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坤 高建莉 陸玲 趙凱玲 鄧國軍
摘 要 采用田間試驗設(shè)計方法,以9個馬鈴薯品種(系)為試驗材料,分析鑒定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品種的取食選擇性和受害程度進行鑒定。結(jié)果顯示,各馬鈴薯品種(系)均受到馬鈴薯塊莖蛾幼蟲的為害,但不同品種塊莖的受害率和受害指數(shù)存在顯著差異。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馬鈴薯品種的選擇性為害存在顯著性差異,嗜食性為麗薯6號、S13-739和D110為最敏感品種(PI>0.2),S12-1998、C80、S04-921、S12-1612和S12-1054為次敏感品種(0.2>PI>0.1),S12-1528為不敏感品種。
關(guān)鍵詞 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塊莖;品種;選擇性為害
中圖分類號:S435.3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9.028
收稿日期:2022-01-28
基金項目:文山州院士專家工作站(文財教〔2022〕24號)。
作者簡介:黃云坤(1966—),男,云南廣南人,本科,高級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及試驗示范研究。E-mail: 350416547@qq.com。
*為通信作者,E-mail: 737561327@qq.com。
馬鈴薯塊莖蛾(Gnorimoschema operculella Zeller)又稱馬鈴薯麥蛾、煙潛葉蛾等,屬鱗翅目麥蛾科,屬全球性茄科植物害蟲,不僅為害馬鈴薯地上、地下部分,還為害儲藏中的馬鈴薯塊莖。在馬鈴薯幼苗期,馬鈴薯塊莖蛾幼蟲潛葉蛀食葉肉,嚴重時嫩莖和葉芽常被害枯死,幼株甚至死亡[1]。在田間和貯藏期間,幼蟲蛀食馬鈴薯塊莖,蛀成彎曲的隧道,嚴重時吃空整個薯塊,外表皺縮并引起腐爛,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有資料顯示,在大田時期馬鈴薯塊莖蛾可使馬鈴薯減產(chǎn)20%~30%;當馬鈴薯塊莖儲藏期超過4個月時,為害率可達到100%[2]。屬國際和國內(nèi)檢疫對象。
馬鈴薯塊莖蛾在西南地區(qū)發(fā)生較為嚴重。一年發(fā)生6~9代,云南一年發(fā)生4~5代,并有世代重疊的現(xiàn)象[3],各蟲態(tài)均可越冬,主要以幼蟲或蛹在枯葉或貯藏的塊莖內(nèi)越冬。成蟲晝伏夜出,飛行能力弱,有趨光性。卵產(chǎn)于葉脈處和莖基部,薯塊上卵多產(chǎn)在芽眼、破皮、裂縫等處[4]。幼蟲孵化后四處爬散,吐絲下垂,隨風飄落在鄰近植株葉片上潛入葉內(nèi)為害,在塊莖上則從芽眼蛀入。一般情況下卵期3~7 d;幼蟲期12~17 d;蛹期6~16 d[5]。
近年來,由于文山州種植戶在引種種植馬鈴薯時存在盲目性和無序性,導(dǎo)致大量馬鈴薯塊莖蛾隨種薯在疫區(qū)和非疫區(qū)間相互傳播,已引起各方關(guān)注。相關(guān)研究顯示,有關(guān)馬鈴薯塊莖蛾對不同品種馬鈴薯塊莖為害的研究,大多是在試驗室內(nèi)完成,為此本試驗采用田間設(shè)計,以便研究結(jié)果更貼近生產(chǎn),貼近實際,從而對選育抗蟲品種和配套綜合防治措施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馬鈴薯品種(系)9個,分別為麗薯6號、S13-739、D110、S12-1998、C80、S04-921、S12-1612、S12-1054、S12-1528。
1.2? 試驗設(shè)計及方法
試驗設(shè)在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縣銃卡農(nóng)場,土質(zhì)為紅砂壤土,肥力中下,前茬種植玉米。試驗設(shè)9個處理,3次重復(fù),隨機排列。小區(qū)面積10 m2(小區(qū)長5 m,寬2 m),密度為4 000株/667 m2,采用農(nóng)機器起壟,人工播種,露天種植的方法。試驗于2020年1月8日播種,肥水管理按照當?shù)卮竺娣e生產(chǎn)技術(shù)進行,2021年4月6日統(tǒng)一收獲。
1.3? 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馬鈴薯品種(系)選擇性取食為害統(tǒng)計
在馬鈴薯收獲時,統(tǒng)計出每個小區(qū)馬鈴薯塊莖總個數(shù),未受為害大、中、小薯個數(shù),受為害大、中、小薯個數(shù),并進行統(tǒng)計和整理。統(tǒng)計和整理情況見表1。
1.4? 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馬鈴薯品種(系)塊莖的為害率、為害指數(shù)和嗜食性指數(shù)的計算
為害率=受害塊莖個數(shù)/調(diào)查塊莖總個數(shù)×100%
為害指數(shù)=Σ(各級塊莖受害個數(shù)×級數(shù))/調(diào)查塊莖總數(shù)×最高級數(shù)×100
馬鈴薯塊莖蛾幼蟲為害分級標準:0級為馬鈴薯塊莖無塊莖蛾幼蟲蛀食;1級為馬鈴薯塊莖受塊莖蛾幼蟲蛀食蟲道數(shù)在1~2條,但較淺;2級為馬鈴薯塊莖受塊莖蛾幼蟲蛀食蟲道數(shù)在3~4條,為害深度小于0.5 cm;3級為馬鈴薯塊莖受塊莖蛾幼蟲蛀食蟲道數(shù)在5~6條,為害深度在0.5~1 cm;4級為馬鈴薯塊莖受塊莖蛾幼蟲蛀食蟲道數(shù)在7~8條,為害深度大于1~1.5 cm以上,但部分還有食用價值;5級為馬鈴薯塊莖受塊莖蛾幼蟲蛀食蟲道數(shù)在9條以上,為害深度大于1.5 cm以上,已經(jīng)失去食用價值[6]。
