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霞,葛春暉,高永露,佘瑞平
江蘇省如皋市中醫(yī)院針灸科,江蘇如皋 226500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中常見呼吸疾病,其歸納于異質性疾病,病癥發(fā)作多呈現(xiàn)時間特點(清晨、夜間)[1]。依據大量調查研究考證,我國范圍內支氣管哮喘的發(fā)病率較高,根據地區(qū)不同約占疾病發(fā)生率的0.5%~5.0%[2-3]。且由于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遭到破壞,空氣污染嚴重,此癥的發(fā)病率也逐漸增加[4-5]。化膿灸是針灸特色療法中較為常用的一種,在支氣管哮喘的介入治療中已經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且得到了廣泛應用[6-7]。傳統(tǒng)的化膿灸在短期內對患者疾病可以達到一個很好的控制作用,但要想完全治愈效果卻不是很理想[8]。因此,該研究以2017年6月—2019年8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青壯年支氣管哮喘患者61例為研究對象,開展了評估改良后化膿灸治療青壯年支氣管哮喘的臨床效果的研究,以期為后續(xù)臨床應用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該院接受治療的青壯年支氣管哮喘患者61例作為研究對象?;谥委煼绞降牟町?,分為對照組(n=30,傳統(tǒng)化膿灸)和觀察組(n=31,改良化膿灸)。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0~43歲,平均(26.52±5.21)歲。觀察組中,男17例,女14例;年齡21~44歲,平均(27.11±5.38)歲。納入標準: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6]中對支氣管哮喘疾病的診斷標準,包括出現(xiàn)反復性的哮喘,有胸悶或者咳嗽的癥狀;癥狀遇到冷空氣或其他化學刺激等呈加重狀;疾病發(fā)作時患者雙肺可見彌漫性的哮鳴音。排除標準:因急慢性支氣管炎或急性左心衰等疾病引起的喘息及咳嗽等癥狀者;精神、意識障礙,缺乏感知判斷者;合并心、腎、肝等重要臟器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開展研究前,由涉及醫(yī)師針對對象及家屬予以了涵蓋醫(yī)療內容、預期結果等內容的全面醫(yī)療詮釋,基于對象及家屬信任了解的基礎上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內容也上交院內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灸前準備、灸治操作、灸后處理幾乎一致,區(qū)別在于灸治程度不一致,觀察組以灸處皮膚炭化度(灸治局部皮膚黑、黃像素比)達80%為“火候”恰當,對照組以每穴共灸9壯[7-8]。
1.2.1 灸前準備選用干燥艾絨與桑皮紙制作為圓柱狀艾條(規(guī)格:粗6 mm),之后裁剪成長約10 mm小艾炷備用,灸療前按所需炷數于乙醇燈上點燃,隨點隨用。選用黑藥肉(無錫東杰黑油膏廠生產)與適量植物油于鐵鍋中加熱至糊狀,取適量涂抹于牛皮紙上制作成膏藥備用,貼敷前對膏藥兩面予適當烘烤,依據灸瘡大小修剪出小薄貼膏。
1.2.2 灸治操作患者取俯坐位,前臂重疊,前額枕腕背,于軀干平正、無側斜狀態(tài)精準取穴并標記。以碘伏加75%乙醇棉球進行消毒,用注射器取2%利多卡因1.5 mL,予針尖以5°角左右刺入皮內2~3 mm注入,形成1~1.5 cm的圓形皮丘;壓迫止血后涂抹新鮮大蒜汁,將已點燃的艾炷垂直置于皮丘中心,任其自燃,三穴同時進行。待燃燒完畢后,清除艾燼,予生理鹽水擦拭灸處并涂抹大蒜汁后繼續(xù)重復放置點燃艾炷。觀察組反復操作,灸壯不限,更換艾炷時,密切觀察灸治處皮膚炭化程度,以炭化度(灸治局部皮膚黑、黃像素比)達80%為“火候”恰當。如將灸處皮膚向兩側相反方向牽拉,以炭化處出現(xiàn)細小裂紋者為最佳,即終止灸治。灸治結束后予生理鹽水清理灸處及周圍皮膚,將薄貼膏烘熱后,貼于灸疤上。對照組每穴共灸9壯。
1.2.3 灸后處理①灸治后始終使用化膿灸薄膏藥,每日更換一次,發(fā)生脫落應及時補貼。②更換膏藥前,予生理鹽水擦拭灸疤、灸瘡周圍皮膚以清除皮脂、膿液等污物,保留灸瘡內膿液,黑色灸疤任其自然脫落。③沐浴時針對灸治處予以密封避水處理,之后更換灸薄膏藥。④日常選用促進化膿飲食,可每日選擇性食用適量公雞、鯉魚、山羊、黃牛肉等溫性發(fā)物[9],忌過冷、過辣等刺激性飲食,戒除煙酒。⑤生活中盡可能避免疲勞、出汗、情緒變化,灸治處嚴禁沾水。⑥于黑色灸疤脫落、灸瘡收口并接近愈合時來院復診。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疾病相關評分、臨床效果以及灸瘡相關指標情況。發(fā)作頻度評分標準:每日間發(fā)作<1次/周,夜間發(fā)作≤2次/月或無癥狀則評0分;每日間發(fā)作≥1次/周,<1次/d,夜間發(fā)作>2次/月則評2分;每日均有癥狀且影響患者的活動,每夜間發(fā)作>1次/周,患者睡眠受到影響,則評4分;日間癥狀發(fā)作頻繁,且體力活動受到限制,夜間發(fā)作也較為頻繁,患者睡眠受到嚴重影響,則評6分。
發(fā)作程度評分標準:若患者步行或上下樓梯時才出現(xiàn)氣短現(xiàn)象,可連續(xù)說話,沒有出汗情況則評0分;若患者稍微活動則出現(xiàn)氣短,喜歡坐位,說話過程中有中斷的現(xiàn)象,偶爾出現(xiàn)焦慮情緒則評2分;若患者在休息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氣短現(xiàn)象,說話只能說單字,焦慮情緒頻繁出現(xiàn)則評4分;若患者嗜睡,不能說話或意識模糊則評6分。
