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美國課后服務歷史悠久,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服務對象從關注弱勢群體到面向全體適齡兒童、服務內容從提供簡單看管到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服務方式從被動參與到靈活自主選擇的基本特點。我國課后服務起步較晚,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應在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借鑒美國的經(jīng)驗,建立以政府力量為主、社會力量為輔的課后服務保障體系,實施多樣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服務內容,建立嚴格的課后服務質量監(jiān)督與評估機制,以此為我國學齡兒童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課后服務。
關? 鍵? 詞 美國 課后服務 兒童福利
引用格式 王杰敏.美國課后服務的演變歷程、特征及啟示[J].教學與管理,2022(17):73-76.
課后服務是針對學齡兒童放學后“失管失教”而提供的一種課后托管服務。美國是教育強國,也是較早提出建立課后服務,并將其納入兒童福利制度的國家之一,其在課后服務的制度管理實施方面已經(jīng)相當完善,探討美國課后服務的演變歷程,可以為我國課后服務的管理和實施提供一些積極的啟示和借鑒。
一、美國課后服務的演變歷程
課后服務不是教育系統(tǒng)自身的產(chǎn)物,而是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而自然生發(fā)的。美國課后服務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變化發(fā)展的過程,其發(fā)端于19世紀上半葉的民間自發(fā)組織,到20世紀80年代政府開始作為主導力量參與其中,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發(fā)展,美國課后服務在今天逐漸步入了系統(tǒng)化的運作階段。
1.民間自發(fā)階段:19世紀上半葉到20世紀80年代
美國課后服務歷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家庭的需要以及對兒童安全問題的關切。19世紀上半葉美國進入了工業(yè)社會,經(jīng)濟開始快速發(fā)展,勞動力開始短缺,加上同時期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大量的女性選擇外出工作。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致使大量兒童放學后處于“失管失教”的狀態(tài),極易受到傷險或沾染惡習。為了減輕父母的擔憂同時又保障兒童的安全,1876年,商人愛德華·哈里曼在曼哈頓的湯普金斯廣場開辦了美國第一個課后服務機構。此后,一些社區(qū)組織、慈善機構、宗教團體陸續(xù)開始為特定人群提供課后服務[1]。1881年,瑪麗亞·洛芙創(chuàng)建了日托機構“菲奇托兒所”,其初衷也是協(xié)助工作的父母解決學生放學后的托管問題[2]。這一時期的課后服務主要是針對有需求的兒童,提供的也是最基本的看管服務。 到了20世紀初,提供課后服務的組織開始增多,如1900年出現(xiàn)的“湯普金斯廣場男孩俱樂部”主要通過提供語言學習和游戲等,幫助移民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適應美國社會[3]。1902年,俄亥俄州克拉克縣成立了四健會“4-H”(Head, Heart, Hands, and Health),這是一個以讓每一個年輕人青春時期盡可能發(fā)展?jié)摿槭姑姆菭I利性的青年組織[4]。這些都是以民間自發(fā)的形式為兒童青少年的成長提供保護場所。當時的活動經(jīng)費主要通過募捐的方式來獲得,初期普遍只提供簡單的看護和學業(yè)輔導,后期服務的內容逐漸增多,開始為青少年提供健康保障、職業(yè)規(guī)劃、預防青少年犯罪等服務。隨著20世紀70年代美國“回歸基礎運動”的興起,國家和社會對兒童在閱讀、數(shù)學、科學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達到這一要求自然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提高學生學業(yè)水平的時間和機會,課后服務毋庸置疑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其發(fā)展開始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
2.政府參與階段:20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末