根據(jù)調(diào)查不同馬鈴薯品種(系)塊莖受馬鈴薯塊莖蛾為害的塊莖數(shù)、調(diào)查塊莖總數(shù)和受害塊莖級別,測定馬鈴薯塊莖蛾對不同品種(系)的選擇系數(shù)(selective index,SI)和嗜食性指數(shù)(Prefer-ence index,PI)[7]。
SI=N/M
PI=SIM M/100
其中:M為該品種(系)調(diào)查塊莖總數(shù),N為該品種(系)受到馬鈴薯塊莖蛾幼蟲為害的塊莖數(shù),M為百粒薯塊蟲道數(shù),最后以SI和PI值確定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馬鈴薯品種(系)塊莖的嗜食性。PI>0.2為選擇性高的馬鈴薯品種(系),0.2>PI>0.1為選擇性中等的馬鈴薯品種(系),PI<0.1為選擇性低的馬鈴薯品種(系)。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馬鈴薯品種(系)的選擇性為害
麗薯6號受馬鈴薯塊莖蛾幼蟲為害最重,與S12-1528、S12-1054、S12-1612、S04-921、C80等5個品種(系)受馬鈴薯塊莖蛾幼蟲為害差異極顯著,與S12-1998差異顯著;品種(系)S13-739次之,與S12-1528、S12-1054受馬鈴薯塊莖蛾幼蟲為害差異極顯著,與S12-1054、S12-1612和S04-921差異顯著;品種(系)D110第三,與S12-1528受馬鈴薯塊莖蛾幼蟲為害差異極顯著,與S12-1054、S12-1612和S04-921差異顯著;品種(系)S12-1998第四,與S12-1528受馬鈴薯塊莖蛾幼蟲為害率差異顯著。說明在9個馬鈴薯品種(系)中,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麗薯6號、S13-739、D110和S12-1998取食選擇性高,對S12-1528取食選擇性低。
從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馬鈴薯品種(系)受害指數(shù)結(jié)果看,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品種馬鈴薯塊莖為害程度依次為麗薯6號>S13-739>D110>S12-1998>S12-1612>C80>S12-1054>S12-1528>S04-921。說明麗薯6號、S13-739、D110、S12-1998受害程度深,損失嚴重。結(jié)果見表2。
2.2? 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馬鈴薯品種(系)塊莖顏色的選擇性為害
從塊莖顏色角度分析,紅皮黃心共有4個品種、調(diào)查12個小區(qū),黃皮黃心共有2個品種、調(diào)查6個小區(qū),白皮白心共有3個品種、調(diào)查9個小區(qū)。采用類內(nèi)次不等方法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選擇性差異達到極顯著(F=15.35,P<0.01)。因此,推斷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白皮白肉的馬鈴薯塊莖具有高選擇性,對紅皮黃肉的馬鈴薯塊莖具有低選擇,這與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馬鈴薯品種(系)選擇性取食為害結(jié)果完全吻合,說明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品種(系)和不同塊莖顏色具有選擇性,都喜歡選擇麗薯6號、S13-739等白皮白肉的品種(系)。結(jié)果見表3。
2.3? 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品種(系)的嗜食性
在9個馬鈴薯品種(系)中,麗薯6號、S13-739和D110為最敏感品種(PI>0.2);S12-1998、C80、S04-921、S12-1612和S12-1054為次敏感品種(0.2>PI>0.1);S12-1528為不敏感品種(系)。結(jié)果見表4。
3? 討論
塊莖大小、組織結(jié)構(gòu)及塊莖化學成分是影響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品種馬鈴薯塊莖取食選擇性的主要因素。從附表1中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各個品種的大、中、小薯選擇性為害不同,且存在極顯著差異,因此可以斷定馬鈴薯塊莖大小和組織結(jié)構(gòu)和化學成分是影響馬鈴薯塊莖蛾幼蟲鉆蛀塊莖的主要因素。塊莖小肉質(zhì)松軟、組織疏松有利于塊莖蛾幼蟲潛入鉆蛀,化學成分則影響幼蟲生長發(fā)育。但不同的是根據(jù)MANSOURI等[8]和張夢迪等[9]研究表明,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取食馬鈴薯淀粉、礦物質(zhì)等含量高雌蛾產(chǎn)卵量大,取食馬鈴薯淀粉、礦物質(zhì)等含量低雌蛾產(chǎn)卵量小。這一結(jié)果與本試驗結(jié)果基本吻合,將為選育抗蟲品種提供理論依據(jù)。
