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和平
紫砂壺經(jīng)過這幾百年的發(fā)展歷史,不管是從制作工藝還是造型藝術方面都已經(jīng)有著自己的一套完善成熟的模式。紫砂壺造型多樣化都是由于紫砂泥料極強的可塑性,每一種壺型都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讓無數(shù)紫砂愛好者都為之喜愛與追崇。在眾多紫砂造型中花器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款式之一,花器的創(chuàng)作一般都是源于自然與生活,但又要遵循“一切創(chuàng)作源于自然且又高于自然”的創(chuàng)作理念,紫砂藝人將自然界中的植物通過自己的理解與紫砂藝術的加工和提煉,將具象的事物演繹成美輪美奐的紫砂作品,讓作品不僅擁有造型藝術價值,更是充滿了人文文化內涵,給人們帶來與眾不同的視覺享受和內心的情感共鳴。今天這件紫砂《竹如意》是一件典型的花器造型,但是又以傳統(tǒng)器石瓢作為造型基礎,加入自然界中常見的竹元素,將古色古香的紫砂和四季常青的竹子互相結合,讓作品更有韻味和特色,以竹來直觀、準確地表達出紫砂藝人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達到借物抒情的作用,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
宜興自古以來就有“竹的海洋”的美譽,竹子在中國也深受人們的喜愛,之所以喜愛竹子是由于竹子中空外直、謙虛高潔、堅韌不拔、毫不張揚的優(yōu)秀品質。從古至今有很多文人雅士對竹都是有著崇尚之心的,紫砂藝人們創(chuàng)作竹子的題材也一直都是經(jīng)久不衰的。竹子的繁衍能力非常強大,往往我們看見的都是成片的竹林,很少能夠看見山上一顆一顆、零零散散的竹子,那是因為竹子的竹根互相交錯在一起,逐漸籠罩整個山頭,就像是一張巨大的網(wǎng)一樣。竹子從來不會在意生長的環(huán)境與溫度,甚至可以破石而出,一年四季常青,足以見得它生命力的頑強與堅韌。竹子的本身就有著一定的文化與藝術價值,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竹文化也象征著吉祥,所以將竹與紫砂壺相互結合,也讓這件紫砂《竹如意》壺更有意義與吉祥氛圍,整件作品將翠竹的古韻與品性融合得恰到好處,剛柔并濟,讓這件紫砂《竹如意》壺充滿生命力與靈魂,值得讓人回味,感觸頗深。
這件紫砂《竹如意》壺是以傳統(tǒng)壺形石瓢作為造型基礎,再融入“竹”元素,突出“如意”這一吉祥氛圍,整件作品是呈三角形,從下往上逐漸收斂,三角造型讓整器更加端莊穩(wěn)重,壺嘴、壺把和壺鈕都加入了竹節(jié)造型,處處呼應突出主題,在壺鈕與壺蓋的連接處用一枝竹葉作為連接和點綴,壺嘴從壺身胥出,微微上翹,出水流暢,壺嘴上也胥出一枝竹葉慢慢延伸到壺身,與壺蓋的竹葉互相映襯,給人一種微風拂過、竹葉飄逸的動感。藝人在刻畫這件作品時動靜結合,給人一種旺盛的生命力與蓬勃向上的精神。壺把是三角形竹節(jié)壺把,與三角形壺身互相呼應,讓整件作品的層次感更加豐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竹文化有著一定的象征意義,它代表了君子之風的氣節(jié)、堅如磐石的友情和忠貞不渝的愛情,所以竹文化已經(jīng)根深蒂固地刻在了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里,也讓這件紫砂《竹如意》壺作品的神韻和清新脫俗感得到了一定的升華,意蘊悠長,回味無窮。
紫砂藝人在創(chuàng)作和設計這件紫砂《竹如意》壺之前就對竹子有著濃厚的興趣,想要將竹子與紫砂結合,所以對以往關于竹的紫砂作品也有著一定的了解與研究,在借鑒了前輩佳作的同時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精進自己的紫砂技藝,可以讓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更加富有內涵,可以讓作品引起愛壺人士們的情感共鳴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