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師德師風,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對于規(guī)高隊伍隊伍的綜合素質,推進學校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各項工作的科學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師德師風;教師隊伍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這就要求教師重視教學崗位,熱愛教學崗位,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立好師德,樹好教風,立足崗位履職盡責。
一、鑄牢師魂,堅持用人格力量和高尚品質教書育人
魯迅先生認為,一個教師,對待教育事業(yè),應是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奉獻,而不索取回報。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有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首先,教師要把忠誠使命、獻身教學作為鑄牢師魂的具體體現,要視事業(yè)如生命,熱愛學校、熱愛崗位、熱愛學生,甘守平淡、甘為人梯,真正把一腔熱情傾注到教學事業(yè)中去,真正把勤勞和智慧奉獻給廣大學生,用自己堅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優(yōu)良的品質培育人才。作為教師就要把本職崗位當作履職盡職、培育人才的堅實平臺,把三尺講臺作為成就事業(yè)、歷練素質的廣闊舞臺,努力在平凡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yè)績。
其次,單位要通過理論學習、教育引導、座談交流、制度規(guī)范等方式,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斷加強教師的黨性修養(yǎng)、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覺悟,使教師真正成為政治理想堅定、使命意識強烈、能力素質過硬的教學工作者。作為教師不僅要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師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對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產生直接影響,這也是課堂思政的意義所在。
再次,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淡泊名利。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燈,無論求索的道路多么漫長、艱苦、曲折,只要有堅定的想信念,就能把握正確的方向。淡泊名利是種高尚的人生態(tài)度,也是一種寬廣的人生氣度。身為教師就要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心境。尤其是從事教育這樣一個特殊職業(yè),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尤為重要。
二、端正師風,堅持嚴于自律和甘為人梯做好表率
古語曰:“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比藥熓墙處熜摒B(yǎng)的最高境界。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師風興則教風正,教風正則學風盛,抓教學、搞科研,最需要的就是樸實的工作作風。一方面,教師要惜時,把學習作為一種要求、一種責任、一種修養(yǎng)、一種境界,不斷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質量。要潛心,舍得吃苦,勇于磨練,把教學當作事業(yè)來干,把教學當作專業(yè)來干,把教學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干:要篤行,處理好加壓與加速的關系,知不足而后勇,具備“教學無止境,奮斗無窮期”的進取意識和“秉燭夜讀書,品茗獨練句”的精神境界。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堅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熏陶、感染學生,用自己的言行舉止來帶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知識教授、教育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教師要常懷律己之心,切實增強自律意識,時時處處警醒自己,不斷加強個人修養(yǎng),做到慎獨、慎微、慎權、慎欲,把“常懷律己之心作為思想道德和黨性修養(yǎng)的座右銘”,以嚴格的自律形象去影響學生。
另一方面,單位要研究制定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的制度規(guī)范,在政治素質、職業(yè)理想、道德操守、師表形象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特別是在獎懲上要拿出硬性規(guī)定,對師德風范高尚、能力系質過硬、教書育人成績突出的教師要優(yōu)先考慮;對思想素質低、師表形象差的教師實行“一票否決”切實把師德師風建設的好壞與教師的切身利益和單位的評先評優(yōu)掛起鉤來。創(chuàng)造良好的公平環(huán)境,把創(chuàng)建一個公平、公正的環(huán)境作為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和建設的重要方面來抓,做到公道正派,不講關系,不徇私情,獎懲分明,特別是在處理教師的切身利益時要堅持出于公心、力求公平,使激勵和鞭策教師隊伍的機制能夠良性運轉。
三、強化師能,堅持用淵博知識和良好修養(yǎng)履職盡責
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教書有人。要滿足學生聽課和實際操作的需求,必須有更多更新的知識儲備和開展教學的實際能力。一方面,教師自身要精通專業(yè)、素質過硬。在專業(yè)上,做到對專業(yè)教材鉆深、吃準、研透,對本學科的最新成就積極涉獵學習,及時掌控最新的科技發(fā)展動向,不斷增加自己的專業(yè)厚度。
在治學上,要始終保持科學的精神、嚴謹的態(tài)度和務實的作風,切實做到踏踏實實、扎扎實實地鉆研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學手段。只有具備了較高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能力,才能在三尺講臺更好地履職盡責、做出貢獻。新的歷史時期,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教學任務轉換頻繁。如果只滿足已有知識水平,不思進取,那么這就會成為制約自身發(fā)展最大的障礙。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責任越來越重大,應常有能力恐慌之憂。一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講,建立自己知識的“糧倉”,防止知識缺乏帶來的“危機”。二要主動瞄準任職教育特點,緊跟時代步伐,緊盯裝備發(fā)展,緊貼部隊實際,注重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三要重視教學能力培養(yǎng),深入研究職業(yè)教育的特點規(guī)律,使自己不僅有資本、更有能力勝任教書育人的工作需要,以一個學者型、思考型、研究型的教師形象去感染、去影響學生。胸懷要寬廣,以愛育人。對于教師來說,學生沒有好壞之分,要以父母愛、朋友愛、教師愛來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要充分尊重學生,承認差異,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以寬容之心來面對學生。
另一方面,單位要加大培訓和扶植力度。對缺乏實踐教學經驗的,有計劃地安排實習崗位進行任職鍛煉;對缺乏課堂教學經驗的,要堅持“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盡快讓他們成為教學骨干;對新任教師和轉崗教師要加大崗前培訓力度,積極推行資格認證制度,嚴格進行專業(yè)考核,嚴把備課試講關,考核不合格的不能上講臺。
參考文獻
[1] 孫登敏.略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
[2] 賈秀蓮.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建設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05
[3] 劉衛(wèi)平.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的自覺提升[J].思想政治教育,2016
作者簡介:賀明 ,1980年1月29日出生, 男 ,漢族, 遼寧錦州人, 學士 ,研究方向:師德師風。88BE0778-88A2-4018-9D86-1309C66DC97A