣品之間吸附率差異不大。經(jīng)過5h光照后,降解率差異也不明顯。這可能是浸漬液的金屬離子濃度不高,只有0.2mol/L,負載的CeO2/CuO催化劑不多,故導(dǎo)致光催化性能變化不大。相對而言,當(dāng)Cu/(Ce+Cu)比為20%時,樣品的光催化性能較好,光照5h后降解率可達89.71%。
圖3 不同Cu/(Ce+Cu)比樣品的光催化降解率曲線圖
(2)浸漬液金屬濃度的影響。固定浸漬溶液中Cu/(Ce+Cu)比為20%,調(diào)整金屬離子總濃度(Cu+Ce)分別為0.1mol/L、0.2mol/L、0.4mol/L和1.0mol/L,浸漬煅燒所得產(chǎn)物的XRD如圖4所示。在衍射角2θ為31.94°、37.60°、39.49°、45.78°、60.45°和66.76°等處均出現(xiàn)相對較寬的衍射峰,對應(yīng)于γ-Al2O3(PDF#79-1558)。而2θ為25.58°、37.79°、43.37°、52.57°、57.51°和68.24°等處出現(xiàn)尖銳的衍射峰,對應(yīng)于α-Al2O3(PDF#74-1081)。說明負載纖維樣品為γ-Al2O3和α-Al2O3混合物相。而純氧化鋁纖維在800℃煅燒后,其結(jié)晶相為γ-Al2O3。
圖4 浸漬不同金屬濃度所得產(chǎn)物的XRD圖
隨著浸漬液金屬濃度增加,α-Al2O3衍射峰越來越強。由γ-Al2O3的最強峰(440)和α-Al2O3的最強峰(210)半定量計算得兩相含量。金屬離子濃度0.1mol/L、0.2mol/L、0.4mol/L和1.0mol/L對應(yīng)的γ-Al2O3分別為98.1%、90.5%、89.9%、84.8%,α-Al2O3分別為1.9%、9.5%、10.1%、15.2%。浸漬液金屬濃度增大,催化劑負載量增加,低熔點化合物CuO促進了γ-Al2O3向α-Al2O3轉(zhuǎn)變。負載纖維中沒有檢測到CuO或CeO2獨自的衍射峰,可能是催化劑負載量較少的原因。
樣品的光吸收性能和禁帶寬度如圖5所示。金屬濃度為0.1mol/L、0.2mol/L、0.4mol/L和1.0mol/L所制得的樣品,光吸收邊緣分別位于558nm、582nm、610nm和600nm,通過公式(2)計算得出對應(yīng)的能帶隙(Eg)分別為2.21eV、2.11eV、2.06eV和2.09eV。隨著金屬濃度的增加,負載纖維的吸收光波長向可見光區(qū)域紅移,相應(yīng)的Eg減小。而當(dāng)催化劑濃度達到1.0mol/L時,負載纖維的吸收光反而向紫外光偏移,Eg增大。這是由于纖維中同時含有γ-Al2O3、α-Al2O3和CuO/CeO2,Eg分別為5.8eV、6.2eV和2.43eV。金屬濃度增加,CuO/CeO2負載量增大,降低禁帶寬度;同時又促進α-Al2O3含量升高。在這兩種因素作用下,0.4mol/L的纖維表現(xiàn)出最小的禁帶寬度和最大的吸收波長。
圖5 不同金屬濃度浸漬樣品的(a)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b)禁帶寬度圖
沒有負載CuO/CeO2的純氧化鋁纖維,對亞甲基藍的吸附率(1.09%)和光降解(3.98%)都非常低。負載CuO/CeO2后,吸附率和光降解率都有明顯提升。金屬濃度0.4mol/L制備的樣品對亞甲基藍溶液吸附降解率最高,達到82.34%;而金屬濃度為0.2mol/L制備的樣品光催化效果最佳,3000K白光LED光照5h后亞甲基藍降解率可達85.75%。
(3)光源的影響。將在Cu/(Cu+Ce)為20%,金屬濃度0.2mol/L條件下制備的樣品用四種不同光源進行光催化實驗,所得降解率曲線如圖6(a)所示。在3000K白光LED燈照射5h后亞甲基藍的降解率可達85.75%,而在4000K和6000K白光LED照射后,降解率分別為72.73%和68.17%,均比3000K白光LED的降解率低。即白光LED光催化性能越好。這跟樣品吸收波長和LED的發(fā)射波長匹配有關(guān)。圖6(b)是不同色溫的白光LED的光譜能量分布曲線,可白光都是由芯片發(fā)出的藍光與熒光粉發(fā)出的黃綠光復(fù)合得到的。3000K-LED燈的藍光峰頂波長約591nm,與樣品漫反射吸收峰值(582nm)接近,因此能有效匹配,表現(xiàn)出較好的光催化效果。4000K-LED的藍光峰頂也是591nm,但是略弱于3000K-LED,故光催化稍弱。而6000K-LED的峰頂為558nm,與樣品的吸收波長偏離較大,因此光催化效果較差。
圖6 (a)不同LED燈光照后的催化降解率和(b)LED燈的能量-波長分布圖
在波長為365nm的紫外LED燈照射下,5h反應(yīng)后樣品光催化降解率僅為7.99%,遠低于白光LED的光催化降解率。說明制備的催化纖維具有較好的白光LED響應(yīng),而對紫外光不敏感。這是因為樣品的吸收波長在可見光范圍,而紫外LED在400nm以上光強很弱。此外,所用紫外燈的功率較小,只有10W,也可能是導(dǎo)致光催化效果不佳的原因。
用浸漬法成功制備了負載CeO2/CuO的Al2O3纖維,探究了浸漬液中Cu/(Cu+Ce)比、金屬離子總濃度以及不同光源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CeO2/CuO催化劑在Al2O3纖維中分布均勻,沒有改變基體纖維的形貌。浸漬液中Cu/(Cu+Ce)比增加會導(dǎo)致負載纖維吸收波長紅移,能帶間隙減小。浸漬液金屬離子濃度的增加會促使基體纖維的γ-Al2O3向α-Al2O3轉(zhuǎn)變,進而影響吸收波長和能帶間隙。光源與負載纖維的波長是否匹配對光催化性能影響很大:紫外LED對所制得負載纖維光催化作用很弱,而白光LED中,色溫高的6000K光源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