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世紀80年代仍有數(shù)百萬美國兒童放學后“流落街頭”。這不僅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還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隨著課后無看護兒童的日益增多,兒童放學后的看護問題也逐漸從一個家庭問題變?yōu)榱诵枰伎嫉纳鐣栴},單純依靠民間自發(fā)的力量已經(jīng)無法滿足日益旺盛的社會需求。面對這一社會現(xiàn)實,美國聯(lián)邦政府開始采取行動積極參與到課后服務的發(fā)展中來。1971年,美國聯(lián)邦政府出臺了《兒童全面發(fā)展法案》,該法案是第一次嘗試為兒童課后服務提供發(fā)展資金,并明確提出,無論其社會經(jīng)濟地位如何,政府應確保所有兒童享有高質量的看護服務[5]。1984年,在“全國鑰匙兒童會議”召開之后,政府開始為課后服務提供資金資助[6]。同時各州也開始對學齡兒童的托管教育進行正式立法,例如加利福尼亞州最先制定并試行了《學齡兒童社區(qū)托管法》,內容涉及兒童到校前和離校后的看管服務、資金來源、地點安排、具體執(zhí)行等方面,由州教育部門負責管理[7]。為了進一步保障兒童放學后和家長下班前的兒童安全和教育,1994年,美國政府推出了“放學后項目”,主要目標是提高處境不利兒童的學業(yè)成績,縮小學習差距 。在此基礎上,1998年,美國政府又推出了“21世紀社區(qū)學習中心計劃”(21st CCLC),并將其列入《初等和中等教育法》之中,這是美國全面推進課后服務的法律基礎,并對開展課后服務實踐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事實上,“21世紀社區(qū)學習中心”是在聯(lián)邦政府資金的贊助下成立并運營的課后服務項目,是“放學后項目”的具體實施機構。其通過延伸學校教育的功能,打破學校和社區(qū)之間的壁壘,為美國兒童帶來了豐富的學習機會。
3.系統(tǒng)化發(fā)展階段:21世紀至今
進入21世紀,課后服務在全美范圍內快速展開,進入了系統(tǒng)化發(fā)展的階段。這不僅得益于課后服務給社會發(fā)展帶來的顯著效果,也得益于社會各界對課后服務在其他方面存在巨大價值的共同認同[8],更在于美國政府對課后服務的持續(xù)高度關注。為了給有需要的兒童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教育、貼心的服務,美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政策來規(guī)范課后服務的相關領域。2001 年,美國政府頒布《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該項法案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是新世紀美國教育改革的觸發(fā)器[9],此舉也推動了課后服務的深入發(fā)展。2015年,奧巴馬政府出臺了《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其中對21世紀社區(qū)中心的相關職權進行了進一步的修訂與完善,新添加了各州要根據(jù)比例對低收入家庭進行一定的資助,各項活動首先向低收入以及貧困家庭傾斜,為他們提供補貼甚至免費的高質量的課后服務,使每一個兒童都能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發(fā)展標準。此后美國政府還相繼出臺了2017年的《社區(qū)教育伙伴關系法》、2018年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法案》等,這些法案至今仍強有力地影響著美國課后服務的發(fā)展與變革。通過立法的方式美國聯(lián)邦政府管理教育的職權不斷擴大,不僅會定期組織專業(yè)人員進行評估和檢查,同時也鼓勵社會層面的培訓輔導機構加入到為兒童的發(fā)展服務中去。
二、美國課后服務的基本特征
1.服務對象:從關注弱勢群體到面向全體適齡兒童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是美國課后服務最重要和最本質的特征。在美國,課后服務從產(chǎn)生伊始就傾向于有需要的兒童、家庭貧困的孩子,美國將為學生提供課后托管視為政府應當承擔的公共責任,并將其納入公共服務體系之中。“包容性”是美國創(chuàng)建國家資助公共教育的一個創(chuàng)始理想,《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法案》《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的出臺,體現(xiàn)出美國政府讓全體美國兒童都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決心,以此提升未來美國在國際上的核心競爭力。實施面向全體兒童的課后服務不僅能消除城市貧困對兒童的消極影響,縮小因教育資源不均衡而帶來的學業(yè)差距,也是促進教育公平、民族平等的重要舉措,獲得了眾多美國民眾的支持。此外相關研究顯示,經(jīng)常參加高質量課外活動的兒童學業(yè)成績、工作習慣、任務持久性要遠遠超過那些課余時間很少參加課外活動的兒童,同時他們對同齡人的侵略性也更低[10]。鑒于課后服務所產(chǎn)生的巨大的積極影響,美國政府也不斷加大對“放學后項目”的經(jīng)費投入,但遠無法滿足全體兒童的發(fā)展需要,于是美國政府開始引進社會機構參與課后服務,在自由競爭中為兒童提供最適宜的課后服務。
2.服務內容:從提供簡單看管到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美國課后服務起源于民間的自發(fā)行為,所以初期只提供簡單的看護內容。只有少數(shù)組織會提供體育鍛煉、健康的食物等內容,總體而言,服務內容單一而且具有很大的零散性和隨意性。同時對于提供課后服務的場所,組織課后服務的人員以及最終的服務效果并不是家長所關心的,孩子課后的安全和健康問題才是父母們關注的焦點。隨著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美國為了保持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相繼頒布了《國防教育法》《國家處在危險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等法案,將教育改革與國家安全相提并論,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成為了美國當局的迫切需要,課后服務作為學校正式教育的補充,自然要緊跟步伐。