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婉俏
【摘要】組織課堂討論,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讀書、學會知識、提高認識,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如要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討論,提高課堂討論的效率,就得激勵、培養(yǎng)其討論的興趣,指導其討論的過程,使其在自由的教與學的氛圍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導者,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學活動;激勵討論
近年來,在我校開展“3+N”陽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中,筆者認為,想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必須激勵學生想說、能說、樂說,開展有實效的討論活動。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質疑,生生或師生一起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互相交流等方法呈現(xiàn)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鍛煉口頭表達能力、思維組織能力等,促進了教學反饋,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因此,筆者嘗試教學中從以下幾方面去探究:
一、讓學生有話可說,討論話題要有效
一個確切的討論主題,既決定著討論的方向,又顯示出討論的價值。
1.選有價值的話題。組織課堂討論必須要有目標性,并為了達成目的而服務,必須把握教材的重難點,要激發(fā)起學生討論的興趣,能主動地學習,熱情地參與,才能學有成效??晒┻x擇的話題大致有兩大方向:①著眼課文題目的。②抓住內容的關鍵處。
2.選能展開的討論話題。在課堂中要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和疑點及本課時的教學目的,有針對性地設計可爭議的話題,如,日常生活認知、學習知識積累、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話題,激發(fā)出學習的內動力。如,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6課《麻雀》可讓同學之間互相分享你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老麻雀的無畏?從中你認為這是一只怎樣的老麻雀?
二、讓學生想說,充分激發(fā)學生想說的欲望
小學生一旦對教師所提出的話題有興趣就會產生說的欲望,就會激發(fā)對話題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教師應采用啟發(fā)式提出問題,因為這是培養(yǎng)學生求知欲最有力的手段,它能引起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尋求答案,從而產生迫切想說,想與他人討論的沖動。
三、讓學生大膽地能說,要注意討論的時機
討論體現(xiàn)了學生積極學習的意愿反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抓住契機,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及時把握住討論的機會。
1.當學生有疑而主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我們應順勢讓他們開展有效的討論,而不能撲滅其思維的火花。
2.當教學中學生在思考時思維受到阻擋時,如,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課《琥珀》。這是一篇科學性課文,如果要讓四年級的學生自己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是有難度的事,這就可以發(fā)揮團體的力量,讓他們結合課文內容通過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如有必要教師還得加以點撥。
3.當教材“留白”或者同一個問題卻有多種不同答案時。如,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3課《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課本中有一處留白。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寫“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剛好在風里飄動著?!薄啊边@時就可以讓學生根據省略號想一想,“接下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然后進行討論。
四、讓學生樂說,要注重引導和調節(jié)
1.學生都有表現(xiàn)欲,都渴望得到教師和學生的表揚和認同。說話應該是一個由淺入深過程,教師要激勵和創(chuàng)造每一個學生說話的機會。
2.想要學生促進內部語言的發(fā)展,必定得先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有難度的話題,應停討論的腳步,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的語言水平、智力水平和思維水平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教師提出問題后,應該留時間讓學生想一想,并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怎樣去想問題,不能要求學生馬上倉促地回答。
3.教師應根據學生實情,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在討論進程中,由于學生的知識面有限,形成了思想上的局限性,會出現(xiàn)許多詞不達意,不能清晰明確地表達出討論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孜孜不倦地引導學生先簡單地表達基本意圖,再細致地組織詞、句,完善語言,準確地表達內心思想,讓聽者明白意思,從而逐步提高說的能力。
五、讓學生說有所得,要及時評價討論的結果
巴班斯基說:“教的最優(yōu)化必須落實到學的最優(yōu)化?!睂W生討論的過程是讓學生再現(xiàn)思維,教師可引導其自行梳理出結果。從而培養(yǎng)其思維的流暢性、準確性和發(fā)散性。如有些問題經過討論,呈現(xiàn)高度集中的單一指向,教師應追問為什么,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還有一些問題雖經廣泛的討論,但依然含糊不清,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通過辨析比較,舍棄不準確的答案,以培養(yǎng)思維的準確性;還有一些問題,學生的觀點和理解角度均有所不同,卻有一定的道理,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從而培養(yǎng)其思維的發(fā)散性。
“學生說是為了讓教師達到不需要說?!闭n堂討論這種活動形式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令其能積極、熱情和快速地投入到熱烈的討論中去。他們是互相生成的,即是主動學習者,又是知識的接受者,學會思考,學會辨論,加深了知識的積累,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開闊了思路,發(fā)散了思維,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勵學生想說、能說、樂說,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是學習的主人。
[本文系佛山市順德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3+N’陽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立項編號:SDGH2020094)階段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教師如何有效組織與開展課堂討論[OL].中公教師網.https://www.zgjsks.com/html/2018/jiegouhua_1106/342716.html
[2]黎艷紅.怎樣組織課堂討論[OL].http://new.060s.com/article/2008/10/18/104922.html.
[3]蘇曉梅.如何組織課堂討論[OL].http://i.yanxiu.com/blog/3826519/403291634375818!cateId=0? ?2014-08-21.
責任編輯?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