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中國泱泱五千年文化,經(jīng)歷歲月滄桑,時代更迭,將時光積攢下來的文化傳承至今,實數(shù)不易。紫砂文化的歷史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足夠讓整個世界驚艷。中國人的血液里流淌著從容,紫砂壺可以是在田地里勤勤懇懇勞作的農(nóng)民們忙里偷閑的愜意享受,也可以是文人雅客筆墨書畫之余的陶冶情操。不管怎樣,紫砂壺總能在世間占有一席之地。歲月漫長給紫砂壺注入了從容的雅致,悠悠的茶韻縈繞著紫砂壺,慢慢地也將這種從容傳之感傳遞給了喝茶之人。不同的人在用紫砂壺品茶時,他們的內(nèi)心一定是淡然的,因為只有淡然,才能夠真正品味到紫砂壺的韻味。紫砂壺就是有這樣一種魔力,把生存變成生活,讓煙火成為詩篇。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從茶中喝出了一種禪意。取二兩茶,傾倒在紫砂壺之中,將燒開的山泉水淋于茶上,一片氤氳,茶香伴隨著水霧進入人的鼻腔,紫砂獨特的氣味隨清幽的茶香在舌尖蕩漾,洗去所有的煩惱。其實,禪意不是茶體現(xiàn)出來的,而是用紫砂壺泡的茶體現(xiàn)出來的。紫砂泥特殊的屬性給紫砂壺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成為愛茶之人心中的絕佳茶具。透過紫砂壺的小小身軀,我們能從中看到自然美景,體會生活禪意,感受文化魅力。以紫砂壺《玉帶》為例,其新穎的造型一下子就能抓住人的眼球,但細細觀賞,你又會為其深刻的內(nèi)涵所吸引,開啟視覺與內(nèi)心的雙重盛宴。
從造型上看,紫砂壺《玉帶》以傳統(tǒng)的紫砂壺圓器為基礎,在保持了整壺典雅素潔的同時,用一圈以線條為主的圖騰作為裝飾,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美的感受。從整體來看,此壺變現(xiàn)出了紫砂圓器的精髓,柔中寓剛,剛?cè)岵€條柔軟卻有力度,體現(xiàn)了哲學思想的辯證思想。整壺設計精巧,比例安排恰到好處,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足見創(chuàng)作者的技藝高超。
壺身是一個偏扁狀的圓筒型,靠近壺蓋的部分營造出了一圈下陷的凹痕,以純紫砂的表現(xiàn)手法營造了層次感,讓人在視覺上感到變化。壺身是一個柱狀,上下寬度一致,給人一種穩(wěn)重感。壺身的底部平整,顯得端莊大氣。整體最為出彩的部分就是橫貫腰部的一根玉帶,玉帶通過線條表現(xiàn),復雜的線條經(jīng)過創(chuàng)作者的精心設計,顯得繁而不亂,秩序井然。細細觀察,玉帶的紋路運用到了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圖騰,展現(xiàn)人們的崇高信仰。在原始時代,人們將圖騰當作自己的保護神,將其奉為十分神圣的力量。隨著圖騰文化的慢慢發(fā)展,其又變成了吉祥寓意的象征。因此圖騰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表現(xiàn)。創(chuàng)作者將吉祥圖騰融合在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中,更是凸顯紫砂壺的人文特性。圖騰上用金色進行點綴,使圖騰的紋路更為突出,也給素潔的紫砂壺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增強其藝術的張力。
從上往下看,壺蓋與壺的上部都是圓形,有飽滿圓潤之感。壺蓋整體較為平整,但創(chuàng)作者精心設計了突起的紋路作為壺鈕的鋪墊,使其不至于過于單調(diào)。壺鈕是一個典型的橋狀鈕,上端有棱有角,體現(xiàn)直線的利落爽朗,下端是一段平滑的弧,體現(xiàn)曲線的柔軟之美,二者一柔一剛,相互補充,有一種反差之美。彎流的壺嘴,精致的壺把,同時有一條下凹的線條作為裝飾,簡單卻不失韻味,與整體的線條搭配堪稱完美。
“玉帶”本是達官貴人身上佩戴的顯示身份的象征,用來顯示財富與權利。這款紫砂壺以“玉帶”為主題,也有著財源廣進的祝福含義。此外,人們常用玉來形容品德高尚的人,因此紫砂壺《玉帶》又包含著對具有高潔品質(zhì)之人的贊美。人們常常認為玉伴隨著好運與吉祥,因此此壺還蘊含著吉祥的含義。由此可見,紫砂壺是含有豐富內(nèi)涵的,也正是這些內(nèi)涵的多樣化讓紫砂壺給人帶來不一樣的精神感受。玉集天地精華而成,紫砂同樣由大自然孕育而成,從一定程度上,紫砂與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將“玉”與紫砂壺結合也是冥冥之中的緣分。
結語:紫砂藝術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當代人對文化的追求,紫砂壺早已是超越了物質(zhì)的存在,其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讓每個人都為之動容。中國從來都不缺少文化,紫砂器具,圖騰紋樣,皆是中國人民追求生活的產(chǎn)物,即使在條件落后的過去,人們都重視著文化,在經(jīng)濟發(fā)達的如今,人們更應該展現(xiàn)中國人的底蘊。紫砂創(chuàng)作者作為文化與藝術的傳承者,更應該出一份力,讓中國的紫砂文化更加絢麗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