同時社會上的課后服務機構為了吸引更多學生的加入也是積極創(chuàng)新,投其所好,設置各種豐富多樣的服務內容,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和個性化發(fā)展。例如一些機構為移民學生提供英語輔導。此外,美國課后服務也嘗試通過教育干預的方式為兒童提供健康飲食和體育活動的基本要素,降低他們在整個青春期和成年期超重或肥胖的總體風險,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11]。總體而言,美國課后服務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求在不斷地豐富和改進。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美國課后服務在內容上還融入了STEM課程,致力于提升美國兒童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3.服務方式:從被動參與到靈活自主選擇
在美國課后服務發(fā)展初期,提供課后服務的機構和組織非常有限,從外部客觀因素上限制了兒童的選擇;其次是因為一些兒童處于低齡階段自主性不夠,無法為自己做出恰當?shù)倪x擇;再有一些家庭經(jīng)濟水平有限,也不愿對兒童的課后服務進行過多的經(jīng)濟投入。造成了美國兒童只能在固定且有限的場所接受安排好的服務內容,整體上處于非常被動的處境。然而美國傳統(tǒng)觀念認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這種略帶強制而又無奈的課后服務不適合美國兒童的發(fā)展,隨后美國政府開始干預課后服務的發(fā)展,雖然政府在課后服務的發(fā)展中占主導地位,但美國“放學后項目”一直秉持自愿參加的原則,不過會優(yōu)先考慮低收入或者貧困家庭的孩子,價格低廉、服務優(yōu)質的“放學后項目”仍然是他們的首選。相比之下,富人家庭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會給孩子尋求更具針對性和更高質量的課后服務。同時在美國政體和經(jīng)濟體制的影響下,政府并不反對民間力量的參與,反而通過引進社會力量進行機構之間的自由競爭,在充足的供求關系中豐富兒童選擇的空間,此外,靈活性還體現(xiàn)在一些學校由于規(guī)模較小,本身無法提供“放學后項目”,所以就會聯(lián)合附近幾個學校一起開設“放學后項目”,或依靠于某一個學校。在時間方面,美國課后服務非常靈活機動,上學前、放學后、周末、節(jié)假日、寒暑假都可以進行課后服務,可以根據(jù)自身需求選擇周期。
三、對我國課后服務的啟示
1.建立以政府力量為主、社會力量為輔的課后服務保障體系
課后服務關乎國計民生,為了保障課后服務的系統(tǒng)化發(fā)展,必須依靠政府和社會的力量。我國政府應當從宏觀上做好頂層設計,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與時俱進的教育政策,保障課后服務的系統(tǒng)化運作。同時明確課后服務的性質和定位,即課后服務不屬于義務教育的范疇,課后服務的開展時間不在義務教育時間段內,所以不能采取“一刀切“強制參加的原則,其作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要充分尊重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意愿。同時政府不應只是政策文件的頒發(fā)者,更應大力宣傳課后服務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義,提高家長及社會對課后服務的思想認識[12]。
面對龐大的課后服務需求,充足的經(jīng)費是課后服務開展的必要保障。我國課后服務的資金籌集要充分發(fā)揮政府、社會、家庭三方的力量,其中要積極發(fā)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將課后服務定位為社會公共福利產(chǎn)品,加大國家財政的支持與投入,承擔主要的經(jīng)費成本,對重點家庭進行減免甚至補貼,掌握課后服務管理的主動權,確保課后服務總體公益性的特點。同時要積極鼓勵社會力量以各種方式參與進來,可以建立相應的基金會或者直接委托基金會來募捐、收費和監(jiān)督這些基金的使用充分發(fā)揮非政府組織的社會功能,將社會上的教育資源充分調動和利用起來[13]。
2.實施多樣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服務內容
課后服務要依托具體的活動內容來完成,同時服務內容的優(yōu)劣也決定著課后服務的實施成效。
我國課后服務的內容要體現(xiàn)多樣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特點,在國家基本政策的指引下積極開發(fā)多樣化的服務內容,為學生提供選擇的空間和余地,讓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多方面的嘗試、體驗、感悟和創(chuàng)造??傮w而言,可提供學業(yè)輔導、藝術培養(yǎng)、綜合實踐、家庭活動等內容,具體可根據(jù)學校或社區(qū)的具體情況并結合學生實際進行選擇和開發(fā),在實施中要側重對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盡力滿足全體學生的需求,同時又能針對學生個體的興趣愛好提供針對性強且具體的內容,以此提高我國兒童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提高學生課后參與體育活動的比重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體質,也能干預當下的青少年肥胖、近視等問題。此外,課后服務的實施場所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室里,要充分利用周邊的少年宮、博物館、紀念館等社會資源,為我國學齡兒童提供多樣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服務內容。
