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亮
在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之中,紫砂作為陶瓷藝術園林中的一朵奇葩,盡管其發(fā)展的歷史不是那么的悠久,但是卻在不斷的更迭之中發(fā)展下來,一直延續(xù)到今天。而且,隨著茶文化的盛行,紫砂作為最合適的飲茶利器,已經(jīng)深入到了千家萬戶之中,成為我們茶座之上最為耀眼的明星。本著“一壺事一茶”的原則,每一位資深茶友都會擁有不同的幾把紫砂壺,在每天的飲茶品茗和摩挲把玩之中,不斷地去修身養(yǎng)性,提高自己的藝術審美,也在這一過程之中充分地領悟到了江南文脈的源遠流長和中國藝術的博大精深。
這件紫砂藝術作品《一壺風雅江南韻》采用了我們紫砂傳統(tǒng)的器型設計,壺身比較的挺拔,圓筒的形態(tài)非常適合進行陶刻裝飾,上面的陶刻內(nèi)容也是圍繞江南美景徐徐鋪陳,次第展開,觀之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此壺壺身宛如一個書卷,身筒修長,圓融飽滿;壺底置圈足,層次感突出,端莊大氣;壺嘴一半的位置貼合于壺身之上,另一半則是微微上揚,出水爽利;與之相呼應的壺把呈現(xiàn)耳廓形態(tài),端握舒適,美觀大氣;壺蓋壓合壺口,嚴絲合縫,氣密性良好,上面的圓形珠鈕恰如其份地貼合于壺蓋之上,拿捏稱手。此壺最為關鍵的,還是上面的陶刻裝飾,把江南水鄉(xiāng)的亭臺樓榭和垂柳、荷花等等元素完美地裝飾其上,刻繪精美細膩,畫面充滿了江南的風雅韻味,同時更展示了紫砂藝人高超的工藝技巧,折射出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文化內(nèi)涵,讓我們在喝茶品茗的過程之中,在徐徐的茶香之中,感悟到紫砂藝術的無窮魅力。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藝術作品《一壺風雅江南韻》,作者巧妙地把江南美景和紫砂結(jié)合起來,在小小的一把壺之中,蘊藏了江南獨特的山明水秀和風土人情,也正是在茶與陶的相輔相成、壺茶同譽之下,讓我們國人對江南的美好印象始終縈繞在腦海之中,所以在紫砂壺之中,可以窺探到我們國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精神寄托。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千古名篇,也是我們對江南的第一印象,使得江南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地域概念,而是我們心目中所向往的“魚米之鄉(xiāng)”,物質(zhì)基礎豐富,精神生活充盈,能夠在那里找到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紫砂的故里宜興,正是位于太湖西岸,河流、湖泊眾多,荷花在夏天漫無邊際地盛開,帶給了過去的文人雅士、今天的紫砂藝人們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讓我們能夠從中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是如此的豐富多彩,不僅僅是書法、繪畫等等,還有更多的、接地氣的實用物,滿足我們生活的實用價值和藝術的欣賞價值。在紫砂造型之中,以書卷器型呈現(xiàn)的也屢見不鮮,特別是江南美景和荷花的搭配,很好地突出了紫砂藝術的地域特征。與此同時,我們通過紫砂藝術,還能夠了解到其背后的許多奧秘和歷史淵源,再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審美和文化修養(yǎng)。這件紫砂藝術作品《一壺風雅江南韻》就是開宗明義地把紫砂壺之中蘊藏的江南風雅和韻味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給我們廣大的壺友,這樣的作品,具有鮮明的風格和藝術魅力,讓我們通過茶座之上的相互交流,在徐徐茶香之中更加希望來到江南一探紫砂之究竟,也能夠更好地去了解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美和其中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結(jié)語:“幾度花時醉花下,三年江北夢江南?!闭缤?jīng)典的子冶石瓢上面的銘文一樣,我們對江南的美好向往,能夠從一把紫砂壺上面得到印證,也通過紫砂壺,讓我們能夠品味到江南的味道和生活的品味、文化的滋養(yǎng),這是多么的令人愜意!同樣,在這一過程之中,也大大地促進了紫砂文化的交流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