利用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品種取食差異的顯著特點。在引種時首先考慮類似于S12-1528、S12-1612、S12-1054的品種作為主推品種,減少麗薯6號、S13-739和D110種植面積,降低馬鈴薯塊莖蛾幼蟲的為害。同時,也反映了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品種和不同塊莖顏色的趨向或忌避效應(yīng)[8-9],為田間種群抑制和生態(tài)防治策略的制訂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同時,為開展綠色防控技術(shù)[10-11]提供依據(jù)。
通過研究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品種馬鈴薯塊莖的嗜食性,在生產(chǎn)種植布局中應(yīng)避免敏感性品種連片種植,以及敏感性品種在早春、秋季和冬季連續(xù)種植,防止互為橋梁,輾轉(zhuǎn)為害,降低馬鈴薯塊莖蛾對馬鈴薯的為害。同時,利用成蟲的定向習性、產(chǎn)卵習性、化蛹習性和取食習性等,開展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并輔以其他防治方法[12-19],為今后綜合防治馬鈴薯塊莖蛾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操作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 楊真,董文霞.馬鈴薯塊莖蛾研究進展[EB/OL].北京: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15-08-18].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1508-92.
[2] 孫茂林,李先平,趙志堅等.云南馬鈴薯儲存損失的調(diào)查和評價[J].中國馬鈴薯,2002,16(5):263-266.
[3] 胡堅.煙草卷葉蛾發(fā)生及防治措施[J].植物醫(yī)生,2008,21(5):46.
[4] 李秀軍,金秀萍,李正躍.馬鈴薯塊莖蛾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67-70.
[5] 金秀萍,李正躍,陳斌,等.不同溫度下馬鈴薯塊莖蛾實驗種群生命表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05,18(6):773-776.
[6] 劉麗君,趙曉花,李芳君,等.不同藥劑土壤處理防治馬鈴薯地下害蟲試驗初報[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2018(9):16-18.
[7] 郭志祥,何成興,許胡蘭,等.馬鈴薯塊莖蛾對幾種茄科植物的嗜性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4,27(6):2381-2384.
[8] MANSOURI S M, FATHI S A A, NOURI-GANBALANI G, et al. Screening of Iranian potato germplasm for resistance to the ptato tuberworm Phthorimaea operculella (Lepidoptera: Gelechiidae) [J].American Journal of Potato Research,2013,90(6):533-540.
[9] 張夢迪,閆俊杰,高玉林.馬鈴薯塊莖蛾對不同品種馬鈴薯塊莖的適應(yīng)性分析[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21,54(3):536-546.
[10] 王浩元,張立敏,陳斌,等.馬鈴薯塊莖蛾幼蟲對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選擇性[J].中國馬鈴薯,2013,27(4):226-231.
[11] 高玉林.馬鈴薯塊莖蛾綠色防控技術(shù)[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21,54(3):533-535.
[12] 徐玲.馬鈴薯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shù)分析[J].北京農(nóng)業(yè),2011,20(12):59-60.
[13] 劉遠康.湖北??雕R鈴薯塊莖蛾的發(fā)生與防治[J].植物醫(yī)生,1998,11(2):15-16.
[14] 馬艷粉,張曉梅,胥勇,肖春.馬鈴薯塊莖蛾發(fā)生及防治研究[J].德宏師范??茖W校學報,2016,1(25):109-115.
[15] 孫躍先,李正躍,桂富榮,等.白僵菌對馬鈴薯塊莖蛾致病力的測定[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04,17(5):627-629.
[16] 李正躍,張青文.球孢白僵菌對馬鈴薯塊莖蛾的毒力及其與常用農(nóng)藥的生物相溶性測定[J].植物保護,2005,31(3):57-61.
[17] 杜連濤,李正躍,李春明,等.3類5種農(nóng)藥對馬鈴薯塊莖蛾幼蟲防治效果的對比試驗[J].中國馬鈴薯,2006,20(2):92-93.
[18] Ctenahoba H E,李強.利用線蟲防治馬鈴薯塊莖蛾[J].國外農(nóng)學—植物保護,1994,7(3-4):49-50.
[19] 康敏,譚仲夏,任靜濤,等.印楝素與桉葉油醇對馬鈴薯塊莖蛾產(chǎn)卵選擇的影響[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7,13(3):134-135.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