3.建立嚴格的課后服務質量監(jiān)督與評估機制
監(jiān)督與評估既是課后服務行業(yè)自身良性發(fā)展的需求,也是社會、時代對問責、專業(yè)的追求,所以建立相關機制刻不容緩。我國應成立專門的課后服務監(jiān)督與檢查機構,定期安排專業(yè)人員對全國課后服務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同時根據(jù)評估結果,對先進組織提供進一步的支持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表彰宣傳,對于不合格、不符合要求的課后服務組織和機構要堅決的整改甚至取締。
當前,大數(shù)據(jù)為國家發(fā)展、國家治理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動力和發(fā)展機遇。我們有必要為全國課后服務的實施情況建立相應的數(shù)據(jù)資料庫,利用大數(shù)據(jù)的力量及時調整我國的課后服務。師資力量的強弱是課后服務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首先,我們要對課后服務的從教人員進行監(jiān)督,從源頭上細化課后服務教師的準入資格,提高課后服務教師的入職門檻,對提供課后服務的教師在知識、技能、職業(yè)道德、情感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考察,確保教師的專業(yè)性。其次,對于服務內容的選擇、設計和開發(fā)也要進行定時不定時的檢查指導確保其思想性、科學性和價值性。除此之外,課后服務的組織形式、服務經(jīng)費的來源和使用、課后服務場所的設施資源以及安全性等方面也需要嚴格的監(jiān)督和評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绷私饷绹n后服務的發(fā)展歷程,借鑒美國的治理經(jīng)驗,有利于立足我國國情,走具有中國特色的課后服務發(fā)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賈洪洲.我國中小學課后托管開展體育活動現(xiàn)實意義及策略研究——基于美國課后計劃啟示[J].遼寧體育科技,2020,42(03):115-118.
[2] 楊文登.美國課后服務循證評估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21,43(08):64-70+112.
[3] Afterschool Alliance. Afterschool: A Natural Platform for Career Development[R].Afterschool Alert Issue Brief, 2004(19):1-5.
[4] 張忠華,潘婷.美國兒童“放學后計劃”實施的成效與借鑒[J].教育學術月刊,2021(08):44-49.
[5] 孫傳遠,闞逍.美國兒童課后教育項目研究及啟示 [J]. 外國中小學教育,2012(10):16-20+25.
[6] 楊瑛. 中小學課后服務的比較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9.
[7] 張亞飛.主要發(fā)達國家中小學課后服務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20,47(02):59-69.
[8] 熊熊,劉宇佳.美國中小學課后教育的興起之路、發(fā)展之困與經(jīng)驗之談[J].教育科學研究,2019(06):81-86.
[9] Joseph L. Mahoney,Edward F. Ziger. Translating science to police under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Lessons from the na·tional evaluation of the 21st-Century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 [J].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6(27): 282-294.
[10]Vandell D L, Simpkins S D, Pierce K M, et al. Afterschool program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unsupervised time:Are patterns of participation linked to children's academic and social well-being?[J].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 2020(11): 1-17.
[11] Williams T A. Implementation of an Evidence-Bas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Nutrition Program in an After School Setting[J].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2019(08):1-32.
[12] 晉銀峰,孫冰冰,張孟英.中小學課后服務的歷程、問題與展望[J].教育科學研究,2021(11):5-10.
[13] 郭毅萍.美國課后托管教育對我國的啟示[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4,6(04):96-100.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