療效評定:患者治療效果的評定主要是依據其發(fā)作頻度和嚴重程度的評分來衡量,其中以減分率來量化,減分率值為治療前評分和治療后評分差值占治療前評分的百分比,≥90%為痊愈;76%~89%為顯效;51%~75%為有效;<50%為無效。總有效率=1-無效率。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發(fā)作頻繁程度及嚴重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疾病相關兩項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疾病相關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疾病相關評分對比[(±s),分]
組別發(fā)作頻度治療前 治療后嚴重程度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0)觀察組(n=31)t值P值4.17±0.89 4.32±1.05-0.601 0.550 3.03±0.32 2.08±0.28 12.351<0.001 4.02±1.15 3.99±1.25 0.097 0.923 3.05±0.36 2.05±0.29 11.967<0.001
兩組總體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治療痊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比較
觀察組各項灸瘡相關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各項灸瘡相關指標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各項灸瘡相關指標情況比較(±s)
指標 對照組(n=30)觀察組(n=31) t值 P值化膿開始時間(d)灸疤的脫落時間(d)排膿時間(d)灸瘡的愈合時間(d)灸瘡的最大直徑(mm)7.2±1.3 13.9±2.2 16.5±2.3 63.2±9.0 17.1±2.9 5.6±0.8 10.0±1.8 11.1±1.4 33.5±3.7 11.0±1.0 5.810 7.589 11.118 16.956 11.055<0.001<0.001<0.001<0.001<0.001
三暑時節(jié),天溫正高,人體內的陽氣也極其旺盛,代謝加強。前期因為陰寒所導致的疾病在此時可能會有所緩解,若在此時對患者進行化膿灸治正好符合“寒病熱治”的原則,也能達到疾病預防和既病防漸的效果[9-10]。傳統(tǒng)的灸治主要是將艾柱直接用于穴位處與患者皮膚接觸,會給患者帶來的最大問題即灼燒疼痛。據臨床證實,運用化膿灸治療所導致的疼痛感會激活患者體內的TRPV1,極易引起患者機體溫度及化學耦聯(lián)等生物學反應,從而使化膿灸發(fā)揮較好的臨床作用[11-12]。同時,灸治過程中,穴位部產生的炎癥也可以降低激活患者體內TRPV1所需要的溫度的閾值,能夠使灸治效果達到最大。雖然灸治產生的灼痛感能夠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產生積極的作用,甚至是關鍵作用,但由于很多患者對疼痛較為敏感,很多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由于無法承受疼痛而中途放棄治療,從而影響了灸治效果[13-14]。
據文獻記載,在患者灸治過程中采用局部拍打或使用中藥麻醉劑進行擦拭等方法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并未見明顯的效果[15]。利多卡因是臨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藥物,也用于抗心率失常,其是可卡因衍生物的一種,但是并不會產生成癮性,應用較為廣泛[16-17]。
佘瑞平[18]學者研究結果顯示,運用改良化膿灸的治療組,就治療后發(fā)作頻度評分(2.16±0.63)分、嚴重程度評分(2.04±0.65)分、臨床總痊愈率(61.3%)及各項灸瘡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化膿灸的對照組(3.01±0.81)分、(2.93±0.72)分、28.8%(P<0.05)。該次結果顯示,觀察組疾病相關兩項評分(2.08±0.28)分、(2.05±0.29)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3.03±0.32)分、(3.05±0.36)分(P<0.05);該組治療痊愈率(61.29%)顯著高于對照組(26.67%)(P<0.05);且各項灸瘡相關評分(5.6±0.8)分、(10.0±1.8)分、(11.1±1.4)分、(33.5±3.7)分、(11.0±1.0)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7.2±1.3)分、(13.9±2.2)分、(16.5±2.3)分、(63.2±9.0)分、(17.1±2.9)分(P<0.05)。該次結果也與佘瑞平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證實了研究的可靠性。而就灸治程度而言,觀察組以灸處皮膚炭化度(灸治局部皮膚黑、黃像素比)達80%為“火候”恰當,對照組以每穴共灸9壯,皮膚達到炭化程度,灸量較大,且炭化后的皮膚能更好地化膿,刺激機體產生炎癥因子,從而療效更好。
綜上所述,采用改良后的化膿灸對青壯年支氣管患者進行治療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